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巖畫是一座豐富的資源寶庫,散發(fā)著原始藝術之美。通過舉辦巖畫專題展的方式將這一古樸、凝練、稚拙的原始藝術展現(xiàn)給觀眾,推動巖畫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開發(fā)應用。巖畫專題展的陳列設計,需要策展人認清巖畫的文化屬性、藝術價值特點,進而明確展覽主題,因地制宜地選擇展品,制作輔助展品,科學有序地進行展場布置,配合展覽舉辦社教活動,充分將展覽的知識性、思想性、觀賞性、娛樂性有機結合。
關鍵詞:巖畫;展陳技巧;價值
我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巖畫的國家,同時也是巖畫資源大國,目前已在29個省區(qū)發(fā)現(xiàn)巖畫。作為巖畫的研究、保護者,要充分挖掘巖畫的文化、藝術資源價值,讓更多的人認識巖畫、了解巖畫、熱愛巖畫。將這一珍貴的史前藝術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展示給公眾,舉辦巖畫專題展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而設計巖畫專題性展覽,首先要充分認識巖畫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和藝術之美。
1 巖畫的資源屬性
1.1 巖畫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巖畫是一種全球廣布的文化現(xiàn)象,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國別界線,是沒有文字傳播之前的圖形語言,是全球共同的母語。巖畫被稱為“石刻史書”,記錄了遠古先民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涵蓋和體現(xiàn)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諸多場景。巖畫是人類久遠的記憶,記錄了古代先民放牧、狩獵、祭祀、征戰(zhàn)、舞蹈等生產(chǎn)、生活場景,還有羊、馬、牛、鹿、虎、豹、飛禽等多種動物以及植物圖案和抽象符號,揭示了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和祖先崇拜等,蘊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反映了遠古先民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審美觀念、意識形態(tài)、民風民俗以及生活狀況,是研究史前歷史、文化、藝術、宗教、民族和民俗不可替代的百科全書。從文化傳承上來說,巖畫是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1.2 巖畫散發(fā)著原始藝術之美
巖畫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同時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它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緊密地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宗教思想、精神文化交織在一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巖畫是史前藝術的主要存在形式,史前藝術中99﹪都是巖畫,可見巖畫藝術的重要性。先民們基于現(xiàn)實,用靈巧的雙手、簡陋的工具,融合了他們的想象和特殊思維,創(chuàng)造出了質(zhì)樸簡約的巖畫藝術,充滿了象征性、神秘感和一種超越了時空的自由。無論是彩繪巖畫還是石刻巖畫,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它們粗拙的筆法、簡約而流暢的線條,寫意寫實,處處散發(fā)著自然之美、粗拙之美、童稚之美、古樸之美、純真之美和簡約之美,震撼著觀者的心靈。
2 巖畫展的展陳技巧
2.1 深入理解,明確定位
巖畫蘊涵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和藝術之美,其簡單的圖形、線條卻包含了先民的思想、智慧、藝術審美和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展陳設計者必須充分理解和認識巖畫。對巖畫進行深度研究,要對其特點進行探索,發(fā)掘其文化內(nèi)涵,提煉出具有鮮明特色、使觀眾耳目一新的展示內(nèi)容,這是舉辦高水平的巖畫陳列展覽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巖畫的多面性特點也使策展者可選取不同的角度進行渲染、放大。例如,在中國濕地博物館舉辦的“久遠的記憶——寧夏巖畫展”,策展者成功抓住了巖畫是產(chǎn)生于文字出現(xiàn)之前的石刻史書,它蘊涵著滄桑與神秘氣息。一句“歲月失語,惟石能言”引導觀眾穿過石墻進入展廳,將巖畫拓片、巖畫石分別放入展墻和展柜中,同時打破書畫類展品的展示傳統(tǒng),將巖畫拓片及巖石模型錯落有致地從展廳屋頂垂直懸掛下來,打造立體展示的效果,并利用音頻、燈光烘托渲染一種神秘氛圍,讓觀眾進入展廳仿佛穿越到遠古,感受混沌的初開,巖畫的線條與圖案正是先民的無聲訴說。
2.2 展品選擇及輔助展品的制作
在明確展覽主題之后開展展品的甄選,但無論選取的角度如何,選擇哪一類或哪幾類巖畫題材進行展示,都應以巖畫實物為主線。以巖畫原石和拓片實物為主線,能增強展覽的質(zhì)感,渲染展覽的藝術氛圍,直觀地將質(zhì)樸、厚重、凝練的巖畫藝術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巖畫石具有笨重、形狀不規(guī)則的特點,而巖畫拓片不僅具有巖畫石的質(zhì)感,同時方便攜帶、展示,所以拓片是巖畫專題展中的主要展品。在巖畫拓片的選取過程中,要注意契合主題,畫面要精美且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噴繪巖畫圖片、圖版的文字介紹,要簡要介紹世界巖畫、中國巖畫,著重介紹巖畫專題展的主題,將巖畫的分布、制作方法、制作年代、地理環(huán)境和內(nèi)容題材等基礎性知識傳達給觀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發(fā)以巖畫為文化背景的巖畫藝術品和衍生品,比如巖畫圖案雕刻品、文化衫、國畫、小掛墜、手機掛件等產(chǎn)品,既可以起到活躍展覽的目的,也可以增加展覽的收益。
