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結構中最為重要的原材料,是學生構建完整知識結構的重要基石與結點,還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及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所以說,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化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實際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從傳統(tǒng)的概念教學中走出來,不斷探索合理的概念教學方法,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以下筆者對提高初中化學概念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具體性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概念教學;方法
一、 巧借實驗,生動了解概念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課程,將實驗融入實際教學中,非常有益于學生從直觀的現(xiàn)象中了解事物的本質所在。并且實驗教學過程中能使學生直觀的去理解概念,這對于學生化學概念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幫助。比如在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個概念時,想要讓學生理解的同時區(qū)分這兩個概念,就要讓學生以是否有新的物質產生為核心來區(qū)分,但這對于剛接觸化學課程的學生而言是十分難的,如果直接用講解的方式告訴他們,學生不僅無法理解,而且會更加的迷茫。因此,實際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角度著手,選擇代表性較強的兩個實驗來教學,能使學生輕松理解兩者變化的實質,提高概念教學的質量。
二、 巧借實驗,引出概念
實際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運用演示實驗的方式來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更具針對性地對現(xiàn)象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推理,真正形成化學基本概念。還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個概念為例子,設計用剪刀將紙剪碎與將紙點燃兩個實驗,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不斷提問,讓學生進行多角度與充分的思考。如通過觀看與對比這兩個小實驗,能發(fā)現(xiàn)其中哪些是變或者不變的嗎?這兩種變化的不同之處是什么?此實驗雖然簡單,但學生在觀察與分析變與不變的過程中,能回答出兩點:剪紙時紙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但紙的本質并沒有發(fā)生變化;紙燃燒的過程中會由原來的白色變成灰黑色灰,已經(jīng)不再是紙。之后引導學生對這兩種變化的不同之處進行討論時,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原來紙實質未發(fā)生變化時,就是物理變化,而紙的本質發(fā)生變化生成灰時,就是化學變化。此種通過實驗舉例的方式,能順利實現(xiàn)引出概念的教學,能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得直接性的學習體驗。
三、
善用結構教學法,建立化學基本概念結構體系
初中化學概念教學過程中,由于知識點的分散性與繁雜性特點,使得學生很難進行系統(tǒng)性的化學知識學習。因此,老師可以運用結構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知識進行整理與歸納,以相互間的聯(lián)系來構建系統(tǒng)知識框架,讓學生更深入地對化學基本概念的含義與意義進行理解。結構教學法是輔助概念教學的重要方式,需要將基本概念作為教學的核心所在,并要合理把握運用時機,確保不存在任何的本末倒置情況。
四、 重視對學生間的相互啟發(fā)
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合作交流已成為各課程教學的最佳方式,尤其是對于化學概念學習而言,能使學生先進行個人思考,然后進行合作交流,并將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fā)與互相幫助作用發(fā)揮出來,充分運用集體的智慧。通過長期的不同見解與不同思路的相互交錯,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的有序發(fā)展,提高全體學生思維活動的實效性與廣泛性,能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將原本片面性較強的知識逐漸的完美起來。
五、 強化概念在學習中的運用
學習任何知識的目的都是為了學以致用,學習化學概念也是如此,對概念進行合理運用能使學生對其進行更好地吸收與內化。所謂概念的運用,即在復雜的問題及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自然地運用某個概念來解決問題。一般在解決復雜性較強的問題時,概念一般都只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所以通常對概念的強化都是老師會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其實不然,此時正是強化概念的一個好時機,因為通過將概念運用到較大網(wǎng)絡中時,才可以將之強大的基礎作用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示,學生才可以真正意義上掌握概念。
綜上所述,概念是初中化學教與學的基礎性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對于初接觸化學課程的學生而言,需要老師另辟蹊徑來進行概念教學與引導,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概念、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并靈活地運用概念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
林云,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管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