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威 張 鵬 陳 陣 王金歌 李 利
(廣東理工學院,廣東 肇慶 52607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環(huán)境以及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日漸重視通過體育鍛煉彌補運動量的方法,希望通過戶外體育活動來增強身體素質并達到身心放松的要求。在不破壞自然生態(tài)正常運作循環(huán)的體系下,發(fā)展居民所需要的活動空間及運動設施,并將運動和休閑相結合成為健康生活時尚,已經(jīng)完全超然于傳統(tǒng)運動的內容。但是活動景觀中的場地選擇、計劃的空間布局、關鍵設備、環(huán)境質量等問題亟需進一步探析,本文通過運動活動景觀的建構與人類運動量之間的聯(lián)系,探求合適的運動景觀建設是否對于促進人類戶外運動、釋放戶外運動天性有所裨益。
《辭?!钒选斑\動”定義為從事健康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能夠促進身體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體育鍛煉活動,包括田徑、游泳、球類運動、游戲等。運動景觀的概念定義為在景色優(yōu)美的公共空間中,它的運動設施、運動場所以及在這些場所內開展的體育活動、競技比賽、保健活動和運動表演等,吸引著當?shù)厥忻袢ミM行積極的運動休閑活動。我國對城市運動景觀的定義并不明確,模糊是指體育運動公園,作為專類公園而存在,公園中要設有符合體育競技標準的運動設施和場所[1],城市中沒有為其特設的綠地類型。
景觀設施(園林設施)指的是在園林景觀中,為滿足游人觀賞或者休憩等需要而設立的建筑、設備等稱為園林設施。其中景觀設施包括為場地空間的大小與規(guī)劃、各類運動的設施設備、綠化配置等問題。運動量(amount of exercise)也稱“運動負荷”,指人體在體育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負荷量以及消耗的熱量,由完成練習的運動強度與持續(xù)時間,以及動作的準確性和運動項目特點等因素來決定運動量的大小[2]。嚴格意義上講,體育運動對人體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不單純取決于運動量,而是運動負荷(“運動量”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構成活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
運動設施多樣性應符合現(xiàn)代人對運動的各種需求。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運動的需求不同。兒童喜歡游樂設施等,年輕人喜歡攀巖、滑板等具有挑戰(zhàn)性的項目,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則更多地喜歡散步或者一些較為簡單的鍛煉健身設施。考慮到不同的年齡階段的人的需求,在此基礎上規(guī)劃設計運動空間。運動景觀根據(jù)不同人群、不同功能需要以及運動種類愛好有多重類型,以運動類型劃分可以設計成分為點型運動、線型運動、場地運動等;按照年齡又有中老年運動、青年、兒童運動空間;依照范圍還可以分別為大型,中型,小型的空間設計場合。
運動一般分為三大類,即有氧運動、無氧運動以及屈曲和伸展運動,這三類運動中的大部分運動是需要人們借助運動器材才能達到較好運動健身效果的。由于每一種器材的鍛煉方式不同動作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隨之變化。因此,人們的活動量與活動形式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見表1),由表1可知,75 min運動時間范疇內水橇消耗熱量最高;60 min運動時間范疇內跳繩消耗熱量最高,不難看出,利用運動設施與否均能產(chǎn)生足夠的運動量,滿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
表1 戶外運動方式與人消耗熱量(所有燃脂量基于體重60 kg成人)
在運動景觀中除了運動設施,運動場地的不用,也會致使運動量的改變。例如籃球場、足球場、游泳池、網(wǎng)球場等等,由于場地大小配置不同,導致運動形式不同從而造成了運動量的差異[3]。在丹麥舉行的一次關于學生在運動時段內運動量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活動場地(包括草坪、操場、瀝青地面等)對他們的運動量有差異化影響,在調查的5類活動場地中,學生們在草坪和配備有兒童娛樂設施的活動場地上最為活躍,運動量也最大;而在瀝青、水泥硬地上的運動量最小。另外,女孩在活動場地上更偏愛原地歇息,她們的運動量整體上小于男孩。
在現(xiàn)代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健身與運動一體的景觀受到市民以及景觀設計師的青睞,可是如何實現(xiàn)運動景觀的最大價值卻一直是個問題。通過以上對運動設施與運動量的簡要分析,充分匹配城市綠地提高空間利用率,滿足各類適用人群的不同需求,并且將健身與運動一體化的模式更好的融入到自然景觀中[4]。首先,區(qū)域的劃分以及場地的分配應當合理,在一體化景觀中,區(qū)域的劃分十分的重要,合理清晰的劃分運動場地與休閑場地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每一寸土地,并且給人們帶來良好的在休閑中健身體驗;其次,由于運動量受運動設施的影響,并且不同年齡段的人所需的運動量不同,所以運動設施在安排上也需因人制宜[5];最后,場地的開放性與自主性也影響著運動景觀的利用率,運動型景觀空間應是開放或半開放區(qū)域。除以上因素外,提供優(yōu)美舒適的景觀外環(huán)境也是必要的,景觀需具有運動特色、色感明麗并附加設計感,采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吸引更多的人走進運動景觀空間,激發(fā)運動欲望,實現(xiàn)對該空間的最大利用[6]。
在當今社會快速發(fā)展浪潮中,公民身體素質受到高頻關注,戶外健身項目不僅僅是設想,在發(fā)達國家,它更是一項具有廣闊前景的事業(yè)。將景觀設計與運動設施相總結,完善城市綠地空間下對附屬空間的補償,利用所形成的運動景觀最大化滿足居住區(qū)、廣場、校園、棕地等區(qū)域的功能要求及景觀要求,在市域范圍內提供一種豐富城市景觀單調化的可行性措施,為公民在城市環(huán)境中1 km綠色空間運動體驗提出一種有益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