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黃喆 肖文斌 黃思賢
早年,日產(chǎn)品牌的Slogan讓人印象深刻——人、車、生活。技術改變生活,而出行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中國車市經(jīng)過20年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中級車市場也發(fā)生了劇變,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最為直觀的感受則是,徹底釋放了右腳,讓駕駛更為便捷。
中國車市高速發(fā)展20年至今,產(chǎn)品的種類得到空前繁榮,最感同身受的是,以往只有精英階級可以享有的B級車成為了普通老百姓觸手可及的大眾消費品。而若從技術視角去審視,則是手動擋車型的逐漸消亡,尤其是在傳統(tǒng)B級車市場,早已難尋MT車型的身影。
在連部分出租車都換上了AT變速箱的當下,手動擋車型顯然是一個特殊物種,也只有駕駛狂熱愛好者才會視為珍寶。誠如我的同事老羅所言,手持C1駕照二十載,萬萬沒想到,最后一次摸手動擋車型還是在駕校。而在二十年前的街頭,滿大街飛馳的私家車,百分之九十都是標配5MT的桑塔納。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私家車市場剛起步,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大眾和神龍兩家公司憑借桑塔納、捷達、富康三款車打開了國人對汽車的認知,被稱為“老三樣”。
1987年上汽大眾引進了桑塔納車型,很快就成為了公務用車。到了90年代中期,汽車市場初步升溫,桑塔納又成了私家車的首選,可以說是身份的象征。1.8L發(fā)動機搭配當時來說穩(wěn)扎穩(wěn)打的底盤,皮實耐用。
在90年代初,市場上的品類并不多,以桑塔納、捷達、富康為代表的國產(chǎn)車以親民的價格,得以駛?cè)氚傩占抑?。而當時標配的動力總成,也多是自然吸氣發(fā)動機
沒有人知道第一輛B級車是誰。但當時的大家都清楚,因為B級車更多面向商務人士和成功人士,所以設計一直以穩(wěn)重為主。特別是在德系品牌,在大眾的影響下,黑色和銀灰色成為了B級車的主流配色,四平八穩(wěn)也成了B級車的主要風格。正是B級車面世后的市場定位,也決定了這絕非是一個具有普通購買力的消費者便能擁有的高檔產(chǎn)品。
二十年車市波詭云譎,B級車是汽車產(chǎn)業(yè)變化的縮影,從設計上的商務舒適到如今的個性運動,從自吸發(fā)動機到渦輪增壓,從一套房的價格買輛車,到0首付免息購車……這場關于B級車的層層演化史,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手動變速箱組合。即便是以進口身份來到國內(nèi),售價不菲的豐田佳美,也僅僅配備了一臺4速自動變速箱。
隨著中國加入WTO,更多車企進軍國內(nèi)搶占市場,時過境遷,昔日德系車的霸主地位,被售價更親民的美韓系車所替代,而這其中,還有曇花一現(xiàn)的自主品牌車型。
步入2000年后,福美來、伊蘭特和凱越以親民的價格,以及豐富的配置,迅速得到老百姓的青睞,于是車市流行起了“新三樣”。
剛剛離開馬自達的海馬雖然錯失了“馬3”和“馬6”兩款車,但憑借先前的合資技術積累,第二代福美來迅速走紅。原因就是其過硬的產(chǎn)品力,原裝進口的馬自達發(fā)動機、E-CVT無級變速箱、E-GAS電子油門等等越級配置,性價比極高,也讓福美來成為當時闖入轎車銷量前十的唯一自主車型。
我們所熟知的北京現(xiàn)代伊蘭特,其實是從第六代車型演變而來。截止到2009年,在中國市場中銷量一度突破70萬輛。在當時的消費者眼里,以伊蘭特為代表的韓系車,普遍在配置上比較大方。
動力方面,國內(nèi)投產(chǎn)的伊蘭特提供1.6L和1.8L兩種發(fā)動機,匹配4速自動和5速手動變速箱,懸掛系統(tǒng)為前麥弗遜+后雙連桿的配置。
2002年,通用向中國市場引入了出自韓國大宇的Lacetti車型,也是我們熟知的凱越。除了傳統(tǒng)的三廂版車型,凱越還有兩廂HRV車型可供選擇。動力方面,則擁有1.6L和1.8L兩款車型可選,分別匹配5擋手動變速箱和5擋自動變速箱。
從90年代初的“老三樣“,到千禧年的”新三樣“,中國汽車市場的品類得到極大的改善,這其中數(shù)動力總成的迭代最快,伊蘭特、凱越、福美來上均開始配備4速自動變速箱。
較20年前而言,當下中國車市最大的改變之一,莫屬于渦輪增壓車型的大量普及。
國內(nèi)消費者廣泛的接觸渦輪增壓技術還要追溯到1996年,當時一汽-大眾針對國內(nèi)市場推出了奧迪200,它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國內(nèi)汽車行業(yè)走向渦輪增壓時代的開始。
除了此類傳統(tǒng)B級車向運動車型的轉(zhuǎn)變外,汽車市場主打運動風的新產(chǎn)品也是層出不窮。諸如馬自達阿特茲,魂動設計理念加上其獨有的創(chuàng)馳藍天技術,讓技術控的年輕人愛不釋手;凱迪拉克ATS-L的后驅(qū)傳動、279匹馬力,無疑不讓每個追求速度的年輕人為其瘋狂。
