陳志強
摘 要:當前我國鐵路建設快速發(fā)展,國內(nèi)長大高風險隧道施工已成常態(tài), 這些隧道工程地質(zhì)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本文針對大柱山隧道在高地熱環(huán)境下改善通風措施,確保了隧道正常掘進,可為了類似工程提供經(jīng)驗。
關鍵詞:隧道;高地熱;通風
中圖分類號:U45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2-0156-02
1 工程概況
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穿越著名的橫斷山南段,位于瀾滄江車站至保山北站區(qū)間,全長14484m,隧道最大埋深為995m,隧道內(nèi)地質(zhì)條件復雜,具有三高四活躍的地質(zhì)特征。隧道獨頭掘進高地熱無軌運輸通風施工技術(shù)是大柱山隧道施工的核心技術(shù)之一,約9000米左右的通風,內(nèi)燃作業(yè),無軌運輸,且隧道洞身施工至4.6km時有長3.6km的高地熱段落。
2 總體方案
大柱山隧道出口前期施工都是獨頭掘進,在平導掘進1.5km以內(nèi),隧道采用壓入式通風布置。平導斷面小,掘進速度快,在超前正洞兩個橫通道距離時,隧道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風,平導為排煙通道,正洞為進風通道。在進入高地熱段落時,為了保證掌子面風量達到最大化,每個掌子面采用一臺風機單獨送風,每兩個橫通道貫通后及時向前挪移風機,必要時在風機口堆放冰塊,保證掌子面持續(xù)供應冷風。為克服夏季高溫高壓氣體排除困難,消除在洞口形成的瓶頸效應,洞口處設射流風機輔助排風。
3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3.1 施工工藝流程
隧道施工前,應根據(jù)總工期及施工特點,對隧道進行系統(tǒng)的通風設計。隧道開始施工時,由于工作面與隧道口距離較近,采用柔性風筒安裝方便,且工作面回風不通過扇風機即可帶走粉塵等有害氣體,因此選用壓入式通風工法。通風管選用正洞φ1200mm(平導φ1400mm)滌綸軟式通風管,風管出風口距離掌子面L=60m。伴隨著隧道開挖距離的逐日增長,壓入式通風已不能滿足施工現(xiàn)場的正常通風需求。一般情況下,當隧道掘進超過3km(即風筒的送風長度超過3km),軸流風機的送風能力已無法滿足施工作業(yè)面的需求,加之風帶較長,風量損失較大,因此就需要需要選擇巷道式通風工藝。其通過橫通道使正洞與平導組成一個完整的風流循環(huán)系統(tǒng)。巷道式通風利用整個坑道作為風道,斷面大、阻力小、可供應較大的風量。為了保證通風量達到最大,待正洞相互兩橫通道貫通后及時將風機向前移動,每個施工掌子面均單獨采用一個軸流風機供風,所有橫通道封堵,軸流風機在正洞安裝位置前方也進行封堵,以確保隧道達到降溫目的,其中正洞為進風通道,平導為排煙通道。
3.2 操作要點
3.2.1 軸流風機的選擇
隧道通風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平導及正洞采用壓入式通風,風機選擇兩臺2×110KW的軸流風機供風,隨著平導巷道的施工深度加深,超前正洞一至兩個橫通道時,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風,將主風機挪移至正洞,平導為排煙通道,正洞為進風通道,所有橫通道進行封堵,軸流風機依然選擇兩臺2×110KW的軸流風機供風,待進入高地熱環(huán)境,采用三臺軸流風機進行通風,平導巷道設置兩條風帶,一條供應平導掌子面,一條供應平導后方最近的橫通道輔助正洞施工。平導作為排煙通道,正洞作為新鮮風供應通道,所有橫通道進行封堵,軸流風機安放位置進行封堵。軸流風機設置在緊靠正洞第一個施工橫通道后方約60~80m位置,其通風距離一般在900~1200m,該段的整個通風量不需要計算,直接選擇2×132KW供應平導風量,2×110KW分別供應正洞的兩個掌子面施工,完全能滿足通風需要。當向前施工一個橫通道時,二襯全部澆筑后,將風機整體向前挪移一個橫通道距離。
3.2.2 通風量計算
3.2.3 通風方式
內(nèi)燃作業(yè)、無軌運輸、4000米左右的獨頭通風是大柱山隧道的技術(shù)難點。須從通風方案、通風設備、通風管理三方面著手:采用當前國內(nèi)先進的氣密性好的螺旋風管,加強通風管理,將總漏風率控制在35%之內(nèi),使平均百米漏風率不大于1%,長距離施工通風困難是能夠克服的。風管壓入式有三種,單機單管壓入式、分段串聯(lián)壓入式、集中串聯(lián)壓入式,通過大柱山隧道前期經(jīng)濟必選,采用單機單管壓入式是最高效節(jié)能的方法。
3.2.4 通風阻力計算
3.2.5 漏風計算
3.2.6 射流通風計算與風機選型
(1)射流通風計算。射流風機數(shù)量計算較復雜,在設備配備時一般可參考公式計算考慮,而實際在使用時是以保證現(xiàn)場通風質(zhì)量為前提,根據(jù)試驗確定。它與射流風機的功率、效率、通風質(zhì)量、隧道斷面等直接相關。
(2)射流巷道式通風量計算
4 應用情況
大柱山隧道出口于2009年6月開始施工,隧道第一階段通風采用了壓入式通風,通風效果良好,平導壓入式長度超過1.5km,在平導超前正洞兩個橫通道距離后,隧道采用射流巷道式通風,將主風機從洞外移動至正洞,采用兩臺2×110KW風機進行通風。2015年隧道進入高地熱段落后,對通風進行了重新設計,采用綜合降溫技術(shù),通風分五個階段進行布置,并采購了1臺功率132KW×2的軸流風機單獨供應平導通風,正洞采購兩臺功率110×2KW,供應正洞兩個掌子面施工。第一階段通風軸流風機安裝在24#輔助正洞大里程端,正洞施工作業(yè)面為24#、23#輔助正洞,22#輔助正洞為調(diào)劑作業(yè)面。正洞為新鮮空氣進入通道,平導為污濁空氣排出通道。第二階段通風軸流風機安裝在22#輔助正洞大里程端,正洞施工作業(yè)面為22#、21#輔助正洞,20#輔助正洞為調(diào)劑作業(yè)面。第三階段通風軸流風機安裝在20#輔助正洞大里程端,正洞施工作業(yè)面為20#、19#輔助正洞,18#輔助正洞為調(diào)劑作業(yè)面。第四階段軸流風機安裝在18#輔助正洞大里程端,正洞施工作業(yè)面為18#、17#輔助正洞,16#輔助正洞為調(diào)劑作業(yè)面。第五階段通風16#輔助正洞大里程端,正洞施工作業(yè)面為16#、15#輔助正洞。同時施工時每個掌子面放置冰塊,并在掌子面后方設置空調(diào)孔供工人休息 。通過運行該工法,施工整體運行正常,雖然受反坡排水和高地應力等復雜地質(zhì)難題影響了工程施工進度,但整體通過高地熱合理組織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目前大柱山隧道高地熱段落已掘進超過3.6km,單口掘進更是達到8.1km,創(chuàng)造了國內(nèi)單線鐵路隧道施工的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