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欒興(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近些年由于標槍運動的快速發(fā)展,對于標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訓練的方法也越來越全面,在標槍教學訓練中運用輔助手段加強標槍學生的技術以及各項專項素質及力量,而在標槍教學訓練中運用的輔助手段就是彈力帶的運用,彈力帶在標槍訓練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逐漸被人們所熟知,更多的是應用于身體鍛煉,在經過實踐的檢驗,證明彈力帶在標槍訓練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輔助訓練手段。但是目前國內對于彈力帶運用于標槍教學訓練中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彈力帶運用于身體鍛煉的文章較多,通過對標槍教學訓練中輔助手段的應用研究,了解彈力帶在標槍訓練中的作用,并驗證彈力帶輔助練習在標槍訓練中可有效的改善技術動作以及提高運動成績的效果。
通過研究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了解彈力帶在標槍訓練中的影響以及作用,同時結合標槍項目自身的特點,實現(xiàn)更具有針對性的標槍投擲動作的一系列訓練當中。
以標槍教學訓練中輔助手段的應用研究為研究對象。以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2017級20名男同學為實驗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通過中國知網、維普網等大型網站搜集標槍教學訓練中輔助手段的應用研究相關資料,了解體槍教學訓練中輔助手段特點,為此論文的編寫提供堅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2)實驗法。
以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2017級20名男同學為實驗對象,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為期3個月,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輔助鍛煉;在實驗進行前和3個月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采用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①實驗目的
測試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2017級10名男同學在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后的變化情況,與不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的10名學生進行對比,以了解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對男子標槍學生的影響。
②實驗時間和實驗地點
實驗時間: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為期3個月,共計12周,每周4節(jié)課。
實驗地點: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訓練場。
③實驗設計
在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過程中,在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中對10名男子標槍學生進行實驗,為實驗組。對他們進行輔助手段的訓練,3個月內實驗組學生每課時練習時間為45分鐘。將另外10名學生作為對照組進行實驗數(shù)據的對比。在實驗前后對兩組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投擲距離以及投擲技評得分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在實驗12周后,重測以上三項數(shù)據,得出結論。
④實驗訓練內容
訓練內容:對實驗組男子標槍學生進行輔助訓練,訓練內容為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練習,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訓練。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對實驗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并結合三線表對實驗數(shù)據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4)對比分析法。
對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進行比較,從比較中來分析輔助手段對標槍教學訓練的促進作用。
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與日常中人們所使用的啞鈴不同,彈力帶阻力的來源并非地心引力,而啞鈴的阻力來源是地心引力,所以在訓練中不需要特定的定位,只是需要簡單的的訓練即可完成訓練,無論是任意方向還是任意角度、力量都可適宜的完成訓練,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站立式牽拉彈力帶是依賴自身的彈力拉伸,在產生阻力的情況下增加拉伸難度,距離越遠,所產生的拉力就越大,阻力也就越大,最重要的是所產生的拉力作用方向與彈力帶的空間位置重合,有效的提升了訓練的質量。也就是這樣的特點,更加增加了站立式牽拉彈力帶在訓練中的應用,更是決定了與其他器械的不同之處,僅依靠簡單的輔助訓練手段即可完成的動作與訓練,大大降低了訓練的難度,提高了訓練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彈力帶所產生的阻力能夠產生線性的變化,并且相對于其他器械更容易調節(jié),完成更多的技術動作,起到放松身體的作用,完成身體各肌群的訓練。不僅有效的拓寬了訓練的方式與手段,還在原先訓練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訓練的輔助手段,更加優(yōu)化了訓練輔助手段,拓寬了訓練過程的角度與力量變化等維度,在標槍訓練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1 站立式牽拉彈力帶示意圖
