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喬曦
摘 要:為了實現(xiàn)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進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實現(xiàn)高效教學。下面,本文就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進行研究,來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分組合作學習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xiàn)代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可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計算機學習與掌握能力,也可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當前,分組合作學習模式逐漸滲入到高等教育的各個學科當中。信息技術教學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分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本文的內容。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分析
筆者根據(jù)當前高中信息教學的發(fā)展狀況以及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其一,忽視信息技術教學重要性。雖然信息技術教學被引入到了高等教育體系中,但是由于缺乏對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視,所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不甚明顯。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忽視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校給信息技術教學設置的課時較少。大多學校都是一周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有的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甚至會直接取消信息技術教學課程。而且,尤其是到了學期末,由于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復習,所以學校會將信息技術教學課程從教學計劃中刪除。另一方面,一些教授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受到學校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主觀意識上認為信息技術教學課是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的課,因此,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并不會教授學生信息技術的知識,而是將課堂讓給學生。雖然多數(shù)教師認識到了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還是過多地偏向于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其二,教學方式單一化。當前普遍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就是,教師控制學生的電腦向學生講解計算機軟件的基本操作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操作方法完成課堂練習。其方法優(yōu)點是學生能夠清楚地看到教師的操作。其缺點是教師并不能夠直觀地看到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分組時應當遵循的原則
高中信息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以下原則進行分組:其一,人數(shù)距離控制原則。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證明,分組時,小組內部成員應保持在4到6人之間,且保持距離在1.5米。當前,多數(shù)學校的計算機教室布局都是垂直于黑板的4排座椅,每排約12臺計算機。教師在分組時應當避免將面對面的學生分為一組,防止計算機的存在影響學生交流。其二,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指盡量將小組之間的水平保持一致,同時使小組內部成員間在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各方面保持差異。這樣,既可實現(xiàn)組內互補,也可實現(xiàn)組間良性競爭。其三,性別均等原則。高中時期正是學生的青春期,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分組時,應當遵循性別均等原則,即每組同性別學生人數(shù)不應小于兩人,避免出現(xiàn)小組內女生過多或者男生過多的現(xiàn)象,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分組合作學習策略探究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育改革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情況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的個人利益與小組利益基本是保持一致而且相互依存的,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完成任務的前提下,個人才能獲得成功,小組內各位成員的關系是“生死與共”。在這種關系下,就會營造一種“利人利己”的學習氛圍。合作學習采用的是小組競爭機制,以團體獎勵的形式來表揚任務完成好的小組,各小組之間為了在競爭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要互相依靠、互相幫助,只有每位成員都完成任務,小組任務才會完成。同樣也只有小組任務順利完成,每個人才會有課程成績并受到獎勵。當一個小組的人聚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互相研究、探討、交流思想感悟的時候,學會的就是團結的力量。每個人都喜歡別人幫助自己達成目標,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互勉、互愛,提高了自己集體榮譽感和團結意識,在教會學生責任意識的同時,也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打下良好的基礎。
2合理劃分學習小組,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想要實現(xiàn)學生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劃分,將他們合理的分成若干個小組,在這個小組中,學生要具有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才能實現(xiàn)合作學習的作用,然后教師就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模擬場景,讓各個合作學習小組都參與到學習中。
3.合理設計教學任務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科學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需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從而保證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日常學習。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任務設置是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合理設置任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有效性。比如,信息技術教師在講解“用For循環(huán)語句一化函數(shù)圖象”的過程中,一開始,需要明確教學重點,然后將這些重點內容逐漸融入日常教學過程。接下來,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運用VB作圖,進一步突出教學主題,在講完主題內容的前提下,進一步設置教學任務,并確保教學任務貫穿在整個過程中。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運用小游戲,讓學生選擇要回答的問題,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信息技術課程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筆者之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積極采取了合作學習模式來進行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有一些問題的存在需要進行反思。
首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與其他學科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為信息技術教學的課程主要是在機房進行的操作課,機房的設計給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帶來很大的不便,降低了合作學習的效果;其次,在教學實踐中,每個班級的總人數(shù)不一致,不同人數(shù)給分組、合作、交流都帶來了不同的影響。該如何降低這種情況帶來的影響還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最后,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很少的課時,都是一周一節(jié)的課時量,要想在有限的課時量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有時不得不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有限的時間里解決更多的問題。因為合作學習需要花費的時間較多,所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總而言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以審慎的態(tài)度反思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科學化歸因分析。此外,教師應在夯實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與處理能力,大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興強.試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網(wǎng)絡合作學習的應用[J].學周刊,2017(19):162-163.
[2] 鞏漢軍.合作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1):241.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