不得不說,此類車型“改頭換面”的決心,一定是B級運動型轎車產(chǎn)品藏著巨大市場機遇。機遇從何而來?這是由消費需求決定的。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涉入中級車這個市場,以往那些顯得過于“沉穩(wěn)”的車型都被市場所“拋棄”。年輕需要的是什么?年輕需要的是顏值和動力。
為了迎合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購車需求,并占據(jù)更大的市場份額,各大汽車廠商通過產(chǎn)品轉(zhuǎn)型以及全新產(chǎn)品,去引發(fā)年輕消費者的購買欲。所以,就誕生了主打“年輕個性”的B級車。
從當前市場中眾多B級車產(chǎn)品來看,紛紛加入了諸如蜂窩網(wǎng)狀進氣格柵或者的運動套件以彰顯年輕個性,同時又加入了強調(diào)運動氣息的筒形儀表、一體式座椅、三幅平底方向盤等內(nèi)飾設計,以及更強勁的動力系統(tǒng)等,這些都是在新時代下對于"個性"做出的改變。
從最直觀的銷售數(shù)據(jù)來看,今年上半年,全新凱美瑞累計銷85396輛,第十代雅閣累計銷量更是達到了111986輛,而才經(jīng)歷換代的天籟,累計銷量也達到了36454輛??梢哉f運動型B級車,正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導。
用戶在變,B級車潮流在變。越來越多以“商務”為主打核心的B級車市場,開始脫掉莊重的“制服”,向年輕和運動轉(zhuǎn)變,運動型B級車隨之而來,將在激烈的市場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戰(zhàn)場”。
從卡爾·奔馳發(fā)明了汽車開始,這個人類工業(yè)史上的杰作,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由于最早的汽車主要是為了代替馬車,因此在設計上也基本遵照著馬車的樣子,這便是人們對于汽車的最初概念。
上世紀20年代,隨著流水線的推廣,商品開始在短時間內(nèi)被大量復制。而由包豪斯帶動的工業(yè)設計理念,也在同期催生了大量好看又實用的各類商品。
雖然在1913年,意大利人卡斯塔納便展出了脫離馬車模樣,采用流線型設計的汽車。但是在20年代,作為當紅的汽車,依然被設計成黑色的,方方正正的大箱子,這其中T型車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位美國作家在當時這樣描述道,“汽車這個怪怪的東西,看上去像一幅漫畫,相信不久就會有一位天才站出來,對汽車進行全面修整和美化?!?p>
1927年,哈利·厄爾接到了通用汽車阿爾夫·斯隆的邀請,帶著一些在當時看上去稀奇古怪的圖紙來到了底特律。不久之后,通用汽車便成立了藝術與色彩部,所有汽車長得都差不多的這件事成為了歷史,福特賴以成名的T型車也很快走到了終點。
從1927年開始的三十二年間,通用汽車藝術與色彩部在哈利·厄爾的帶領下,將汽車從一種單純的交通工具,變成了時髦的商品。汽車也開始變得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性格和審美。就像衣服一樣,可能看到一款車,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它的主人,會是個什么樣子,會有怎樣的性格。
喬治亞羅曾經(jīng)說過,也許你可以在家中掛上莫迪里安尼價值不菲的畫作,但很多人看不到也認不出。汽車卻不一樣。通過汽車,我們可以被認知,被認可,被分類。
隨著60后逐漸老去,70后接過了油膩的槍,80后開始嶄露頭角,B級車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沉悶,越來越無趣,至少在設計上是這樣的。
面對日益成熟,逐漸成為汽車消費主力的90后,以及即將成為消費主力的00后,B級車也到了需要改變,需要創(chuàng)新的時候。
創(chuàng)新在任何時代,都意味著冒險,但也意味著更大的成功。率先吃螃蟹的,是雷克薩斯。這家一向穩(wěn)重的日本豪華品牌,在2014款IS上,通過犀利的棱角和凌厲的線條,重新塑造出了年輕精英的新形象,并一發(fā)不可收拾。
緊接著,奔馳迎來了大換代。全新的家族式設計,讓C-Class一改上代中庸油膩的風格。特別是立標中網(wǎng)的應用,更是進一步凸顯了年輕感和時尚感,C-Class也因此大獲成功。
B級車變身的高潮,出現(xiàn)在第八代凱美瑞和第十代雅閣身上。作為日系B級車的代表,凱美瑞和雅閣一向給人以成熟穩(wěn)重的印象。但是第八代凱美瑞和第十代雅閣則完全顛覆了過往的形象,以更年輕的新面貌出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
至此,我們熟悉的B級車,開始了從油膩大叔向時尚BOY的轉(zhuǎn)換過程。年輕、動感、科技逐漸代替成熟、穩(wěn)重、大氣,成為了B級車的新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