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鶴
摘 要:每一個生命的生長狀態(tài)、生長需求一直應該是教育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培植情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品嘗成功,在快樂中學習。
關鍵詞:培植情感;培養(yǎng)自信;品嘗成功
1 培植情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壤里,種子就萌發(fā)幼芽來:兒童邊認識邊干得越多,對勞動快樂的激動情感體驗就越深,他就想知道的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鉆研精神,學習勁頭就會越強烈?!?/p>
當我用贊賞的眼神看他們自己編排的表演,幽默中還帶點兒稚嫩的課本劇的時候,當我輕輕撫摸它們的小腦袋的時候,當我微笑著鼓勵他們的時候,當我看到有的同學把作文本皮上涂滿美麗花朵的時候,我讀懂了他們:老師,我想得到您的關注。我從來不打擊他們,而是時刻注意他們,因為積極的鼓勵,可以點燃學生頭腦中的創(chuàng)作火花,消極的否定將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創(chuàng)造才華。
2 培養(yǎng)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1)從名人名言入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讀一句名人名言優(yōu)于讀一本劣書。因此,我讓學生平時注意搜集名人名言,從名人名言入手,進行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段時間,有老師向我反映學生上課隨便說話,紀律不好,于是我就在班會上開展了一個
“我喜歡的一句名人名名言”活動。我首先自己找了一些關于謙虛、學習、紀律等方面的名人名言,抄到黑板上,讓同學們去讀、去說、去理解,體會,從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并鼓勵他們寫一寫體會。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些東西,必須從不滿足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大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tài)度?!边@句名言,時刻在我耳邊響起,時刻提醒我怎樣學習,永不滿足。
(2)從作文教學入手,培養(yǎng)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一直響徹在我的耳際,使我時刻注意從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他們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技巧都是無濟于事的。”
從教學中高年級開始,我都一直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從作文教學入手,讓學生用眼,用心去觀察體驗生活,寫觀察日記,生活小作文,小練筆,搜集作文技巧、方法,從作文中學會自我教育。每次作文后,我都會給予他們鼓勵的話語,或者面對面的和他們交流,提出我的看法。
(3)從平時教學評價中體驗成功喜悅,培養(yǎng)自信。評價是教育,是促進、是最好的開端。它與教學過程同時進行,同等重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除了上課隨時隨地地評價學生的成功之外,我還用達標的方式評價他們的學習效果,每當在他們的名字后面畫上小紅花或者小紅旗的時候,從他們的面部表情的喜形于色,表明他們在體驗著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
(4)從家長評價中培養(yǎng)自信,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為了讓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更加地了解,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的孩子,促進孩子和父母的心靈溝通。讓他們彼此明白對方需要什么,彼此應該給予對方什么。于是我改變了家長會的內容和方法,完全由學生主持,家長會讓每一個小組成員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才智,是家長會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正如同學們在自己的作文中所表述的那樣:那次家長會是豐富多彩的,我和媽媽的心連通了,而我們也明白了家長需要的是我們的好好學習,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利用社會力量進行評價,通過家長的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充滿信心,迎接每天的快樂學習。
3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品嘗成功,在快樂中學習
成功的教學是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首先,我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意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語文實踐自己的總結學習方法,因為“交給學生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去讀,讀了之后,談談自己讀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再讀,實在弄不清楚的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發(fā)揚民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采用多種形式,使課堂充滿了生動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或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是學生意識到自己釀的蜜最香甜。我也從中感受到了柳暗花明的喜悅。我力求使自己的課堂充滿笑聲,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的生命的意義的構成部分?!?/p>
在信息教育尤其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做一名教師難,做一名好教師更難。但我堅信,只要我們用愛心、慧心對待學生,我們一定能架起明天的彩橋,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教學研究》2014.3.
[2]《中小學教育》?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