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南京 210046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1]。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占比日漸增高,高職教育受重視程度以及被接受度正逐漸增強。元認知策略在英語等語言類學習領域中已經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鑒于我國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薄弱的現象,從元認知的角度引導高職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遺憾的是關于此類研究的報道很少,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電子制造、機電一體化等專業(yè)課程學習為研究樣本,從運用元認知策略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認知是包含面對世界的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而元認識首先也是一種知識、其次它一種認知活動,認知再加工活動,其主要作用是從心理和意識上對個體自我的認知活動進行理解、反應和再調控,是關于認知的認知[1-3]。學術界關于元認知的結構組成有不同的看法,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等人[2]的觀點是元認知包括個體知識儲備、個體元認知運行體驗以及個體自我監(jiān)控,體驗如同一個橋梁溝通并反作用于知識和監(jiān)控,從而形成一個閉環(huán)反饋系統。弗拉維爾[2]認為元認知可以擴展到任何心理現象,任何一種監(jiān)控均可以視為某一種形式的元認知。近年來很多學者認為,元認知不僅僅如同Berardicoletta[4],Delclos[5]等人認為的僅僅著眼于解決問題,還與思維品質、反思精神甚至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人格等都有關聯,董奇[1]、Chin-Chung Tsai[6]等學者持有上述觀點??傮w來說,元認知培養(yǎng)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監(jiān)控與反思,還要關注思維品質、動機、人格、外在環(huán)境等非智力因素。
高職教育既不同于高等教育對更高理論與更新知識的執(zhí)著,也不同于中等職業(yè)教育僅僅依葫蘆畫瓢式地強調如何照著去做,而是二者兼?zhèn)?。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復雜性決定了學生僅靠課堂所學的知識無法滿足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必須通過自主學習拓寬自身的專業(yè)能力,高職教師也有責任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
自主學習又稱為自我調節(jié)學習,齊莫曼提出:當學生在元認知、動機和行為3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參與者時,其學習是自主的[7]。自主學習就是指個體能夠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而這些手段都屬于元認知的范疇。
在各種網絡課程、在線學習和資訊充斥網絡的時代,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從元認知的角度出發(fā),設計調查問卷,選取南京某高職院校的電子制造、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yè)的學生(共200人)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并與部分學生(共45人)進行了面談,同時對3個專業(yè)已經畢業(yè)的學生發(fā)電子郵件進行調查。從問卷調查、郵件反饋以及談話結果分析,發(fā)現學生在元認知基礎、主動學習意識、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自我監(jiān)控以及外部學習氛圍上存在著以下狀況或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高職生源越來越多樣化,各種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組成班級,從而給教學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教學人員再用同一把尺子傳授知識和考核教學成果就日漸變得捉襟見肘了,學習的滿意度大幅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信心大幅下降,自我效能感日漸降低,從而使學生的元認知也出現下降,最終形成雙重惡化現象,進而從整體上降低廣大學生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調查顯示,有74%的學生逐年向下修訂自己的目標,有35%的學生甚至想放棄專業(yè)課的學習。
調查顯示,課堂上有52.8%的學生思維不活躍,甚至不愿意思考;有高達80%以上的學生課后不會自己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即使有任務驅動,依然有很多學生不學習;幾乎不到20%的學生會主動請教教師或同伴,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監(jiān)督自己是否按計劃進行;對待作業(yè),只有22%的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業(yè)。這些調查表明當前高職教育存在著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很多高職學生仍然習慣于以教師灌輸為主的授課模式,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動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更多的應該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等因素有關?!耙坏肚小薄褒R步走”的課堂教學模式只會讓許多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將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又鑒于自身的元認知知識層次的不同,缺乏自主學習的策略和意志,從而導致問題越積越多,元認知會推動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下降。
