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耀暉
藝術的制高點在何處?我說,它在超拔之境中的人格對話。
“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背幻撍字初r有人達到,可正是超越時代的思想,才能如沙中淘金,在時光的淘洗中愈加閃光。正如凡·高的畫作在其生前換不來一頓飽食,尼采的思想當時只會被激進的政治家利用,可當一切歸于塵土,他們的靈魂和思想生生不息。
是故莫言有言:“偉大的作品,沒有必要像寵物一樣遍地打滾贏得準貴族的歡心,也沒有必要像鬣狗一樣歡群吠叫,它應該是鯨魚,在深海里,孤獨地遨游著,響亮而沉重地呼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網(wǎng)絡文學呈井噴式發(fā)展。搖晃的車廂里,臥室的床頭上,何處不見沉溺于網(wǎng)絡小說之人?為言情小說的挑逗性語言所撩撥,為穿越小說的奇異有趣所吸引,浮于幻想、淪于膚淺而難以沉淀的心靈,曾幾何時已經(jīng)擴張到無可估量的規(guī)模。
是故悲觀者放言:高尚的藝術,高尚的文學,高尚的靈魂,終究被快節(jié)奏的歡愉湮沒了。
其實不必如此消沉。自古以來,民間藝術的流行也很常見。明清時小說興盛,有《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作問世,傳奇文學、打油詩等也一度昌盛,因塵世間諸多瑣事而疲倦的心靈需要世俗文學得到歡愉,以求快速、短暫的放松。重要的是人們在歡愉之后仍能堅守文化的內(nèi)核。在藝術上占據(jù)制高點的人,將精深的思想流布,與不同的人于超然之境進行人格對話。世俗與精深并存,以世俗襯托精深的人格,未嘗不可。
只是,偉大的作品必不得為世俗所侵染。作者應有布道的精神,與邪佞的思想作斗爭,讓作品經(jīng)過精神之火的淬煉成為最堅實的產(chǎn)物。網(wǎng)絡文學用戶人數(shù)雖多,我們?nèi)杂兴枷刖钪藶槟切﹤ゴ笾髁鞑?,因為文學本是鯨魚低唱,鮮有人理解。所要改變的,是讓這些偉大作品洗滌更多人的心,讓他們的思想得到升華。
文化,切莫自卑。因為只要制高點的藝術永存,就會有更多的鯨魚,響亮而沉重地呼吸。
教師點評
本文開篇落筆不凡,直陳藝術的制高點:超拔之境中的人格對話。見解獨到。接著,以凡·高和尼采之例輔助,揭示偉大的作品在當時、當世必經(jīng)的冷落境遇,而因其精神境界的超凡脫俗終得后世回響。承著正面的闡述,作者緊接著關注為網(wǎng)絡文學所誘惑之人的精神狀態(tài),以此引出悲觀者之論斷———快節(jié)奏的歡愉將消解一切高尚的藝術和靈魂。之后,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文章以充滿希望的筆力結尾。本文勝在寫作者的情懷、字里行間流露的“救贖”之意與對現(xiàn)實的“同情”理解。(陳天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