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幾年的時間,在高校之中“校園貸”愈演愈烈,而因此所出現(xiàn)的“大學生深陷巨額債務”“裸貸”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惹得社會各界的重視。作為當前社會中所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校園貸”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家庭以及學生個人的高度重視。本文以財商視角方向,對“校園貸”的現(xiàn)狀、危害以及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以期能夠更好地遏制這樣的情況。
關鍵詞:校園貸;教育;財商
“校園貸”,簡單來說就是在校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從一些借貸平臺以及網(wǎng)貸軟件等進行借款的行為,是一種超前消費。根據(jù)《人民日報》半月談欄目記者最新調(diào)查顯示,在當前高校,不少在校生都有過“網(wǎng)貸”的經(jīng)歷,甚至是有些人越貸越多,還未步入社會便已經(jīng)背負了高額的債務。盡管政府、教育部以及銀監(jiān)會等相關部門已經(jīng)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wǎng)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wǎng)貸規(guī)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兩部通知,以期能夠加強對“校園貸”的管理,但是諸如支付寶的花唄、借唄、京東的白條等網(wǎng)貸平臺在高校中依然常見,并被高校學生所使用。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目前在校大學生有約47%的學生接觸或了解“校園貸”平臺,約有19%的在校生使用過“校園貸”平臺,而這個數(shù)字目前還在呈增長態(tài)勢,也因此衍生出了許多“校園貸”負面問題。
1 “校園貸”的危害及出現(xiàn)原因
深究“校園貸”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的情況,一方面是“校園貸”平臺本身提前消費對在校學生的“誘惑”,加上確實有一些不法平臺及個人鋪設債務陷阱,讓在校生深陷其中;另外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無理性、無規(guī)劃性的使用“校園貸”導致債臺高筑。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原因如下:
1.1 大學生自身的問題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大學生的消費觀也出現(xiàn)了“畸形”變化,將過度消費、提前消費、攀比消費等消費觀看做是一種時尚。尤其是在進入大學之后,因為視界的放寬、接觸面的變廣以及結(jié)交的朋友更多,對于物質(zhì)的需求也在不斷的上升。但是,大部分的大學生其實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固定的,但是當看到室友、同學在使用奢侈品等,在攀比心理等消費心理的作用下,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不考慮自身的經(jīng)濟條件的情況下進行消費,加上自身又缺乏一定的收入能力,金錢無法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的時候,很容易便會被“校園貸”平臺所提出的“零手續(xù)費”的借款方式所吸引,甚至會盲目的選擇一些不合法的借貸平臺。日積月累,償還的壓力越來越大,出現(xiàn)“滾雪球”的情況。另外,“校園貸”平臺的借貸一般情況下都是依靠學生自主還款的,而一些學生的法律意識較差,當還款壓力越來越大之后,會選擇不償還或是延期償還,一方面會讓自己的征信受到影響,不利于未來的工作或置業(yè)購車等,另外一方面甚至會受到一些不法的網(wǎng)貸平臺恐嚇、威脅,進而對自己的身心產(chǎn)生消極影響。
1.2 不合法的“校園貸”平臺誘騙
在當前的大學校園中,“校園貸”平臺機構的種類繁多,除了一些線上網(wǎng)貸平臺之外還有很多線下的貸款單位,而這些復雜多樣的平臺也導致了“校園貸”平臺的良莠不齊。盡管在《通知》等文件出臺之后,大多數(shù)的正規(guī)網(wǎng)貸平臺選擇了撤出校園市場,但是仍然還有許多不法的網(wǎng)貸平臺或者是線下貸款單位仍然是將大學生作為主要的借貸對象,利用大學生的攀比消費、提前消費心理以及法律盲點,誘導學生二次借貸、以貸養(yǎng)貸等,甚至是對一些無力償還的學生進行恐嚇、拘禁以及其他不正當?shù)姆绞竭M行催款。
2 “校園貸”風險防范與建議
2.1 設立勤工儉學崗位,培養(yǎng)學生健康消費觀
在大學校園,一般來說都會有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用以幫助學生解決一定的經(jīng)濟壓力,尤其是生活條件不甚理想的學生。因此,從學校的角度上來看,可以適當?shù)臑榻?jīng)濟條件不景氣的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勤工儉學崗位,給他們提供賺取資金的機會,滿足學生的物質(zhì)需求。
另外,盡管大學相對來說更為開放,但是輔導員及班主任還是應當能夠適當?shù)募訌娕c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另外,在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兼職、勤工儉學崗位之后,能夠讓學生理解賺錢的不易,這樣也能夠減少學生過度消費的意識,從根源上減少“校園貸”使用的概率。
另外,學校方需要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校園貸”的相關法律以及不償還或延遲償還對自己人生的不利影響。
2.2 學校需要與家長交流,幫助學生樹立風險防范意識
對于學生“校園貸”的防范方面,不僅僅要從學校及學生的方面著手,同樣還需要家庭的作用,學校需要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共同探討如何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進行,幫助學生做好安全防范意識,普及金融信貸、高利貸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家長同樣需要把控好學生的經(jīng)濟來源,盡可能的讓學生不要接觸“校園貸”。
3 結(jié)論
總的來說,“校園貸”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不利于高校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在未來應當進一步的加強對“校園貸”的管控,與此同時要能夠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避免不好的情況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 曹延洶,肖楠,呂慶濤,肖立東.對校園貸的探究與思考——兼談現(xiàn)代大學生的消費觀[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05).
[2] 肖彬彬.高校網(wǎng)絡借貸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研究分析——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J].數(shù)碼設計,2017(11).
[3] 景言.校園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才智,2017(11).
[4] 代順洪.“校園貸”產(chǎn)業(yè)鏈是如何運轉(zhuǎn)的[J].知識經(jīng)濟,2017(14).
[5] 蘆愛疆.高校不良網(wǎng)絡借貸風險防范研究[J].高校輔導員,2019(02).
作者簡介:李湘龍(1985—),男,湖南衡陽人,衡陽師范學院,碩士學歷,碩士學位,輔導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衡陽師范學院思政類校級課題“財商視角下高?!靶@貸”風險防范與教育引導機制研究”(編號:17XSSZ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