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是學生學好其他內容的知識點,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離不開科學合理的互動模式,在互動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各項需求,構建出“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師生互動中的常見問題,并總結具體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問題;策略
在小學階段,是個體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強,他們渴望接觸更多的新知識,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能夠讓孩子們受益終身。事實正是,通過科學的師生互動,能夠鼓勵學生開頭表達,主動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
一、小學語文師生互動的常見問題
雖然核心素養(yǎng)、新課改開展的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教師投入語文教學改革浪潮中,希望通過師生互動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師生互動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師生互動形式單一,學生興趣不強,語文這門學科蘊含著非常廣博的內容,通過語文教學,能夠深化學生對世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我們的師生互動仿佛進入了一個死角,填鴨式的互動方式制約了孩子們理解力、想象力的發(fā)展,久而久之,導致學生不愿意自己開動腦筋。另一方面,現(xiàn)階段的互動多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模式,學生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在長時間的重復互動形式下,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倦心理,一旦他們無法跟隨教師思路,那么便很容易走神,這無疑會讓語文教學在學生心中形成“無趣”、“呆板”的印象。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策略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課堂
要提高師生的互動質量,作為教師,必須要彰顯出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互動的作用和意義?;涌梢载灤┞鋵嵉叫W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預習階段,即可與學生開展多層次的互動,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更好的掌握預習內容,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我經常會應用“小老師”示范法,“小老師”示范法是一種師徒合作的互動示范模式,通過“小老師”示范法,既可以培養(yǎng)尖子生,還能做到補缺補差,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要發(fā)揮出“小老師”示范法在教學互動中的作用,首先要做出科學分工,挑選出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作為“師傅”,其他學生擔任“徒弟”,大家自由結伴,組成合作伙伴,根據(jù)成員情況來調整,建立“師徒小組”,在互助關系中優(yōu)化、調整,讓小組可以發(fā)揮出最佳作用。
以《秦兵馬俑》這一課的閱讀中,先留出時間讓大家閱讀,留出五分鐘的時間讓“師傅”協(xié)助“徒弟”來鞏固文本中的相關內容,讓師徒都能夠快速進入狀態(tài)。在合作初始,由于“師傅”、“徒弟”不太了解合作的規(guī)則,此時,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合作方式,為師徒搭建互動舞臺,幫助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互動中共同進步。
(二)利用提問優(yōu)化課堂教學
提問屬于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也是互動的重要方法。合理選擇提問時機,進行提問設計,能夠讓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有效提問策略,可以幫助小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應用能力,科學的提問方式,可以激活小學生的思維。此外,科學的提問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把控教學進度,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消化課堂中所學的知識。
在《桂林山水》這一課的教學中,在播放“視頻”、“音頻”內容的基礎上,我為學生布置了問題:
①找出文章中描述桂林山水的句子;
②描述桂林“山”、“水”的具體特點;
③談談閱讀這篇文章的體會。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閱讀,大家一起分析、探討、解決問題,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情感內容,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師生一起共同鑒賞文章內容,讓學生在互動中體悟“排比”、“比喻”的應用方式,感知文本的情感美、意境美、語言美,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賦予了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能夠在情感交流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構建全新的語文課堂。
(三)在合作學習中進行互動
小組合作學習是開展互動的有效方式,每個小組的人數(shù)以5~6人為宜,遵循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除了分組之外,還要采取科學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小組學習模式的關鍵在于“合作”,要確保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具備合作意識,認識到合作的意義。在傳統(tǒng)基礎教育中,我們一直在推行“精英教育”、“競爭教育”,要求學生脫穎而出。合作學習則與之相反,要求學生將同學作為伙伴關系,一起分享學習資源,同舟共濟的完成學習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主動為學生傳遞“合作意識”,扭轉學生的錯誤認識,提高他們的合作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特點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設置任務,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來解決問題,在總結、歸納過程中深化互動,發(fā)揮出教師的“引導者”、“組織者”角色,一起探討課堂上的重點、難點問題,在解決、剖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高度重視互動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互動方式,將多元化的互動模式應用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小組互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要嚴格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習需求來不斷優(yōu)化互動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欣怡.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7 (32)
[2]曹昱.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 (03)
[3]高敏.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與評價.2019 (01)
[4]韓傳紅.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19 (01)
作者簡介:杜柳暉(1984.12)女,籍貫:上海,學歷:大學本科,小學語文教師,單位:華東師范大學寶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