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新榮
我是平頂山市戲劇研究中心豫劇院的旦角演員,在20多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我先后飾演過《金玉奴》中的金玉奴、《瘋啞怨》中的劉榮芬、《大祭樁》中的黃桂英、《下陳州》中的張桂英、《貍貓換太子》中的李妃、《生兒子大獎賽》中的翠翠、《珠簾秀》中的珠簾秀、《薄姬》中的呂后、《桃花庵》中的陳妙善等。2012年5月,我拜豫劇表演藝術(shù)家王清芬為師,專心學(xué)習(xí)旦角表演藝術(shù)。在眾多劇目中,豫劇《大祭樁》是我最喜歡的劇目,下面淺談一下我在豫劇《大祭樁》中飾演黃桂英的體會。
《大祭樁》是豫劇傳統(tǒng)劇目,是常香玉代表劇目之一?!洞蠹罉丁吩痘鹧骜x》,講述的是宋代朝臣李綬之子李彥貴與黃璋之女黃桂英自幼訂親。李綬遭陷被抄,含冤入獄。時年其長子李彥榮奉命邊關(guān)御敵,次子李彥貴則流落街頭。黃璋企圖昧婚,桂英不從,終日悶坐繡樓。丫環(huán)春紅設(shè)計讓桂英和以賣水為生的李彥貴花園相會,不料相約夜晚贈銀時,被人害命。李彥貴遂被誣陷入獄行將斬首。桂英冒雨潛行,法場祭樁,途中遇李母和大嫂,因受誤解而遭打,經(jīng)一番哭訴表露真情,共赴法場。同時,寶馬火焰駒帶義士艾謙趕往邊關(guān),李家長子彥榮返回昭雪,全家圓滿。此劇以黃桂榮與李彥桂曲折婚姻,揭示了封建時代婚姻的不平等,歌頌了古代男女對婚姻自由、戀愛自由的向往,對堅貞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全國許多劇種,如京劇、豫劇、秦腔、評劇、蒲劇、晉劇等都演這出戲,劇情也略有變化,甚至戲名也不相同。豫劇中突出了李彥貴和黃桂英的愛情主線,以“哭樓”“趕路”“路遇”三場為重點戲,圍繞“祭樁”而展開,所以起名為“大祭樁”。
黃桂英是一個美麗、善良、端莊、聰慧、重情重義、對愛情堅貞不渝,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大家閨秀。她的性格由柔弱到覺醒、再到反抗,經(jīng)歷了痛苦掙扎的過程。
在“賣水”一折中,黃桂英得知李府被查封,未婚夫李彥貴前來投親被爹爹退婚并趕出府去。因此,我飾演的黃桂英滿腹惆悵和委屈,面帶憂愁,在繡樓上遙望遠(yuǎn)方,心里牽掛李郎的安危。等見到李彥貴時,黃桂英“羞答答側(cè)身施一禮,您受冤屈俺盡知?!贝藭r的黃桂英柔美、嬌羞、內(nèi)斂、典雅、含蓄,完全是一個閨門弱女的藝術(shù)形象。
在“哭樓”一折中,黃桂英的出場,先用長長水袖拖地背身上場,表現(xiàn)出她痛苦的內(nèi)心情感。得知李彥貴將在蘇州問斬時,表情震驚,全身呆立,眼神焦急,悲愴的眼神變?yōu)轶@恐不安,想要向大門沖去。當(dāng)?shù)弥M京不在家中后,絕望的雷霆一擊使黃桂英昏昏欲絕地往后退去,一只水袖突然垂下,本能地雙手扶桌,沉浸在極度的絕望很悲痛之中,一種對爹爹的滿腔怨恨、對李郎無力相救的絕望心情達(dá)到了高峰,悲憤交加地唱出:“惱恨爹爹心不正,傷天害理絕人情。李郎雖窮人品正,斷然不會害性命。人命大事關(guān)系重,你不該借刀殺人送公庭。好心的家院對我稟,三日內(nèi)蘇州要斬奴相公。聽一言后悔我恨無窮,李郎為我喪殘生。我若還不把那銀兩送,哪里會惹下這滔天大禍?zhǔn)乱蛔??思前想后我心悲痛,倒不如隨他雙雙赴幽冥。”這段唱腔,一唱三嘆,一氣呵成,剛?cè)岵?。此時的黃桂英渾身顫抖、雙肩的水袖向上甩出,將滿腹的悲憤突然噴發(fā)出來,接著全身一抖,頹然撲落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來。
