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字曾經歷過多少“生死劫難”

      2019-08-13 07:58:22黃德寬
      讀報參考 2019年1期
      關鍵詞:形聲造字困境

      同齡或者更年長的古文字一個個消 亡,漢字為什么獨活到今天?從甲骨文迄 今3000多年的歷史中,漢字經歷過多少 “生死劫難”?文字學家、清華大學人文學 院教授黃德寬近日在“人文清華講壇”上 為大家講述《了不起的漢字》。

      什么是“漢字”

      準確地說,“漢字”是指記錄漢語的文字或書寫系統。其實在先秦不叫“漢字”,叫“文”“字”“書”“名”“書契”。將“文”和“字”連在一起是從秦始皇時代開始的,當時推行“書同文字”,這個名稱一直延續(xù)到近代。近代因為有外國文字,所以我們改叫“中國文字”。到了現代,中國文字除了記錄漢民族語言的文字外,其實還包含了少數民族文字,因此把記錄漢語的文字稱為“中國文字”不太準確,就改稱為“漢字”,所以“漢字”其實是現代才開始流行的概念。

      那么,漢字是如何起源的?什么時候開始有漢字的?先秦時代古人就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但是一直沒有說明白,留下了很多猜想和傳說。最有名的說法是“倉頡造字”.說的是黃帝的史官倉頡受到動物鳥獸的足跡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文字,但這個傳說沒有辦法證實。

      中國現代考古學發(fā)展以后,考古學家在地下挖掘出很多早期與文字有關的資料,這些資料為探討漢字起源提供了線索。例如,最早發(fā)現的符號位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發(fā)現的龜甲上,符號像人的眼睛,它是不是漢字的前身呢?如果是的話,那可不得了,距今有7500年,但目前還難以證實。

      距今5000多年的時候,西安半坡有個仰韶文化遺址(公元前5000-前3000年),那里出土的彩陶上有很多刻畫符號,一共有59個不同的符號。1970年代就有學者比如郭沫若寫文章,從這些刻畫符號討論漢字的起源,說漢字至少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在其他很多地方也發(fā)現了早期刻畫符號,例如浙江良渚發(fā)現的良渚文化遺址(公元前3300-前3200年),以及山東半島大汶口發(fā)現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公元前3100-前2600年),在出土的玉器或陶器上都發(fā)現有圖形性的刻畫符號。但這些早期的符號都不能肯定與文字有直接的關系。

      與漢字直接聯系的,目前發(fā)現最早的是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公元前2600-前2000年).這里發(fā)現的陶罐上出現了“文字”的“文”,這個字肯定是漢字的前身,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符號。這樣一算,漢字歷史就有4000多年,這個時代相當于史書記載的夏代。我們讀司馬遷的《史記》,三皇五帝夏商周,從夏代開始才有完整的世系記載,自大禹一代一代傳下來,這恐怕不是偶然的,漢字完全有可能在夏代已經形成。

      第一次的造字困境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漢字曾經歷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機。

      第一次是構形困境、造字困境。

      從夏代到殷商甲骨文,這中間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所以我們看到甲骨文是成系統的、完善的文字體系。

      按照甲骨文來看,早期的漢字是以形表意,客觀上有一個物象,把這個物象描寫下來造一個符號,就是所謂的象形字。用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話講,“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即把物象畫下來,隨著物象的形狀形成彎彎曲曲的線條。

      有很多人說漢字太好了,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其實不是那么簡單。有很多符號實在沒有辦法畫出來,例如“思考”怎么畫?畫不出來。我們講話的時候有很多虛詞,古人有“之乎者也”,這些虛詞也畫不出來。這就是漢字遇到的第一個困境,很多東西無形可象,造不出字來,這個文字系統就不完善,如果找不到辦法,這個符號系統就要走向滅絕。

      古人很聰明,想到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來,就用同音符號替代。據統計,甲骨文中有70%的字是假借字。

