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法|文
寧波海關
蜂蜜是一種天然健康的保健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然而,市場上的蜂蜜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在此,教你四招挑選優(yōu)質蜂蜜。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釀造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來源于花蜜,而不同蜜源植物分泌的花蜜,其成分有一定的差異,通常會帶有該植物特有的物質,構成了蜂蜜獨特的色香味和營養(yǎng)價值。所以,對于單一花種的蜂蜜,一要看品種,如枇杷蜜有止咳的效果,洋槐蜜顏色淺、口感極佳,深受消費者喜愛;蕎麥蜜色質較深、營養(yǎng)豐富,但有較濃的刺激性味道,消費者不太容易接受。GH/T18796-2012《蜂蜜》對蜂蜜等級做出了具體規(guī)定;二要看純度。除了大棚栽培植物外,在自然界,蜜蜂很難采集到百分之百純的單一花蜜,所以,單一蜂蜜純度也是相對的。在GH/T18796-2012《蜂蜜》中對單一蜂蜜的規(guī)定是“主要采自某一種蜜源植物”。對單一蜂蜜純度的鑒別,主要是通過色香味等感官品鑒和花粉率測定(顯微鏡計數分析法)。市場上蜂蜜的價格差異主要體現在蜂蜜等級方面,如洋槐蜜價格是普通蜜的一倍左右,新西蘭的麥盧卡蜂蜜因宣稱特有的抗氧化作用,是普通蜂蜜的10倍以上。在國內,比較受消費者喜歡的品種有洋槐蜜、椴樹蜜、紫云英蜜、枇杷蜜、荔枝蜜、柑橘蜜等。
植物蜜腺分泌的花蜜,水分占75%~80%,蔗糖占18%左右以及微量碳水化合物(蔗糖以外其他糖分)、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在采集和釀造過程中,蜜蜂分泌的蔗糖酶、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多種酶加入花蜜,將原來的蔗糖和淀粉等多糖轉化為果糖和葡萄糖;在有機物轉化過程中產生了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甲酸、乙酸等有機酸和揮發(fā)性酚類、醛類物質,形成了成熟蜂蜜特有的香氣和風味。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生化過程,是人工無法代替的。另一個是去除水分的過程,蜜蜂通過翅膀扇動加速空氣流通,揮發(fā)去除水分。上述釀造過程一般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自然成熟的蜂蜜,水分在20%以下,果糖和葡萄糖70%以上,蔗糖5%左右,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種酶類等活性物質。判斷蜂蜜是否成熟,一是看蜂蜜的巢脾是否已完全封蓋,這是最直觀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現實生活中,蜂農除了專門生產巢蜜外,因其儲存運輸不方便,一般都是割去封蓋,搖取蜂蜜,灌裝在一定的包裝容器內銷售;二是通過檢測蜂蜜中的水分、糖分(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酶值來判斷。未經加工的蜂蜜,水分是一個最直接的判斷指標,但由于市場上供應的蜂蜜,多數經過濃縮脫水加工,水分含量可以人為控制。蔗糖轉化成果糖和葡萄糖,是花蜜釀造成蜂蜜的主要過程,其轉化程度越充分,蔗糖含量就越低,果糖、葡萄糖含量就越高;淀粉酶值是蜂蜜中酶類物質含量的代表性指標,酶值越高表示蜜蜂分泌加入花蜜的酶越多,也就是蜜蜂參與釀造的時間越長,是蜂蜜成熟度的特征性指標。但酶類會受加工技術和儲存條件、時間的影響而降低,所以也是體現蜂蜜加工水平和新鮮度的指標。在判斷蜂蜜的自然成熟度時,必須結合相關指標來綜合分析。
