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贏
“賣砧糕嘍,剛出爐的熱騰騰的砧糕嘍,又香又甜喲———”
清晨,天剛蒙蒙亮,就聽見張大爺扯開了破鑼嗓,開始叫賣砧糕。張大爺左手提個小竹籃,竹籃上蓋著層層疊疊的白蒸布,布一揭開,便是熱氣騰騰的砧糕,一塊塊整齊地碼在小碟子里。古時沿街叫賣的小販,手中多半有面精致的小銅鑼,配上幾句叫賣詞兒,小鑼清脆一響,后頭便纏上一串眼饞的孩子。張大爺沒了鑼也不打緊,他自有一副破鑼嗓,一開口,小區(qū)里的狗兒便緊跟在他后頭狂吠不止,也算是一種“熱烈歡迎”。
張大爺算得上是老手藝人了,這打砧糕的本事是祖?zhèn)鞯模@叫賣的本事也是祖?zhèn)鞯模谑且矌еc老本行的風(fēng)味兒。總的來說,張大爺按如今的標(biāo)準(zhǔn)算,頂多一“三無”小販。
如今城里的年輕人不再時興吃這沿街叫賣的食物,年輕的母親更是避之不及,看見張大爺來了,便一把扯過孩子,低聲念叨著:“囡囡乖,路邊的東西可吃不得,吃了保準(zhǔn)拉肚子。”
張大爺?shù)纳庾匀皇墙尤障?,到最后竟然一塊糕也賣不出去,只得訕訕地將多余的砧糕分送給鄰里。
“爹,砧糕以后我來賣吧?!睆埓鬆?shù)膬鹤禹槂航K于看不下去了。張大爺沒法子,默不作聲,一個勁兒地吸旱煙,算是默認(rèn)了。
幾天不到,小區(qū)里便開了一家嶄新的糕點房,再一看牌子,喲,這不是“順兒糕點房”嗎?
張大爺?shù)闹窕@,如今被當(dāng)作“供品”擺在店堂的正中央。小店裝修得格外復(fù)古,兩邊掛上竹排木簡,上面寫著砧糕的傳說由來。店堂后壁上用仿古壁紙貼了幅“清明上河圖”?!案恻c房”三個字的下頭,還印著“中華老字號”幾個紅彤彤的字兒。若不是這新裝修的油漆味兒刺鼻得厲害,這店確實可以以假亂真,成為古跡了。
不一會兒,順兒的店客滿盈門,一片喜氣洋洋。順兒忙進忙出向顧客介紹這砧糕的歷史。每個顧客都聽得心醉神迷,一面手里掏著票子,一面眼里盯著砧糕,嘴里贊不絕口:“果真是老字號,味兒就是不一樣……”
不多久,順兒店里招了幫手,裝了支付寶掃碼支付,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張大爺卻日漸消沉,整日里喝著悶酒。那天,順兒回到家,興奮地向他爹報告“豐收成果”。張大爺卻發(fā)了脾氣,摔了酒杯,老淚縱橫,口里嗚咽道:“祖宗之法不能變,順兒啊順兒,你利欲熏心,糊涂呀,咱家賣砧糕的,除了賣做砧糕的手藝,還賣的是那走街串巷的本事,你真是忘了本了,開個店賣糕,像個什么樣子!”
順兒苦笑道:“爹,我也是沒法子。如今哪來小巷讓咱走,都是大樓房了。時代變了,祖宗之法也得變哪?!?/p>
張大爺嘆了口氣,不再言語。黑夜里,只見煙頭的火光在閃爍。張大爺咬了一口糕,自言自語道:“嗯,還是那個味兒?!焙鲇窒袷切沽藲獾钠で?,苦笑著問自己:“還是那個味兒?”
教師點評
這是一篇充滿生活氣息的記敘類文章。張大爺和順兒父子兩代人圍繞糕點的經(jīng)營方式展開了新舊思想的碰撞,通過鮮明的對比很好地詮釋了寫作材料的內(nèi)涵。曾經(jīng)連小區(qū)狗兒都“熱烈歡迎”的張大爺如今“江河日下”,可人們“避之不及”的砧糕卻在“順兒糕點房”里變成“客滿盈門”的搶手貨。文章構(gòu)思頗具匠心,尤其描寫糕點房的竹籃等設(shè)計,以及結(jié)尾兩句“還是那個味兒”的一句號、一問號的變化,均體現(xiàn)了作者精巧的立意和構(gòu)思,令人讀后印象深刻。(程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