2.3 利用新的技術手段,營造展覽的環(huán)境氛圍
在巖畫專題展中,對燈光、視頻、音頻、動畫等媒體技術加以組合應用,調(diào)動觀眾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行為,多途徑、全方位地將信息傳達給觀眾,讓觀眾身臨其境,帶觀眾領略這古樸、悠遠的巖畫藝術。利用新媒體技術,也是讓觀眾更好、更快認識巖畫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打造了全新的觀展體驗。
在應用新技術手段過程中,切勿本末倒置,讓眼花繚亂的技術手段掩蓋了展覽需要表達的精神。陳列展覽需要觀賞性,但其目的是通過觀賞性更好地表現(xiàn)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展現(xiàn)陳列展覽的主題。
2.4 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讓展覽“活”起來
要讓巖畫專題展更好地吸引觀眾,不僅要豐富觀眾的感觀體驗,還要讓觀眾動起來,參與到展覽中來??梢耘浜险褂[舉辦一些社教活動,將展覽的知識性、思想性、娛樂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筆者總結巖畫專題展的展覽經(jīng)驗,推薦開展巖畫拓印互動、舉辦巖畫專題講座等活動。
現(xiàn)場演示巖畫拓印技術,開展巖畫拓印互動。巖畫拓印互動可操作性強、技術要求低、安全性高、成本低、時間短,邀請觀眾參與其中,為自己制作觀展紀念品,充分調(diào)動觀眾的觀展熱情。巖畫拓印互動是一項能很好增加展覽趣味性、活躍展覽氛圍的活動,從實際展出經(jīng)驗來看,它非常受觀眾歡迎。但是要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展示人員的培訓,拓制工具的準備,如巖畫拓印模板、提前剪裁好的宣紙、墨汁、拓包、砸刷、毛刷、噴壺或毛巾、水及盛水容器等。拓印活動中也要注意對活動時間的把握及現(xiàn)場秩序的維護。
舉辦巖畫藝術專題講座,豐富觀眾的視野。巖畫的專題講座可以為喜歡巖畫、想更深入了解巖畫的觀眾、學者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通過講座介紹巖畫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藝術之美,再現(xiàn)原始先民在漫長歷史歲月中,以他們質(zhì)樸、粗狂的筆法,非凡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譜寫了對生命的贊歌,展現(xiàn)古人的哲學思想。使觀眾用眼看、用耳聽、動腦想、親手做、開口說有機結合起來,讓觀眾在一個快樂、有趣的氛圍中認識巖畫,將巖畫藝術烙印在觀眾內(nèi)心,進而傳播巖畫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
3 巖畫專題展的價值意義
我國是巖畫資源大國,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對巖畫的熟知度遠不如對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等歷史類文物的了解。舉辦巖畫專題展,將這幾百至上萬年前的史前藝術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促使更多的人認識巖畫、了解巖畫,進而熱愛巖畫,參與到巖畫的研究、保護中來,讓巖畫這一古老藝術煥發(fā)新的光彩。
巖畫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蘊涵豐富的原始藝術氣息,通過巖畫專題展的推廣、傳播,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巖畫的文化遺產(chǎn)開發(fā)和巖畫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中,對促進經(jīng)濟和文化的繁榮,均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巖畫是沒有國界的,是人類共同的母語。舉辦巖畫專題展能夠進一步增強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開發(fā)、利用巖畫的文化知識資源屬性,服務于人民群眾,有利于實現(xiàn)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和文化走出去的偉大戰(zhàn)略決策,也是巖畫研究者的應有擔當。同時,通過展覽加強不同地區(qū)巖畫研究和保護之間的交流、對比,搭建不同地區(qū)的文化交流橋梁,促進巖畫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向前發(fā)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舉辦巖畫專題展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將巖畫推介給大眾,對于提升巖畫的文化遺產(chǎn)價值和旅游資源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而舉辦巖畫專題展也需要策展人團隊擁有專業(yè)的素養(yǎng),在充分認識、了解巖畫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博物館新的展陳技術,以靈活、趣味的展陳方式,讓觀眾在賞心悅目下接受巖畫所表達的哲學思想和藝術啟蒙。
參考文獻
[1]張文玲.論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藝術[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3(1).
[2]單霽翔.淺析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學術性與趣味性[J].東南文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