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李軍濤 劉玉靜 王艷 李向前 高麗梅
(1 石家莊市第八醫(yī)院,石家莊,050081; 2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石家莊,050051)
睡眠是一種人類不可缺啥的生理活動,與人的心理及生理功能均密切相關(guān)。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約有15%~30%的成年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入睡、睡眠不實際早醒等睡眠問題,而青少年人群中約有10%~23%的人也存在著類似問題[1]。失眠是抑郁患者的一種常見癥狀,約有4/5的抑郁有失眠癥狀,且這類患者的失眠癥狀常出現(xiàn)在心境癥狀之前,且具有遷延不愈的特點[2]。薈萃分析顯示睡眠障礙是患抑郁癥的一個風險因子,睡眠剝奪治療抑郁癥的療效顯著,由此可見抑郁失眠為失眠癥與抑郁癥的共病結(jié)果[3]。單純失眠患者存在正過度覺醒現(xiàn)象,臨床上常用心率變異性、尿又流氫化可的松及腦電頻譜的變化來反應(yīng)這種覺醒[4]。本研究選取40例抑郁失眠患者、38例單純失眠患及40例睡眠正?;颊邽檠芯繉ο螅瑏硖接懱接懸钟羰吲c單純失眠患者的共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來石家莊市第八醫(yī)院救治的40例抑郁失眠患者作為抑郁失眠組,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3.5±2.1)歲。同時選取同時期的38例單純失眠患者作為單純失眠組,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5.2±1.6)歲。單純失眠組與抑郁失眠組的患者都由經(jīng)驗豐富的精神科的主治醫(yī)師參照美國精神病學會所指定的《精神障礙診斷及統(tǒng)計手冊》(DSM-IV)中對抑郁失眠及單純失眠的診斷標準[5]。2組失眠患者的主觀評價指標:匹茲堡睡眠量表(PSQI)[6]評分>8分,失眠病程均在1個月以上,且每周只有3 d存在著失眠癥。客觀評價指標:2組失眠患者的入睡潛伏期>30 min,總睡眠時間<6 h,其睡眠效率<80%。選取同時期的睡眠正常的體檢者40例為對照組,男14例,女26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44.7±3.1)歲。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的差不大,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中所選的患者或其家屬都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是通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1.2 診斷標準 對照組患者均符合:1)年齡18歲至70歲;2)PSQI≤7分;3)不符合DSM-IV中任一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
1.3 排除標準 1)有服茶、咖啡因及乙醇濫用的患者;2)近期使用過抗精神類藥物,影響心率變異性及尿氫化可的松藥物的患者;3)近期(1年內(nèi))患有除抑郁癥之外的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4)患有高血壓、心臟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5)患有能影響氫化可的松分泌疾病(如艾迪綜合征、庫欣綜合征及腎上腺腫瘤等)的患者;6)文化水平過低,理解力有問題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評估3組患者近1個月主觀睡眠質(zhì)量、抑郁程度及血清中神經(jīng)肽Y(NPY)及P物質(zhì)(SP)的水平。其中主觀睡眠質(zhì)量采用PDQI來評定[6]:包括睡眠潛伏期、睡眠時間、睡眠障礙、主觀睡眠質(zhì)量、睡眠效白天功能及使用睡眠藥物這7個因子,總分最高21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就越差。抑郁程度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來評價[7]:共17個項目,得分越高患者的抑郁癥狀就越嚴重。NPY及SP的水平使用由廣州齊云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來測量空腹血清中NPY及SP的含量。
2.1 3組間PSQI及HAMD總分的比較 單純失眠組及抑郁失眠組的PSQI及HAMD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抑郁失眠組患者的HAMD總分明顯高于單純失眠組患者。見表1。
2.2 3組血清中NPY及SP水平的比較 血清中NPY的濃度對照組明顯高于單純失眠及抑郁失眠組;血清中SP的濃度對照組明顯低于單純失眠組及抑郁失眠組,且單純失眠組明顯低于抑郁失眠組。見表2。
表1 3組間PSQI及HAMD總分的比較分)
表2 3組血清中NPY及SP水平的比較
2.3 相關(guān)性分析 以單純失眠及抑郁失眠患者血清中NPY及SP水平為因變量,以病種、性別、病程、PSQI總分及HAMD總分為自變量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血清中NPY及SP水平與上述各因素均沒有明顯的相關(guān)性(r=0.01~0.15,P均>0.05)。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生理心理疾病,是人指無法入睡或入睡后無法保持睡眠狀態(tài)而所導致的睡眠不足進而影響白天的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在睡眠障礙疾病中的發(fā)病率最[8]高。單純失眠是失眠的一種特殊類型,通常沒有明確的病因,在排除可能病因后仍留有失眠癥狀,包括特發(fā)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及主觀性失眠等3種類型。抑郁失眠是由于抑郁所引發(fā)的一種核心病理癥狀,睡眠時間少及有特征性的早醒是抑郁性失眠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9]。本研究選取40例抑郁失眠患者、38例單純失眠患者及40例睡眠正常的體檢者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抑郁失眠與單純失眠患者的共性。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單純失眠及抑郁失眠患者的PSQI及HAMD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10]相符合。即單純失眠患者與抑郁失眠患者睡眠質(zhì)量均明顯低于睡眠正常的健康體檢者,單純失眠患者的睡眠質(zhì)量略高于抑郁失眠患者,但2組患者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這可能與樣本的選擇有關(guān),也對2種失眠患者間存在的某些差異有預(yù)示意義,值得在今后工作中進一步證實。NPY與SP是人體內(nèi)含量非常豐富的神經(jīng)肽類物質(zhì),主要分布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情感的相關(guān)區(qū)域里與外周的交感神經(jīng)末梢,而外周的NPY及S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應(yīng)中樞的變化,且具有調(diào)節(jié)晝夜變化的生物節(jié)律、動作行為及情感反應(yīng)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所選2組失眠患者血清中NPY的濃度明顯低于睡眠正常的體檢人群,單純失眠患者血清中的NPY的濃度略低于抑郁失眠患者;對照組血清中SP的濃度明顯低于單純失眠組及抑郁失眠組患者,這與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11]相符合。分析其原因這是由于NPY具有抗抑郁、抗焦慮及鎮(zhèn)靜催眠作用,SP與NPY相反,是一種神經(jīng)遞質(zhì),能促覺醒、致抑郁及焦慮的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且單純失眠組患者學清中SP水平明顯低于抑郁失眠組,這一結(jié)果提示失眠及抑郁存在著童工的病理機制即SP、NPY能神經(jīng)功能的紊亂,且抑郁失眠患者血清中SP能神經(jīng)元功能紊亂的更顯著,這與許多學者所認為的抑郁障礙與睡眠紊亂存在著共同的神經(jīng)通路。
綜上所述,抑郁失眠及單純失眠患者都存在外周NPY和SP能神經(jīng)元功能紊亂情況,抑郁失眠患者的SP能神經(jīng)功能紊亂情況更顯著,這為臨床工作中對失眠癥的診斷及失眠癥分分型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