蜂蜜在生產、儲存、運輸和加工過程中,可能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一是自然界有毒蜜源花粉的污染。在自然界,存在極少數的有毒植物,如云南省有一種雷公滕植物,其花蜜是有毒的。正常情況下,蜜蜂在采集花蜜時,能有效識別并避開這類有毒蜜源,但在蜜源十分稀缺的特殊情況下,蜜蜂也會采集有毒的花蜜;二是外來有害物質的污染,包括農民不合理使用農藥引起的農藥污染,蜂農違規(guī)使用蜂藥導致的獸藥殘留,生產加工設備和儲存容器產生的重金屬污染,由于生產加工環(huán)境和儲放環(huán)境不當引起的微生物污染等。這方面主要是依靠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檢測其農獸殘留指標、重金屬含量和微生物指標來判斷;三是自身產生的有害物質,長期存放在不當的環(huán)境中,受陽光、溫度、濕度和空氣的影響,會引起蜂蜜的發(fā)酵、腐敗變質;在加工過程中長時間的高溫處理,都會導致蜂蜜中有效營養(yǎng)成分尤其是酶類等活性成分的破壞,并產生一些有害成分。蜂蜜中酶值降低的速度則與蜂蜜的儲存加工條件密切相關,最終產品的淀粉酶值反映了蜂蜜新鮮度,或者說蜂蜜有效成分受破壞的程度。羥甲基糠醛(HMF)是果糖的轉化物,新鮮的純正蜂蜜中不含HMF。蜂蜜中的單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在酸性條件下會部分脫水生成HMF,高溫會加速HMF的生成。所以蜂蜜中HMF值越高,表示產生的有害成分越多,我國GH/T18796-2012《蜂蜜》規(guī)定,蜂蜜中的HMF小于40mg/kg。此外,蜂蜜的色質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各種蜂蜜的顏色差別很大,同一種新鮮的蜂蜜,其色質基本一致,如在市場上看到色質較深的洋槐蜜等淺色蜂蜜,則說明要么是品種純度不高,混入一定比例的深色蜂蜜;要么是產品新鮮度不高,存放較長時間或加熱處理。
蜂蜜的摻假現象既是一個歷史性問題,也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度和養(yǎng)蜂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令各國政府監(jiān)管部門十分頭痛。針對蜂蜜的摻假現象,從政府到行業(yè),規(guī)定了多項蜂蜜的特征性品質指標限量,研究制定了多種檢測鑒別的方法?,F結合蜂蜜的質量指標,就蜂蜜摻假的檢測鑒別作一個系統(tǒng)的介紹。
第一步是感官檢驗。通過一看色質與聲稱的蜂蜜品種是否一致;二聞是否具有該品種蜂蜜特有的花香味;三嘗口感是否符合該品種蜂蜜特有的風味,如發(fā)現異味或顏色異常,則有摻假的可能;四捻看結晶的固體是否易軟化,如存在明顯的顆粒感且手捻不易融化,則有摻蔗糖的可能。感官檢驗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評估單花種蜂蜜的符合性以及鑒別特定瑕疵(如雜質、異味)方面,具有實驗室檢測無法替代的作用,還有助于發(fā)現其他不符合項目以及確定更多的特異性檢測方向。這方面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
第二步是物理檢驗。用阿貝折光計檢測水分,可以直接判斷蜂蜜是否摻水,但現實中沒有發(fā)現蜂蜜摻水的現象,所以水分主要用于判斷蜂蜜的成熟程度,在蜂蜜摻假檢測中作用不大。用波美度比色計測定蜂蜜的色質,發(fā)現異常(明顯偏淺或明顯偏深),就有摻入植物糖漿的可能。通過顯微鏡分析蜂蜜中某種單一花粉的相對頻次,即使用顯微鏡計數測定花粉率,對于控制蜂蜜的植物學來源通常是有效的,是鑒定單一花種蜂蜜是否摻雜的特征性指標。當某個特殊的花種只生長在特定區(qū)域,或者當特定的花粉組合典型地來自于某個蜂蜜產區(qū),花粉分析還可用于鑒別蜂蜜的地理來源。另外,顯微分析還可以提供關于蜂蜜其他質量特征(如過濾、稀釋、發(fā)酵或受到礦物質、有機顆粒污染)的重要信息。
第三步是化學檢測。糖分是蜂蜜的基本成分,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異麥芽糖、乳糖、松二糖、松三糖、吡喃葡糖基蔗糖、蜜三糖等等多種糖類,約占成熟蜂蜜的75%至80%,其中主要是蔗糖、果糖、葡萄糖,通過對三種糖含量及其比例分析,可以區(qū)分蜂蜜品種和成熟度,同時也是各種類型摻假的鑒定指標。如蔗糖含量明顯高于標準上限,基本可以判定蔗糖摻假。按照GB/T18932.16-2003標準檢測蜂蜜中的淀粉酶活性,可以判斷蜂蜜的真假。淀粉酶是蜂蜜中各類轉化酶的代表物,是由蜜蜂在采集花蜜和蜂蜜釀造過程中分泌加入,花蜜本身并不含有淀粉酶等活性物質,人工轉化的果萄糖漿也不含各種酶類,通過測定蜂蜜中淀粉酶,如生產日期不長且外觀濃稠,但淀粉酶值極低甚至為零,則有假蜜或摻假的可能。
