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著重于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把“以知識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蕴岣邔W習能力為中心”,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理念、調整思路、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生今后長遠的發(fā)展,為學生的人生增光添彩。
關鍵詞:數學課堂;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近幾年的學習實踐中,我們的數學課堂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進入數學課堂,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筆者以學生的“合作探究”為實踐的切入口,旨在以一種新的教育思想、觀念,新的教學形式和新的學習方法,全面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
一、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的含義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深入開展教改,面向全體學生,全力推進素質教育。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立足點是:每個學生都有無限的潛能,學校教育則是要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創(chuàng)建一種對知識主動追求、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及校園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氛圍。因此,以此為基礎,以“探究性學習”為突破口,合作探究改革數學課堂。舊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探究能力下降,限制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這是關系到一代人的素質,甚至是整個民族素質的重大問題。我們深感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素質教育呼喚“探究性學習”,強調素質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更應付之于實踐。端正教育思想,革新觀念,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
二、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
(一) 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將教育內化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自覺需要;教育者要承認學生的差異,通過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主動發(fā)展。
(二) 自主性原則
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是起主導作用的,但這種主導是以保證學生自主性為前提的。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主活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三) 活動性原則
學生的學習是在活動中進行的。教師所設計的自主學習活動既包括“外顯”活動和外顯活動的內化。這種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能使每個學生在自身感受中得到發(fā)展。
三、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策略
根據我校實際,形成自己的“學、議、導、思”課堂教學模式,以自學探究問題研討為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圍繞自學探究展開。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分為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展示點評、反饋拓展四個部分,其中課堂教學活動以小組討論展示的形式展開。學生在此過程中主動發(fā)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集體研討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感受求知的激情與學習的快樂。
(一)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和利用??鬃釉唬骸爸?,不如好之者”,說明“好學”對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
(二)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課堂上多給學生留出一些讓他們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相互討論,并發(fā)表各自的意見。
2.利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在于教學生去學,既要幫助學生學會,也要幫助學生會學。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fā)揮、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提高數學的教學效果。
3. 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拓展創(chuàng)新。進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主動參與、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逐步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重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讀、寫、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例如:我們在學完“勾股定理”后,提出“怎樣探求勾股數?”以及學完“圓的性質”后提出“車輪為什么做成圓的?”,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想象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于形成聽、說、讀、寫、想等能力的條件,并不斷摸索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方法。
(四) 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
數學教學中將開放式問題帶入課堂是一種探索,也是當前數學教育的發(fā)展潮流。數學開放式問題的顯著特點是其思考空間廣闊,思維活動的自由度較大,學生的思維活動易于展開,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更多,它與傳統(tǒng)封閉型題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獨特的效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能促進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開放式”的數學思維和開拓進取精神。
圍繞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發(fā)現學習中的成功與不足,反饋矯正,拓展應用,以學為主,開拓進取。在這樣自主的總結、矯正中,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知識的積累過程,體會學習的艱苦,同時也感受學習的幸福,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意志品質、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合作探究給學生了解教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研究教材、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營造積極的、寬松的、和諧的氣氛;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使之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堯城,向鶴梅.數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郭振發(fā).數學教學中的合作探究[J].教育界(中旬),2014(1).
[3]安旭.數學中的合作探究方法[J].讀寫算(教研版),2014(4).
作者簡介:
李紅軍,云南省瀘水市,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老窩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