圖2 標槍訓練示意圖
標槍投擲的動作要領主要包括握槍與持槍、助跑、最后用力與緩沖。標槍投擲的動作要領中握法就分為普通式與現(xiàn)代式兩種,現(xiàn)代式握拍法相對于普通式握拍法更容易控制出標角度,在標槍訓練中多采用此種方法,并且現(xiàn)代式握拍法可加長投擲半徑,能夠加強出標的穩(wěn)定性;持槍動作要領中多數(shù)人采用肩上持槍,比較容易使手腕放松,更容易向后引槍;助跑是為了提高速度,加長標槍投擲的長度,助跑分為預跑階段、投擲步階段兩個階段,預跑階段主要就是為了加速,提高標槍在投擲過程中的力度,從而更加容易的進入投擲步;投擲步階段是利用預跑階段的助力作用,更好的投擲標槍,投擲步階段共分為四步,每一步都至關重要,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最后用力與緩沖是促進標槍投擲長度增加以及穩(wěn)定發(fā)揮的關鍵階段,最后用力增加標槍投擲的力量,緩沖階段是在標槍出手后,標槍學生隨著向前的慣性,身體向前移動,為了防止犯規(guī),應該降低重心,保證投擲標槍的穩(wěn)定性。
同時由于標槍項目的特點還可以看出:在標槍的投擲過程中,標槍的投擲效果和成績的重要因素包括單側的支撐、單側蹬轉等轉與送髖、軀干部的轉動和標槍出手速度,是決定標槍投擲效果與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若要提高標槍學生成績以及投擲效果,主要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各個部位肌肉力量以及肌肉力量的控制方面著手,加強標槍學生動作要領的熟練掌握,精準各個技術動作要領的練習方法,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標槍成績??梢哉f是標槍訓練中的重中之重。
為提高男子標槍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對標槍學生進行測試,主要測試30m持槍沖刺跑(s)與 10m持槍交叉步跑(s)的下肢力量,在采用站立式牽拉彈力帶后研究對標槍學生下肢快速力量的影響,進行實驗,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實驗組下肢快速力量差異檢驗表N=10
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學生30m持槍沖刺跑平均4.34s,10m持槍交叉步跑平均3.94s。通過實驗組學生實驗前與3個月后的數(shù)據對比,p小魚0.01,有顯著差異。
以上數(shù)據表明,實驗組學員在進行了3個月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與實驗前30m持槍沖刺跑、10m持槍交叉步跑數(shù)據進行對比,30m持槍沖刺跑、10m持槍交叉步跑的成績均有所提高,表明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可以提高下肢快速力量、增加每秒的跑速。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實驗組10名男子學生在經過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下肢快速力量提高。
表2 對照組下肢快速力量差異檢驗表N=10
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學生30m持槍沖刺跑平均4.22s,10m持槍交叉步跑平均4.06s。3個月后再進行測試,平均每米的時間有所下降,證明跑速有所提高,并且觀察對照組學生不能3個月后的下肢快速力量變化,p為0.000,<0.01,表明對照組學生3個月后有明顯的變化。
以上數(shù)據表明,10名男子學生不進行任何帶輔助訓練,下肢快速力量有明顯的變化,說明30米持槍沖刺跑、10m持槍交叉步跑的成績有明顯的變化。
表3 實驗后兩組學生下肢快速力量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N=10
觀察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30m持槍沖刺跑平均每米4.15s,10m持槍交叉步跑平均每米3.84s,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訓練,3個月后兩組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相差較大,比較p值可以看出,p<0.01,表明兩組學生3個月后的下肢快速力量差異非常顯著。
以上數(shù)據表明,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與不進行任何輔助訓練的學生下肢快速力量差異非常顯著,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的學生下肢快速力量有所提高,再次印證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可以提高標槍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說明經過輔助訓練在標槍教學中的作用明顯,從而增強下肢快速力量,提高成績。
(1)站立式牽拉彈力帶對標槍投擲距離的影響。
在實驗前對長春東方職業(yè)學院2017級10名男子學生進行標槍距離測試,得出精確的標槍投擲距離,方便實驗后的數(shù)據對比。為保證實驗數(shù)據比較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避免主觀臆斷,對兩組學生標槍投擲距離基本情況進行了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結果如表4、表5、表 6所示。
