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郭怡杏,楊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航行情報服務工作的主要職能是收集編輯、設計制作和發(fā)布提供為保證飛行安全、正常和效率所需要的各種航行情報資料,是整個民用航空的信息數據中心,在民用航空的技術進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航行情報服務課程在融合國際民航航行情報的最新資料及國內航行情報的最新發(fā)展基礎上,系統(tǒng)、全面、深入地介紹航行情報專業(yè)的基本內容,并使學生掌握我國民航航行情報服務中涉及的實際運行。
近年來,隨著空管、航空公司等行業(yè)單位對情報服務人員的要求不斷提升,面向以我國民航情報服務實踐運行為主的課程內容愈發(fā)重要,如何讓本專業(yè)的學生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學習,掌握我國航行情報服務的基本內容,滿足對口單位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儲備要求,成為該門課進行內容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點。
傳統(tǒng)的航行情報服務教學主要包括航行情報服務的概況介紹、航行情報的收集、航行通告(NOTAM)、航行資料匯編(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Publication,AIP)、 航 行 資 料 通 告(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Circular,AIC)、航行資料定期頒發(fā)制(Aeronautical Inform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AIRAC)、飛行前和飛行后情報服務、航行情報的維護和更新等方面。該門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且以國際民航組織的相關規(guī)章為準,使學生能夠掌握國際上航行情報服務的通用做法。其講授方式較為系統(tǒng),但缺陷在于學生很大程度上只是理論知識的累積,缺乏對情報服務實際工作、尤其是我國航行情報服務工作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們考慮采用任務型教學法[1],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綜合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航行情報服務課程應考慮我國民航情報服務的實際需求與新進人員盡快熟悉崗位、上崗的現實工作要求,讓學生從我國民航航行情報服務的實際工作需求出發(fā),課程主要包括基本規(guī)范、工作內容、編寫規(guī)范、講解服務、特情處置、系統(tǒng)運行。其中,基本規(guī)范是我國航行情報服務工作依據,航行情報服務的工作內容、通告編寫規(guī)范、講解服務、特情處置、系統(tǒng)運行等均以其為依據展開[2]。
一是民航航行情報服務工作規(guī)范。航行情報課程以英文講授為主,其內容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5 和8126 文件為主。課程設計方面,以民航局《民用航空情報工作規(guī)則》(198 號令)為依據,從總則、一般規(guī)定、機構與職責、人員資質與培訓、原始資料收集、產品、航行通告、飛行前和飛行后服務、自動化系統(tǒng)等方面進行介紹,旨在讓學生全面了解我國民航航行情報的實踐操作要求。
二是我國航行情報服務工作主要內容。以一體化民用航空情報系列資料為主題,包括AIP、AIPSUP、AIPAMD、NOTAM、PIB、AIC、CHECKLIST 和SUMMARY。因此,課程設計方面安排了航行資料的使用及其管理、新國內航空資料的內容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介紹[3-4]。
三是航行通告編寫規(guī)范。在全面復習航行通告和雪情通告、觸發(fā)性航行通告、航行通告校核單等格式和內容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開展航行通告編寫訓練。
四是講解服務。由于民用航空情報單位的飛行前航空情報服務主要包括飛行前資料公告、講解服務及資料查詢。航空情報員在提供講解服務時,應當按照講解服務清單,逐項進行提示或者檢查,結合不同飛行的要求,對有關項目進行重點講解。因此,設置了講解服務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明確清單、機場資料、航圖、航行通告和雪情通告、對民航局新的文件和規(guī)定的解釋等。
五是航空情報工作特情處置管理。以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情報工作特情處置管理辦法》為依據,讓學生明確航空情報特情處置基本工作程序,包括響應等級、組織體系、職責分工、應急預案、工作流程、處置記錄、評估與總結、培訓和演練等。
六是CNMS 系統(tǒng)操作。向學生全面介紹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民航局空管局)航行情報動態(tài)信息管理系統(tǒng)(簡稱CNMS 系統(tǒng))的運行和管理,保證其在進行航行通告收發(fā)和提取時的安全、準確、高效。主要內容包括CNMS 系統(tǒng)運行管理辦法、CNMS 系統(tǒng)介紹等。
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應用上,建議課時分配為:三分之一理論知識學習,三分之一通告編寫,三分之一操作系統(tǒng)實踐練習。
基本理論知識學習主要圍繞《民用航空情報工作規(guī)則》開展,輔以《民用航空情報員執(zhí)照管理規(guī)則》、《民用航空航行情報人員崗位培訓管理規(guī)定》、《航空情報特情處置管理辦法》等[5-6],有重點地研讀。建議緊密結合航行情報服務執(zhí)照考試題庫,以題庫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驅動。在設定具體問題的前提下,讓學生有目的地研讀相關基礎理論知識。例如:民用航空情報工作的基本內容;在我國從事民用航空情報工作的根本依據;機場民用航空情報單位應當履行的職責等。
當前民航航行通告依據為《民用航空航行通告編寫規(guī)范》《民用航空航行通告代碼選擇規(guī)范》,在講解這兩個標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編寫規(guī)則,并緊密結合實際案例,針對易出錯、易混淆的情況,開展基于實際案例的通告編寫訓練[7-8]。例如:我國航行通告新國際系列啟用后,針對七個地區(qū)編制其對應的專屬系列航行通告;當航行通告沒有合適的主題代碼時,Q 碼的第二、三個字母應如何填寫等。
由于民航航行情報服務工作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在熟練掌握通告編寫的基礎上,還應熟知CNMS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包括如何利用CNMS 系統(tǒng)進行:NOTAM 收發(fā)、PIB 提取、校核單的發(fā)布和處理;了解AIP 和AIC 發(fā)布格式及內容,正確解讀、綜合運用兩種資料,并利用CNMS 系統(tǒng)進行數據維護。例如:在Q 代碼窗口,添加主題代碼和狀態(tài)代碼,然后有這兩個代碼組成一個新Q 代碼;分別發(fā)送代替報、取消報;生成明語摘要、生成校核單、多跑道電報、公務報、請求報;提取PIB 等。
航行情報服務課程的建設對于空中交通管制與簽派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的意義,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航行情報服務專業(yè)執(zhí)照的要求,另一方面從廣度和深度上提高了學生對各種航行情報資料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因此,合理的教學模式、合適的課程設計、正確的教學方法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于該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