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芳
古人曾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贝迬n先生也曾說過:“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lián)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庇纱丝梢?,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讀寫結合”是語文能力訓練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把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練筆緊密聯(lián)系起來,根據(jù)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創(chuàng)造的依據(jù),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造性練筆。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以下是筆者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讀寫結合教學的幾點體會:
1 捕捉文本的空白點,在想象中強化語言表達
在小學語文教材里,有許多課文都出現(xiàn)了故意的留白,有的是刻意不寫文章某些內(nèi)容,有的是將文章內(nèi)容寫得相對簡單,還有的用省略號代替,目的在于讓學生讀文后,腦子里留下想象的空間,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學中如果能巧用空白處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不僅能強化課文內(nèi)容,還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如四年級上冊《秦兵馬俑》第十自然段,全段圍繞“神態(tài)各異”一詞,分別寫出了“微微頷首”“眼如銅鈴”“緊握雙拳”“凝視遠方”四種不同神態(tài)的兵馬俑,然后用了一個省略號省略了其他兵馬俑的神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作者在描寫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時,采用的是“形態(tài)描寫”加“豐富想象”的組成的,于是在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句段特點,讀好文段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結合省略號進行補白想象。我先在大屏幕出示不同神態(tài)的秦兵馬俑特寫,然后指導學生用“有的……好像……”這一句式模仿寫話。通過這個想象補白,學生不僅進一步感受到了兵馬俑的神態(tài)各異。還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2 緊扣文本的語言訓練點,在仿寫中領悟?qū)懽鞣椒?/p>
仿寫就是學習文本的表達技巧,遷移文本的優(yōu)美詞句,模仿文本的敘述風格,領悟文本的行文結構,但仿寫絕非簡單意義上的“照搬”,而是在閱讀文本的啟發(fā)下,以新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與原內(nèi)容相關的作品。 如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相同的結構,相同的修辭手法介紹了桂林的山水。在教學二三自然段時,我采用讀讀、劃劃、練練、說說,寫寫的策略來展開教學。讀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說說:1、說說山水美在哪,并讀出美的感受。2、發(fā)現(xiàn)作者用怎樣的方法把桂林的山的獨特寫出來。寫寫:借鑒文中的寫作技巧,進行仿寫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體會桂林山水的獨特,然后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總結出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點,然后用排比和比喻,對比的修辭手法把桂林的山和水寫得生動具體,引人神往。最后安排一個仿寫訓練:
(1)清明河的油菜花真多啊,( );清明河的油菜花真香啊,( );清明河的油菜花真美啊,( )。
(2)我們的學校真大啊,( );我們的學校真凈啊,( ); 我們的學校真靜啊,( )。
通過遷移訓練,學生們寫第一單元的作文時園一角時,很多學生都學會了抓住景物的某一特點,然后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來寫展開具體的描寫,這不正是做到了學以致用嗎?
3 提煉文本的拓展延伸點,在拓展中開闊學生思維
拓展延伸點是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也是文本理解向習作練筆過渡的有效落腳點,拓展延伸點或關注文本背景,或鏈接相關事件,或引申到類似的事物,能開闊學生的思維,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一課,作者從普通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這一場景,體會到了生命的意味是勇氣。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這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事物,學完課文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則練筆:觀察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事物,寫一個片段。在練筆過程中,有的同學寫了草地上的小草,有的同學寫了寒冬的臘梅,還有的寫了自己種的小植物等。通過這個練筆,不僅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的事物中事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可貴,還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的素材,為后面的單元習作作鋪墊。再如四年級下冊《生命 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通過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三個事例——“飛蛾奮力逃生”、“小苗頑強生長”、“靜聽自己的心跳”,引發(fā)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闡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在文章結尾直抒胸臆“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要讓自己獲得更加光彩有力”,表達了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在分析品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杏林子的資料,深入體會杏林子是如何讓自己活得光彩有力的。交流完杏子的資料后,我相機引導學生課后搜集一些珍愛生命的名人事例,并寫寫自己的感受。這個拓展延伸讓學生從文本走出去,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更激起了學生要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共鳴。
總之讀寫結合就是以文本為載體,設計與之相關的“寫”的訓練,使學生的閱讀、寫作、思維訓練融為一體,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讀寫結合要想收到實效,要想達到高效,教師的安排和引導至關重要。教師要有選擇性的預設,要尋找典型的、有價值的“讀寫結合點”進行訓練。要引導學生課內(nèi)重學法,善表達,課后勤練筆,多閱讀、這樣才能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