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新課標要求為基本出發(fā)點,對分層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進行論述,發(fā)現(xiàn)此項工作應將分層方法放置在多個方面,如學生、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過程等,盡量通過相應的方法促進分層教學工作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分層教學;方法使用
引言
新課標的下發(fā),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學生為教學工作組織開展的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提升。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開展分層教學工作,能夠讓每個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掌握,進而制定出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獲得進步。
1學生分層
讓學生的得到分層設置,可以讓教學工作以因材施教的方式開展,進而讓學生在學習上的實際需求得到更為針對性的滿足,幫助不同數(shù)學知識掌握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提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基礎進行層次劃分,參考的指標包括初中生的數(shù)學成績、數(shù)學方面掌握的素養(yǎng)水平、數(shù)學學習能力等。其次,層次要盡量劃分的合理,讓學生個體的生理、心理等層面都得到照顧,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水平與興趣愛好進行層級劃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最后,保證每個層級的流動性,讓學生位于的位置不是固定的,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水平進行動態(tài)性的掌握,進而對學生的層級進行重新劃分,讓每個學生的潛力都得到激發(fā)。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的基礎素質(zhì)得到更為明確的劃分,進而可以讓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幫助每個學生都得到成長。
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與判定》部分章節(jié)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本分層情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基礎進行劃分。如基礎層級的學生應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些基本定理,如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中的一個銳角是30°,那么氣所對應的邊是斜邊的一半。然后一些位于中層的學生的則應可以熟練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方面的知識與技巧。
2教學目標的分層
不同的教學目標安置,能夠幫助教師讓教學工作開展得更有針對性,同時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照顧。尤其是那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較差,如果與其他學生一視同仁,這些學生很可能出現(xiàn)厭學的情緒,所以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教學目標的完成過程中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并逐漸跟著教師的安排,吸收更多知識,提升自己的基礎能力。在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時,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讓每位同學都可以得到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定制,進而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與關愛,讓學生知道教師不會放棄任何一個。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教學內(nèi)容時,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進行目標劃分,位于基礎層的學生應對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zhì)與區(qū)別進行掌握,能夠熟練背誦出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概念,找出其邊角頂點等方面的定義。中層學生則可以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的相關定義解析較為簡單的問題,熟練運用這些定義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是那些學習基礎較好,能夠獨立完成解題過程的學生,教師應要求這部分學生初步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zhì)定義同時對其中的各種概念進行透徹性的理解,保證此部分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更強,進而幫助教師帶動那些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讓整個學習幫扶工作效果更好。
3課堂教學的分層
課堂教學上的分層處理能夠更為迅速地讓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提高教學質(zhì)量。首先,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狀況進行教學內(nèi)容和進度上的分層,讓每位學生都得到照顧。其次,開展分層次教學工作時,也要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交流和學習機會,進而給更多學生進步和提升的空間。再次,教師應對課堂練習課程內(nèi)容等進行層次性講解與說明,讓每位學生都得到教師的關注,實現(xiàn)不同層次的提升,無論進步多大,對教學工作來說都是資源上的價值提升,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具備非常強的促進作用。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能力訓練的題型進行層次劃分,根據(jù)學生的基礎等級進行練習的針對性訓練。
此部分教學工作的落實與開展可以使用導學案方法,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在對導學案進行制定時,應對各個層級的學生基礎情況進行詳細掌握,幫助導學按規(guī)劃的更為適宜,能夠保證學生拿到手的導學案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不同層級的學生對應不同難度的導學案,促進每位學生都能夠在知識的推理過程中有所收獲,這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壓力,也能夠減輕學生學習的任務負擔。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矩形的判定》部分內(nèi)容時,不同基礎素質(zhì)的學生應得到不同的導學案。基礎層學生導學案的教學目標應定位在什么是平行四邊形、什么樣的平行四邊形能夠被稱作為矩形等,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在什么樣的標準條件下時,圖形可以被稱作是矩形。中級層次的學生應能夠?qū)@些基本定理進行熟練掌握,因此導學案的內(nèi)容上應有略微改動,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掌握能力提升。最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導學案的問題設置難度將更高,幫助學生提升的空間也更大,可以將一些具體的問題解析放到這部分學生的導學案中,幫助學生及時地此部分學生的能力進行檢測,并根據(jù)實際需求對導學案的內(nèi)容進行修正。
4教學評價的分層
對教學評價工作進行分層處理的原因是讓每個學生的基礎能力與自尊性得到照顧,開展此部分的工作內(nèi)容時,要對學生的基礎與條件進行掌握,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進行了解,進而保證學生的潛力得到更為專業(yè)的挖掘與激發(fā)。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績進行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應得到教師的鼓勵而信心大增,然后對學生的進步進行科學評價,讓其知曉自身的優(yōu)勢與欠缺需要重點加強的部分。其次,教師要注重不同角度的評價,并給予基礎較差學生更多關注,不能單單將教學評價的指標定位在成績上,不能一切以成績說話,因為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此方面較為敏感,如果教師的教學評價工作過于片面,則會傷害到一些學生,那么分層教學方法的價值就無法全面發(fā)揮,形同虛設。最后教師除了要自己承擔教學評價工作的同時,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教學評價權利,讓學生之間可以展開自評與互評,進而讓學生的進步得到更為迅速的保證。
如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小組都包含不同層級的學生,這樣的方法是減輕教師的任務負擔,同時讓學生的提升工作能夠更為出色的完成,因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同時也能更為詳細的了解到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shù)學的分層教學工作應得到教師與學生的雙重重視,盡量在相互配合與互動中促進每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通時結合更多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工作的開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小琴.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5,(64):59.
[2] 田曉龍.淺談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3):245.
[3] 熊艷.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2):47-47,54.
[4] 姚曙升.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2):144.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賀翠輝(1979年6月27日),男,漢族,湖南雙峰縣人,大學本科,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寶農(nóng)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shù)學教育。
(作者單位:荷葉鎮(zhèn)寶農(nóng)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