      除了假借,還有另一種造字方法,就是用一個符號表示這個字的意思,再借一個符號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把意義和聲音合在一起就是形聲造字法。形聲字一出現,漢字造新字就突破了原來的困境。這類的形聲造字法用起來非常便利,于是在西周時期慢慢發(fā)展起來。根據研究,西周時代80%的新造字是用形聲造字法造出來的。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語言文字快速發(fā)展,春秋時代的新增字中有96%用的是形聲造字法,戰(zhàn)國時代新造的字有gg%用的是形聲造字法。這樣一來,漢字就突破了“無形可象”的困境,走上了方便造字的康莊大道,任何新字都可以用形聲造字法,直到現在我們還在用這個方法造字。

      第二次的書寫困境

      造字困境突破以后,并不是萬事大吉,很快遇到了第二個困境,就是書寫困境。

      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強,按照形象彎彎曲曲去寫。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展非常快,文字使用面越來越廣,連一般的工匠制造器物也在上面標識文字。工匠寫字不可能像廟堂之人那樣坐在那里描摹,于是追求簡省,這種簡省就改變了早期文字的一些形態(tài)。也就是說,按傳統的寫法,漢字又進入一個危機,即古體漢字書寫效率低下與現實用字要求快捷方便形成了矛盾。

      怎么突破這個矛盾?有些人開始草率地書寫,改變它原來的樣子。戰(zhàn)國時已經開始出現這個現象,例如一些兵器上的字,不專門考證沒有辦法認,寫得很潦草,人們通過這個辦法來突破書寫效率低下的困境。這種突破改變了古文字的書寫系統,帶來了整個文字系統的古今轉型。

      早期秦簡上的字改變了篆書曲線筆畫,線條變得挺直方正,這就是早期的隸書。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推行“書同文字”的文字政策,用的規(guī)范字體是小篆。但是一般的日常用字使用的是隸書,隸書就是小篆的簡寫,把小篆的彎彎曲曲變成平直方正,所謂“解散篆法”。

      這種發(fā)展一直延續(xù)到漢代。馬王堆帛書是漢代早期的材料,就是隸書,但還帶有點篆體的味道。一直發(fā)展到漢武帝時期,隸書成熟了,例如北京大學收藏的漢簡,就是成熟的隸書。隸書的成熟形成了新的字體,改變了古文字的形態(tài)和面貌。象形很強的篆書形體到了隸書階段,看不到字形和字義的關系了。例如甲骨文中手抓著大象鼻子是“為”,是一個動作,是用手牽著大象,金文還能看到樣子,但是小篆已經看不清楚了,到隸書以后,這個“為”字一點也看不出來和象有關,

      正因為隸書的變化,古文字變成了今文字,今文字指的是隸書,古文字指的是小篆以前的文字。

      隸書寫得很美化,“一波三折,鶴頭燕尾,左右分背”,用筆“波挑”,寫起來也很慢。到東漢的時候,進一步發(fā)生變化,書寫更加直來直去,漢字就產生了新隸體。從東漢開始,慢慢地就到了今天的樣子,整個過程就是從隸書到楷書的過程。隸、楷都是今文字,楷書只是隸書的楷正化,所以早期的楷書也叫隸書,我們現在分開了,徹底完成了漢字的古今轉變,這個轉變最后使?jié)h字形體從書寫效率低下的困境中走出來,變得更加快捷。楷書是漢字形體發(fā)展的極致,漢字的筆畫系統和方塊字形態(tài),至楷書最終確立。

      但是前人覺得隸書不夠快,于是漢代還出現了草書。草書就是隸書的草寫,筆畫和筆畫連帶在一起,寫起來隨心所欲,從漢代的章草,進一步發(fā)展到唐代的狂草又叫今草。草書為什么要草?最早還是為了追求書寫便捷,但是太快速、太便捷寫成一個輪廓,辨認起來很困難,規(guī)律性不強,所以過猶不及,就沒有作為一種字體保留下來。