調查顯示,有高達95%的學生對元認知相關理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沒有學生接受過元認知策略的訓練,有約68%的學生認可科學的、系統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其對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是事半功倍,但更多的學生只會依賴于過去形成的學習策略與習慣,盡管他們知道這些策略缺乏科學性,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擁有更合理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無形中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進步和發(fā)展。經過調查統計高職學生缺乏科學、系統的元認知學習策略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不會也不愿意制訂計劃,隨意盲目行事;沒有預習、復習、再復習的學習習慣;歸納總結能力差,知識遷移能力低,還不擅于記憶;課堂沒有記筆記的習慣,平時也沒有記錄反思與心得的習慣,無論是訪談還是調查問卷均可以看出,很多學生甚至是畢業(yè)后的學生均不知道如何抓住重點地記筆記,不會記筆記。
調查顯示,只有18%的學生會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過程是否有問題并隨之做出調整,35%的學生會在考試失敗后進行反思并做出調整。事實證明事前反思、經常性反思、事后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及時做出調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障和推動力,唯有合理的、及時的自我監(jiān)控才能保障自主學習的順利進行。由調查可以看出,大多高職學生缺乏自我監(jiān)控的意愿,即使偶爾實施自我反省,也很難持之以恒,害怕揭開隱藏自己的面紗,且不會監(jiān)控,經常性的錯誤歸因。
影響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外部氛圍主要是教育者和環(huán)境。教師的教育觀念能夠直接影響教育的質量和被教育者的素養(yǎng),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起到強烈的促進作用[8],教師必須具有開明的精神才能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調查顯示,有56%的在校生和87%的畢業(yè)生覺得學校和教師沒有給他們創(chuàng)造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不考慮他們的喜好,不征詢他們的意見,完全是命令式地安排學習任務,學生更多的是被迫學習,能夠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項目太少。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是在孤軍奮戰(zhàn),有不明白的問題,只有不足25%的學生會選擇請教教師和同伴。
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元認知意識將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而非被動接受,進而能夠自我調節(jié)學習進程,設計有效的學習計劃,并為自我監(jiān)控及評價提供知識基礎。必須先有元認知的意識與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使用元認知策略,強化內在學習動機??赏ㄟ^如下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與能力。
(1)協助學生充分認知自己認知特點,幫助學生理清楚什么樣的學習方式、記憶方式、時間段、教學方式、合作方式等更適合自己。(2)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判斷學習困境與障礙、如何自我監(jiān)控與評價、如何總結、歸納與復習等元認知技巧。(3)幫助學生學習分析任務、理解任務、分解任務。(4)引導學生學會遵循課前預習,及時消化,課后復習的學習規(guī)律。(5)引導高職學生去感悟元認知體驗,從內心激發(fā)學習激情,改變學習動力。(6)引導學生按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元認知監(jiān)控指導。無論處在學習任務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要從元認知的角度出發(fā),制訂計劃、按計劃執(zhí)行并監(jiān)控計劃執(zhí)行的效果,隨時調整計劃,最后將學習經歷反饋給元認知,從而形成一個閉環(huán)。
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根本保證,從調查問卷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已認識到學習策略對學習效果的巨大作用,但自身不擅長設計學習策略,從而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高職教師有義務對學生設計學習策略進行指導和訓練,傳授學生如何學習專業(yè)知識比單純教授專業(yè)知識更有用??傮w而言,學習策略包括3個部分:即課前準備策略,課中主動學與被動學策略,課后鞏固策略[9],整個學習階段可以概括為三大策略十個步驟(見表1)。
表1 學習策略訓練的三策十步法
總體而言,好的學習策略就是“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采用開放式的學習課題推動學生掌握好的自主學習策略,每次課前會在在線學習平臺上公布3~5個課題,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完成資料收集、制作PPT并匯報、撰寫學習心得;課中要保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大腦快速運轉,采用要求學生復述、轉述、作標記、劃重點、去蕪存精等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材料保持高度的覺醒或警覺狀態(tài)。教會學生面對眾多信息時如何進行有效選擇,保證將最高效的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知識點上,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課后保證對知識進行復習、提煉、概括、按序排列,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睂⑿轮R牢固記憶最有效的方法是經常性復習。復習策略可以選擇以下一個或幾個策略:即及時復習,分散復習,回憶復述,多種器官協同記憶等記憶策略等[9-10]。
通過運用元認知學習策略對電子制造、機電一體化等專業(yè)的高職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現了很多學習問題,有學生自身元認知知識的欠缺,也有教師元認知能力的不足,更多是學習習慣、教學習慣和錯誤意識使然。高職專業(yè)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性相對較強、實踐操作要求高、知識信息量大、與社會接軌程度高、知識更新速度快,這就要求高職學生不能完全依靠課堂學習獲取知識,需要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向外索求。通過修正學生的元認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元認知策略同專業(yè)課程學習相結合,積極幫助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元認知策略并靈活使用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課程自主學習能力,這也將是今后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