第四步是儀器分析。按照GB5009.8-2016標準,使用氣相色譜或高效液相色譜柱分離檢測,外標法定量各種糖類物質的含量,如某種糖分量明顯異?;虺霈F不該有的糖分種類,表示有人為摻加某種糖分的可能。根據GB/T18932.18-2003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器檢測HMF,外標法定量。如果產品聲稱是新鮮成熟蜂蜜,HMF值卻很高,則有摻入人工轉化的糖漿可能。按照GB/T18932.1-2002方法檢測蜂蜜中碳-4植物糖的含量,其原理是絕大多數蜜源植物都是C3植物,具有C3固碳途徑,C4植物利用C4-光合作用循環(huán),二者的13C/12C比值(δ13C值)存在差異,使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質譜(EAIRMS),以蜂蜜蛋白質為內標,計算蜂蜜δ13C值與蜂蜜蛋白質δ13C值的差值,以此為依據判斷蜂蜜產品中是否摻入了C4植物的外源性糖。實驗室檢測的如超過7%的限值,意味著產品可能摻有外源糖(甘蔗、玉米、小米或者高粱)。
第五步是多儀器聯合分析。δ13C值檢測手段,對來自利用C3-光合作用循環(huán)的植物(包括甜菜、稻米、木薯、小麥、菊苣、龍舌蘭、楓樹或者多種水果等)產生的外源性糖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來自這些植物的糖正在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蜂蜜摻假。針對蜂蜜摻假出現的新情況,目前,國內外高端的檢測研究機構,如歐盟聯合研究中心標準物質與計量研究所(JRCIRMM),南京海關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等,已開始用更先進的方法,例如δ13C-EA/LC-IRMS(δ13C-元素分析/液相色譜-同位素比值質譜)和NMR(核磁共振)。
LC-IRMS:使用液相色譜-同位素質譜技術(LC-IRMS)測定蜂蜜中各個糖組分(果糖、葡萄酒、二糖、三糖等)的δ13C值,計算蜂蜜中各個糖組分δ13C值的差值(Δδ13C值),根據純正蜂蜜中各個組分Δδ13C值的最大差值范圍,以此判斷蜂蜜中是否摻有外源性糖或糖漿。其方法優(yōu)點精準度高,缺點是純正蜂蜜樣品的數據收集不完整。
核磁法(NMR) :核磁波譜技術可以獲得蜂蜜多種化學成分信息,如:有機酸、糖類和芳香物質等譜圖,通過多元統(tǒng)計分析可以有效全面地分析譜圖信息建立真實蜂蜜的數據庫,某種物質的添加會使蜂蜜的整體輪廓發(fā)生變化,以鑒別其是否摻假,從而避免單一成分指標鑒偽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布魯克公司建立了核磁食品篩查平臺蜂蜜輪廓模塊。歐陸公司(Eurofins)SNIF-NMR?已建立了位點特異性天然同位素分餾-核磁法。國內的研究主要采用輪廓法進行一種或者兩種蜂蜜的摻假或鑒別,尚無全國范圍主要蜜種核磁譜數據庫。
上述五個步驟的關系是逐級遞進的,由第一步到第五步,使用的方法和儀器逐漸升級,對檢測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更高,對摻假蜂蜜鑒別更加精準,但檢測成本越來越高。所以,一般是在本步驟檢測中有指標顯示異常,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時,才進入下一步驟進行確認。
總之,消費者在選購蜂蜜時,應該依次確保蜂蜜的真實性、安全性、天然性和獨特色性;而作為政府監(jiān)管部門,在倡導誠信經營,引導生產成熟蜂蜜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安全衛(wèi)生的監(jiān)管,嚴厲打擊蜂蜜摻假行為,創(chuàng)造蜂蜜生產消費的良好環(huán)境,促進蜂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