      比草書規(guī)范一點,比楷書又快一點的中間狀態(tài),是行書。行書“風流婉約”,寫得很漂亮,最好的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行書也是適用的手寫體。

      漢字從古老的形態(tài)轉化成抽象的符號,這是漢字突破的第二個困境。時間跨度很大,從戰(zhàn)國開始醞釀、試驗,經過了秦漢之際,然后到晉唐的楷書才完成。

      第三次的存亡危機

      印刷術和科舉制度對漢字的穩(wěn)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漢字的地位越來越高,成為一個相當穩(wěn)固的系統。

      然而,更大的危機還在后面,甚至關系到漢字的存亡。

      18世紀西方發(fā)生了工業(yè)革命,開始了現代化歷程,實力大增,日本明治維新后也開始學習西方。隨著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國家民族陷入危亡關頭,怎么辦?有一部分人開始反思,要改革,要學習西方,提出“師夷制夷”。

      1902年吳汝綸到日本考察,回來以后建議要像日本人那樣重視教育,改革語言文字,統一國語,向西方學習使用拼音文字。為什么語言文字跟現代化有關呢?他們發(fā)現歐洲人用的是拼音文字,日本人學習歐洲,用五十音圖,學習拼音文字很快,而漢字太難學,于是想從語言文字上進行改革。

      這個過程中真正對漢字改革影響比較大的,是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其中最有名的是錢玄同,他說“欲廢孔學,不可不先廢漢文”,說漢字“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于20世紀之新時代”。漢字本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卻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面臨存亡危機。

      當時漢字改革的討論非常熱烈,社會上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支持拼音文字,需求廢除漢字,如蔡元培、胡適、陳獨秀、趙元任、黎錦熙、傅斯年、魯迅等人,都支持錢玄同的觀點,要廢除漢字。在此基礎上出了一些具體方案,例如趙元任等提出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

      同時,共產黨人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在蘇聯創(chuàng)造了一個拉丁化的字母方案,并且還在海參崴開了一個代表大會,這個新方案于1933年前后傳到國內,當時有681個名流簽名表示支持這個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在解放區(qū)、國統區(qū)都進行了推廣,印了很多材料和讀物,是當時影響最大的方案。

      后來,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文字問題被擱置。民族救亡圖存的過程,也是中國現代化轉型的時期,古老的漢字被推向生死存亡的懸崖邊緣,實際反映的是古老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生存問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繼續(xù)推動文字改革,國家在建設初期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員會。1958年的政協報告《當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任務》,提出了簡化漢字、推行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大任務,這三個措施基本上是繼承了近代以來的現代化之路。1956年公布《簡化字方案》,在中國大陸推行簡化字,《漢語拼音方案》很快也推行了,并且成為聯合國拼寫中國人名、地名的規(guī)范。

      3000多年來,漢字就這樣突破了重重危機發(fā)展到今天,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典文字,成為中華文明的智慧象征。

      猜你喜歡
      形聲造字困境
      秦簡牘專造字釋例
      困境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08
      文學閱讀中提問的“三性”與“三指”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要巧“借”
      根據“形聲”記漢字
      偏旁部首知多少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隋文帝造字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對當前PPP模式困境的幾點思考
      邯郸市| 盐亭县| 仪征市| 定日县| 巫溪县| 黎城县| 惠水县| 中方县| 涟水县| 华宁县| 蛟河市| 略阳县| 朝阳县| 资源县| 阳春市| 施秉县| 元江| 宁德市| 盐边县| 弥勒县| 平利县| 安吉县| 皮山县| 体育| 永清县| 朝阳县| 浦北县| 长沙县| 穆棱市| 高碑店市| 肇州县| 南宫市| 宁河县| 库尔勒市| 黄大仙区| 瓮安县| 兴海县| 南川市| 茌平县| 西乡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