表4 實驗組標槍投擲距離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米)N=10
觀察表4可以看出,實驗組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標槍投擲距離從43.25m增加到43.5m,標槍投擲距離提升較為明顯。通過實驗組學生實驗前與3個月后的平均數(shù)據的差異性檢驗,p值為0.004,<0.01,表明3個月后兩組數(shù)據存在顯著差異。
以上數(shù)據顯示: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標槍投擲距離有所上升,表明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對標槍學生投擲距離的提升有明顯作用。由此看來,標槍教學訓練中應用輔助訓練對于學生的標槍投擲距離以及成績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
表5 對照組標槍投擲距離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米)N=10
觀察表5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學生的標槍投擲距離平均值為42.5m,3個月后的標槍投擲距離有所提升。對照組學生的標槍投擲距離平均值為42.7m。通過對照組學生實驗前與3個月后的投擲距離平均數(shù)據差異性檢驗,p值為0.017,p值小于0.05,表明對照組3個月后與實驗前的投擲距離有顯著差異。
以上數(shù)據表明:對照組的10名男子學生不進行任何訓練,并且在不經過訓練后標槍距離有所下降,但p值還是小于0.05,說明不經過任何輔助訓練,標槍投擲距離雖然有所下降,但還是存在顯著的變化。為比較兩組學生3個月后投擲距離的變化,對兩組學生的投擲距離進行了差異性對比,詳見表6。
表6 實驗后兩組學生標槍投擲距離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米)N=10
觀察表6可以看出,實驗組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標槍投擲距離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輔助訓練,3個月后兩組學生的投擲距離相差較大,比較p值可以看出,p<0.05,表明兩組學生3個月后的投擲距離差異顯著。
以上數(shù)據表明,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與不進行任何輔助訓練的學生投擲距離差異顯著,在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學生的投擲距離有所提高,再次印證了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可以提高標槍的投擲距離。說明經過輔助訓練的標槍學生成績有所提高。
(2)站立式牽拉彈力帶對標槍投擲技評得分的影響。
表7 實驗組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分)N=10
通過表7看出,實驗組在經過3個月后的輔助訓練后,標槍投擲技評得分有所提高。通過實驗組學生與3個月后的平均數(shù)據的差異性檢驗,p值為0.018,<0.05,表明3個月后兩組數(shù)據存在顯著差異。以上數(shù)據顯示: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實驗組學生的標槍投擲技評得分有所上升。
表8 對照組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分)N=10
通過表8可以看出,實驗前對照組學生的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平均值為39.22分,3個月后標槍投擲技評得分有所增加。而對照組學生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增加到40.37分。通過對照組學生實驗前與3個月后的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差異性檢驗,p值為0.002,<0.01,說明對照組3個月后與實驗前的投擲距離有顯著差異。以上數(shù)據顯示:對照組的10名男子學生不進行任何訓練,但標槍投擲技評得分還是有所提高。為比較兩組學生3個月后投擲距離的變化,對兩組學生的投擲距離進行了差異性對比,詳見表9。
表9 實驗后兩組學生標槍投擲技評得分差異性檢驗統(tǒng)計表(單位:分)N=10
由表9看出,實驗組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標槍投擲技評得分產生了明顯的變化,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輔助訓練,3個月后兩組學生的投擲技評得分相差較大,比較p值可以看出,p小于0.05,表明兩組學生3個月后的投擲距離差異顯著。以上數(shù)據表明,標槍教學訓練中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作用明顯。
實驗組學生在進行3個月后的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后,標槍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有所提高,同時標槍投擲距離與技評得分都有顯著變化,對照組10名標槍學生不進行任何訓練,下肢快速力量、標槍投擲距離與技評得分也存在明顯變化。進行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與不進行任何鍛煉,標槍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標槍投擲距離與技評得分差異顯著,表明站立式牽拉彈力帶輔助訓練可以提高標槍學生的下肢快速力量、標槍投擲距離與技評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