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捷
編者按:為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6月24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專場報告會,5位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滿懷深情地介紹了李斌同志的先進事跡。本刊編發(fā)其中兩位同志的發(fā)言,以饗讀者。
在很多人眼里,我父親是一位心系黨、國家、事業(yè)和工作,且不茍言笑的人,而我眼里的父親,更多的是慈愛的、浪漫的、熱愛生活的樣子。
回想起父親身體康健時,即使工作十分繁忙,但對于家里的照顧依然十分周到。記得高考那年,父親雖不像母親那般日夜督促我學習,卻一直默默地以溫熱可口的飯菜給予我前進的動力。父親對待燒飯做菜的工序,也從不馬虎。一道油燜大蝦,更是親朋好友贊不絕口的拿手好菜。有時我會問父親,是不是有什么燒菜秘訣。他說,燒飯做菜最重要的在于原料,同時好的醬汁與食材往往會使你的努力事半功倍。就像一個合格的成品,也是由那些完美的零件互相組成的,所以對待每一步都要用心。那時的我還未明白這番話的深義,只是單純地銘記著,那些愛心飯菜為我驅(qū)走了疲憊,使我精神振奮,勇敢地奔赴考場。而后我細細回味,父親講的雖是燒菜的道理,卻也是他對待工作與生活的態(tài)度,更是對我的一種教誨。如今,每當我走進廚房,依然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浮現(xiàn)他那忙碌的身影,在耳畔勾起那叮叮當當?shù)穆曧?,不?jīng)意間就陷入這深深的回憶中去。
父親重病期間,嘴里最常掛念的一是工作,二是我和母親。他依然時常會問我和母親:飯吃了嗎?然后,滿懷深情地說,等我病好了,一定要給你們做最愛吃的菜,兒子是喜歡吃肉的,你是愛吃蝦的,我都知道。這簡單一句,于我和母親卻如千斤巨石,至今回憶起父親燒的菜、下的面、熬的湯,我都潸然淚下。
父親對母親既浪漫又深情,生活上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母親不善做飯,父親每次出差前,總要把餛飩包好,按照母親每頓的量分好包好放進冰箱的不同格子里,方便她取用,還一再囑咐母親一些瑣事,縱然出門在外,也從不忘記與母親日日微信聯(lián)系,互報平安。父親在彌留之際,已然是意識模糊,難辨音容,卻從未有過一次認錯我母親。任何一人問起母親的名字,他總能應答自如。記得有一晚,父親低聲哼著一首走了調(diào)的小曲,母親輕輕地問父親,這是什么曲子,他說,叫“親密愛人”。母親沙啞地問:“誰是你的親密愛人?” “當然是郭麗華咯,郭麗華是我的親密愛人”,父親喃喃地重復著。那一刻,我和母親早已難平心緒,幾近哽咽,淚眼模糊。那一首雖不動聽,但卻極為動情的曲調(diào),悄無聲息地刻在了我們的心中,永不忘懷。
父親熱愛生活,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對于他來說都極其美好。家里陽臺上過去養(yǎng)了許多花花草草,父親百忙之中依然不忘澆水呵護,還會叮囑我和母親澆水,他對于花草的養(yǎng)護方法也頗有講究。這幾年他更是學會了釣魚,于是就學一行,專一行,愛一行,發(fā)展到了癡迷的程度。記得去年他參加全國兩會回來后,難得有個休息天,那天還下著細雨,天氣陰冷,他仍不依不撓地出去野釣。四個多小時后,父親收獲了三十多條大大小小的野生魚,盡管回家時的樣子十分狼狽,但他卻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迅速地把釣到的魚發(fā)到微信群里“炫耀”一番。母親看到他那么開心,也就不責備他了。吃飯的時候,他還與我們講釣魚的訣竅,使我們對這門學問刮目相看。病重期間,他對來探望的同事曾說,多希望身體能夠好起來呀,能再和釣友們來一場釣魚比賽,可惜的是,父親的愿望再也實現(xiàn)不了了。
父親一生為黨、國家和事業(yè)而忙碌,也十分關心我的成長。父親在病魔纏身期間,依舊常常忍著疼痛,教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黨員,督促我將入黨申請書早日落筆。而如今,我已向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明白了身為黨員應該具有的責任與擔當。我現(xiàn)在可以告慰父親,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將走好我的人生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做一個像您一樣的人,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照顧好母親。父親,我們永遠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