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瑋華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建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豐富課堂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有序途徑。這種新型師生關系,能夠讓學生在自由、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中豐富自身認知思維情感,利于其自愿表達自己的“心聲”。因為傾聽是教師“……懷著深深的謙虛和忍耐,……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全部目的無非在于:為了在空中綻放花朵,凝結果實”(李政濤《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課堂上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定會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好聲音是如此的悅耳動聽和宛轉悠揚。
一、融入互動,傾聽建言
教師要想傾聽到學生的真實心聲,不妨多融入到他們的互動交流中,多深入了解他們的認知感觸,多給他們自由傾訴的機會。融入互動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深入溝通,更好摸清學生學習過程的必然需要。
融入到學生的互動交流中,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指點。如,在學習蒲松齡的《狼》時,針對“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的表達主題,不妨建議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那個屠夫,你會怎樣做?這樣的開放性話題,不僅考量學生的豐富思維想象力,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踐綜合運用能力。有的同學說,自己會拼命地跑,并且喊人救命。有的同學說,自己會向屠夫一樣,先扔骨頭,讓兩只狼能吃骨頭,自己好趁機逃跑。有的同學說,自己會根據(jù)狼的性格特征,主動想出相應的辦法,因為困難總比辦法多。有的同學說,自己會準備好鉤子,防止狼對自己進攻,等等。這些方法,不僅是學生閱讀課文后的發(fā)現(xiàn),更是他們主動發(fā)揮想象思維的有效途徑。
融入互動,能夠使得學生在大膽建言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和切磋。融入互動,能夠讓學生由被動的聽學者向語言主動表達運用者轉變。
二、關注爭執(zhí),傾聽異議
關注學生的爭執(zhí),多給他們建言獻策的機會,利于其在真正表達認知中形成多元化感觸。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多給他們相應的爭執(zhí)機會,利于其在不斷釋放自身表達激情中深化記憶。傾聽學生的爭執(zhí),能更好摸清學生的英語學習實情。
學生在爭辯中的各種意見,使得他們在彼此交流溝通中產(chǎn)生豐富思維情感。如,在閱讀《孔乙己》時,針對“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不妨請學生就作者描述孔乙己的方法進行深入探知,幫助他們明白作者的表達意圖。結合小說的描述,不妨建議學生思考:你是怎樣評價孔乙己的?對此,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針對其中的內容進行闡述。有的同學說,孔乙己是可憐、可悲的人,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可謂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有的同學說,孔乙己是一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了封建知識分子的迂腐和好吃懶做,不值得我們去同情。有的同學說,孔乙己是自命清高的人物,有著阿Q般的精神勝利法,并靠著這樣的方法來麻醉自己,等等。這些爭辯,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獨特理解,更能利于他們在主動參與交流中形成多元化認知感觸。
放手讓學生多深入交流,定會給他們更多的啟發(fā)和深思,利于他們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形成多元化感觸。關注學生的不同,多建議他們嘗試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進行交流,引導他們在深入討論中形成多樣化的深刻感知和獨特體驗。
三、察納雅言,深度感知
千人讀哈姆雷特就有千樣,正所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多給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深入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從中豐富理解,定會有不一樣的獨特發(fā)現(xiàn)。學生在表達中發(fā)出的聲音,不僅是心聲,更是一種自我釋懷。
教師在傾聽學生的意見中,不妨以寬容的心態(tài)予以接納,定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最后一課》時,不妨從作者都德通過韓麥爾先生給學生們上的最后一堂法語課,讓小弗朗士深受啟發(fā)和教育的故事中體味其中濃濃的愛國情懷。特別是文中提到的“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等富有哲理的語言更是有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對此,不妨請學生予以主動表達。很多同學在表達中,圍繞“掌握母語就是最為現(xiàn)實的愛國”做了深入的闡述,對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進行了詳細解釋。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深受啟發(fā),認為學好自己的母語,就是忠誠于祖國的最好方法,更是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必然需要,等等。這些表達,不能不說閃爍著一定的智慧光芒。
多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知,從情感態(tài)度、審美價值、人文理念等方面進行感知,定能利于學生在不斷深化理解中生成豐富的語言知識,沉淀深厚的感悟體驗。
由此可見,教師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更利于學生在自由表達中生成豐富的思維靈感。多點傾聽,便于學生在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中產(chǎn)生積極奮進的動力。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定會發(fā)現(xiàn)學生是如此可愛,課堂上原來有如此悅耳動聽的“好聲音”!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河頭中學(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