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1.源出姬姓,出自樊姓,周天子卿是樊仲皮之后,以祖字為氏。據(jù)《風俗通義》及《元和姓纂》所載,魯獻公次子仲山浦輔佐周宣王中興,受封于樊邑,其后有樊氏。
2.出自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皮之后,以祖名為氏。據(jù)《姓譜》記載:“出鄭大夫子皮。”望出下邳。春秋時,鄭大夫子皮的后人,亦以父名為姓,相傳姓皮,形成此支皮氏。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漢置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一帶)。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下邳郡:東漢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治所下邳,在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至南朝宋改為郡。轄區(qū)相當于今天江蘇省西北部。
遷徙分布
皮姓是一個發(fā)源于中國北方的古老姓氏,始祖可追溯到2800年前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名臣仲山甫。最初皮氏所居的皮氏邑,雖在山西境內,但最早發(fā)源地實際上還可以推溯到河南的濟源。到了漢、晉、南北朝之時,皮姓已嶄露頭角,出了不少知名的杰出人物,譬如,后漢有著名的諫議大夫皮究,以及官任上計掾、撰《秦嘉集》的皮仲固;三國時期有受劉備和曹操同聲贊揚的皮容;南北朝時北魏的名將皮豹子,北齊時以善于騎射見稱的皮景和,以及曾著《春秋意》十五卷的學者皮元等。皮姓望居下邳、天水,并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目前皮姓人口未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歷史名人
皮日休,字襲美,唐朝時襄陽人。咸通八年(867年)進士任太常博士。性情高做,善于詩文。撰《鹿門隱書》60篇,多譏閉時政。與陸龜蒙友好唱和,時稱皮陸。著有《皮子文藪》《松陵唱和詩集》等書。
皮豹子,后魏漁陽人。少有武略,太武帝時歷官征西將軍封淮陽公。累破宋師,積功升內都大官。豹子沈勇篤實,一時推為名將。卒溢襄。
皮錫瑞,字鹿門,舉人出身。他景仰西漢《尚書》今文學大師伏生,署所居名“師伏堂”,學者因稱師伏先生。所著《五經(jīng)通論》,示學人以途徑;《經(jīng)學歷史》則是經(jīng)學入門書。著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