黃桂英(念白):“俺今死,死不明,李郎怪俺負(fù)誓盟;俺今死,死不明,李郎怎知我心情?不不不,我要趕上前去,再看他一看。祭他一祭,黃桂英我的主意定,拼上命我要上蘇州城!”此刻,我采用雙水袖玩花向前拋出,然后再向后拋落在雙肩上的水袖表演,表達(dá)了黃桂英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從柔弱轉(zhuǎn)變?yōu)閳詮?,忠貞的愛情促使她?nèi)心迸發(fā)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這段聲情并茂的唱腔、念白和表演,充分地表現(xiàn)出黃桂英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趕路”一折,是一段唱舞并重的戲,表現(xiàn)了黃桂英急奔蘇州路上艱難行路的情景。我把白色斗篷猛力甩起,在飛快的圓場中揚風(fēng)鼓篷,表達(dá)了黃桂英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往蘇州城的急切心情。在趕路中,遭遇風(fēng)雨交加,我運用打腰包的飛旋、蹉步、屁股坐、滑步、跐步、身體前俯后仰等戲曲表演程式,表現(xiàn)黃桂英不畏坎坷泥濘、風(fēng)雨無阻地艱難前行,著重刻畫了黃桂英對愛情忠貞不渝和無所畏懼的人物品質(zhì),使舞臺形象更趨完美,黃桂英就像一只在風(fēng)雨中奮力展翅飛行的白蝴蝶,展示了黃桂英的堅強意志和無畏精神。
在“路遇”一折中,黃桂英與李彥貴的母親、嫂嫂在前往蘇州的路上不期而遇,得知黃桂英就是導(dǎo)致兒子入獄的人,李彥貴的母親怒火沖天,舉起拐杖,怒打黃桂英。黃桂英躲避婆母的責(zé)打,接著運用跪步、蹉步,移至婆母身邊,握住拐杖,滿腹委屈地哭訴:“孩兒我行至中途遇見了婆母,你不問青紅皂白來情去路,手持大棍將孩兒這樣的責(zé)打,我的婆母啊,你怎知孩兒我屈……婆母娘打孩兒我不敢說屈啊!”
“婆母娘且息怒站在路口,聽兒把內(nèi)情事細(xì)說根由。想當(dāng)初李黃兩家結(jié)親后,也算是門當(dāng)戶對第一流。誰料想奸臣當(dāng)?shù)莱龅準(zhǔn)祝藕Φ庙ヒ患胰送黾倚?。你的兒去投親到俺門首,我的父他絕情義閉門不收。恁的兒離俺府我心難受,每日里思念他我苦苦在繡樓……俺背著爹爹不知曉,改換女裝下繡樓,不顧丑不顧羞,不顧風(fēng)刮雨打冷颼颼,不顧爹爹將俺打,也不顧閨女未上頭,拋頭露面蘇州走,去祭樁表一表俺夫妻的情由?!边@段激情澎湃、聲淚俱下的演唱,韻味獨到,既有豫劇傳統(tǒng)唱腔固有的高亢激越,也有細(xì)膩委婉的處理,把對愛情忠貞不屈的黃桂英惟妙惟肖地呈現(xiàn)在舞臺上,悲苦的唱腔讓不少觀眾淚水漣漣。
在“祭樁”一場中,黃桂英見到李彥貴后,急于向李郎說明事實真相,訴說衷腸:“黃桂英我淚滿面,我一步一趨走向前,李郎李郎你睜睜眼,桂英我來到法場前。咱二人費盡心機來應(yīng)辯,為得是夫妻能得團圓。誰料到蒼天它不隨人的愿,……”這段唱腔,唱中有念,念后再唱,唱念并重,聲情并茂,唱出了黃桂英滿腹苦水,最后得到李郎的諒解。此刻,救命的圣旨為李彥貴平反,挽救了他的生命。最終迎來全家團圓,皆大歡喜。
在舞臺實踐和不斷追求中,通過《大祭樁》中飾演黃桂英,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對人物性格的把握、演戲的真摯感情以及唱念做舞的表達(dá),要想達(dá)到一定的高度,就要求演員深刻地理解角色的處境,深入到角色的靈魂深處,去把握人物情感的變化。演戲只有進入了角色的情感世界,才能使所有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