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壽, 黃先輝
宜城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湖北襄陽441400
顱腦外傷是神經(jīng)外科較為嚴重的危急病癥之一,主要由墜落、車禍等外部因素引起,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重度顱腦外傷患者多合并吞咽、意識障礙,呼吸抑制,需呼吸機輔助呼吸,但呼吸機的應用增加肺部感染概率,引發(fā)炎癥反應、低氧血癥,加重神經(jīng)功能損傷,影響預后[2-3]。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判斷顱腦外傷嚴重程度,但兩者均不能準確評估患者預后情況[4]。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GCS評分的顱腦外傷患者血清IGF-Ⅱ、CNP水平,分析其對患者預后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顱腦外傷患者為觀察組進行研究。納入標準:(1)開放性、閉合性顱腦外傷者;(2)昏迷6 h以上且GCS評分為3~15分者。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腎、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2)合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器質性病變者;(3)合并脊髓損傷、骨盆骨折等系統(tǒng)性損傷者?;颊甙凑誈CS評分分為重型組(3~8分)、中型組(9~12分)與輕型組(13~15分),每組各30例。同時,選取同期體檢的90例健康者為健康組。重型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35~59歲,平均(39.4±3.7)歲;機器傷3例,墜落傷6例,打傷8例,車禍傷13例;硬膜下血腫5例,硬膜外血腫7例,顱底骨折2例,腦干損傷7例,腦挫裂傷9例。中型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37~60歲,平均(40.1±3.9)歲;機器傷2例,墜落傷7例,打傷7例,車禍傷14例;硬膜下血腫5例,硬膜外血腫6例,顱底骨折3例,腦干損傷6例,腦挫裂傷10例。輕型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4~59歲,平均(39.1±3.3)歲;機器傷5例,墜落傷6例,打傷7例,車禍傷12例;硬膜下血腫3例,硬膜外血腫8例,顱底骨折3例,腦干損傷7例,腦挫裂傷9例。健康組男性46例,女性 44例;年齡 36~60歲,平均年齡(39.6±3.5)歲。各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入院后1、3、5、7、14 d 及健康組均抽取外周靜脈血6 ml,其中,3 ml注入含40 ul抑肽酶和30 μl 10%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的抗凝管中,進行5次混勻;另3 ml注入普通干燥潔凈的試管中待用。試管均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待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血清胰島素生長因子Ⅱ(insulin growth factorⅡ,IGF-Ⅱ)、C 型利鈉多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水平。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觀察組與健康組血清IGF-Ⅱ、CNP水平;采用GCS評分量表對觀察組患者昏迷程度進行評估,包括言語反應、睜眼反應、運動反應,分數(shù)范圍3~15分,分數(shù)越高昏迷越嚴重?;颊叱鲈汉箅S訪6個月,并采用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量表評估患者預后情況,分為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殘疾、輕度殘疾、良好等5級,每級1分,分數(shù)越高預后越好,比較不同預后患者血清IGF-Ⅱ、CNP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樣本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q檢驗,重復測量資料的假設檢驗采用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IGF-Ⅱ、CNP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顱腦外傷后1、3、5、7、14 d 的血清IGF-Ⅱ、CNP 水平逐漸升高,且均低于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清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表1 血清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組別 IGF-Ⅱ CNP健康組 0.53±0.13 14.97±4.13觀察組傷后1 d 0.22±0.10 0.22±2.27傷后3 d 0.29±0.08 9.79±2.53傷后5 d 0.35±0.12 10.99±1.98傷后7 d 0.42±0.07 12.15±2.14傷后14 d 0.48±0.08 13.29±3.14 F值 54.560 74.234 P值 <0.05 <0.05
2.2 不同GCS評分顱腦外傷患者IGF-Ⅱ、CNP水平比較 輕型組、中型組患者IGF-Ⅱ、CNP水平明顯高于重型組,且輕型組高于中型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GCS評分顱腦外傷患者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表2 不同GCS評分顱腦外傷患者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注:與重型組比較,①P<0.05;與中型組比較,②P<0.05
組別 IGF-Ⅱ CNP重型組 0.14±0.03 4.28±2.32中型組 0.48±0.17① 7.17±2.57①輕型組 0.64±0.16①② 13.73±3.71①②
2.3 患者預后及IGF-Ⅱ、CNP水平比較 出院后隨訪6個月,GOS評分評估患者預后,預后良好55例,輕度殘疾20例,重度殘疾及以上15例,其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3例,重度殘疾9例。隨訪6個月后,不同預后患者IGF-Ⅱ、CNP水平比較,IGF-Ⅱ、CNP水平越低,患者預后越差,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預后及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表3 患者預后及IGF-Ⅱ、CNP水平比較(±s,濃度/ng·L-1)
預后情況 IGF-Ⅱ CNP良好 0.43±0.11 11.26±3.41輕度殘疾 0.28±0.10 8.45±2.10重度殘疾及以上 0.18±0.04 6.53±1.07 F值 14.622 21.743 P值 <0.05 <0.05
顱腦外傷患者因顱內壓升高、腦水腫等因素可導致腦疝,增加致殘率與病死率,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6]。因此,應及時、有效的評估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并加以控制干預,以改善預后。有研究報道,IGF-Ⅱ可表達于海馬、腦脊、腦室脈絡叢以及丘腦[7-8]。在創(chuàng)傷過程中,IGF-Ⅱ集中表達于創(chuàng)傷區(qū)域,可調節(jié)細胞內分泌反應,促進神經(jīng)元生長及星形膠質細胞增生[9-10]。CNP是一種多肽物質,主要由22個氨基酸殘基組成,與心房利尿鈉肽結構同源,由內皮細胞產(chǎn)生,分布于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以及皮膚黏膜等,通過與細胞膜受體結合而發(fā)揮作用[11-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顱腦外傷患者IGF-Ⅱ、CNP水平較健康組顯著下降,且IGF-Ⅱ、CNP水平隨GCS評分升高而下降,推測IGF-Ⅱ、CNP可能是患者顱腦外傷的保護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顱腦外傷期間CNP在體內發(fā)揮拮抗內皮素作用,減輕機體內精氨酸加壓素、血管緊張素的升高,緩解腦組織缺氧、缺血,抑制內皮素產(chǎn)生,而IGF-Ⅱ則可通過調節(jié)神經(jīng)內源性,保護神經(jīng)細胞[13-14]。本研究對不同預后患者IGF-Ⅱ、CNP水平進行檢測分析發(fā)現(xiàn),隨訪6個月后,不同預后患者IGF-Ⅱ、CNP水平存在明顯差異,且IGF-Ⅱ、CNP水平越低,患者預后越差。這提示患者IGF-Ⅱ、CNP水平與顱腦外傷嚴重程度緊密相關,其水平下降可能與顱腦外傷引發(fā)腦血管、腦組織受損,導致顱內壓升高、炎癥、水腫等,腦組織出現(xiàn)缺氧、缺血,分泌能力降低有關[15]。
綜上所述,顱腦外傷患者血清IGF-Ⅱ、CNP水平隨GCS評分升高而下降,患者病情越重,血清CNP、IGF-Ⅱ水平越低,患者預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