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翱,亨斯邁紡織染化(中國)有限公司
催化裂化技術的復雜程度在整個煉油工藝中最難,作為二次加工工藝,將重質油轉為輕質油的整個生產過程極為重要,催化裂化裝置的生產工藝,需要在合適的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使用催化劑,讓重質油碳發(fā)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催化裂化工藝在現代生產工藝中具有收率高、烴含量好的優(yōu)勢。
對煙氣輪機的制造工藝進行節(jié)能設計之前,要采用等內經的流道尺寸進行設計,并遵循以下設計準則:
1.1 煙氣輪機的外擴張角為6°~10°;
1.2 出口氣流角與軸向的位置要接近,其目的是為了減小損失;
1.3 在進行設計時,要選擇0.92~0.95的流量系數,流通面積要比理論計算的面積小;
1.4 動葉片和靜葉間的間距要增加;
2.1 轉子組件的改進
動葉片是煙氣輪機中工作環(huán)境最差的零件,工作的溫度較高。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動葉片上所承受的巨大離心力和煙氣氣流作用力較大,容易讓動葉片受到侵蝕。在高溫和復雜應力的情況下,動葉片容易發(fā)生斷裂,從而影響整個煙氣輪機的安全運行。因此,需要對動葉片的結構進行改造升級。采用先進的CFD設計理念,使用ANSYS軟件對煙氣輪機葉片進行細節(jié)分析。馬刀葉形動葉片能夠很好的抑制動葉片根部的分離,減少煙氣造成的二次損失,從而提高葉片的氣動效率。
2.2 進氣機殼組件的改進
進氣機殼組件中,重點改進的部件就是對進氣錐隔板結構進行改進。煙氣輪機進氣錐連接管道和煙氣輪機,煙氣入口溫度高達65 0℃以上,而隔板附近的溫度只有250℃,兩者存在的溫差較大,容易讓進氣錐隔板和椎體之間存在焊縫,經過一個周期后會發(fā)生開裂,影響煙氣輪機的正常運行。改進設計的方法為:將隔板和進氣錐的連接方式改為螺栓連接,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焊縫開裂的問題。
2.3 排氣機殼組件的改進
在排氣機殼組件中,氣流是一個擴壓的過程,提高排氣殼體擴壓段的效率,對于煙氣輪機的整體效率非常有利。使用CFD流暢對排氣機殼組件的流場進行分析,并對排氣擴壓段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將擴壓器的壓力恢復系數降到最低,以提高煙氣流動所帶來的損失。
2.4 轉子支撐系統(tǒng)的改進
煙氣輪機轉子支撐系統(tǒng)中,主要就是通過軸承將轉子自身的重量進行傳遞,軸承箱需要具備足夠的剛度。將軸承箱的結構設計為上窄下寬的樣式,能夠增加軸承箱的承受重力,提高軸承箱的剛性。為了進一步降低軸承箱的溫度,可以在軸承箱中增設冷卻水套,將殼體內的熱輻射和軸承箱進行隔離,并通過循環(huán)冷卻水的方式將熱量進行釋放,以達到降低溫度的效果,避免發(fā)生轉子抬頭的情況。
2.5 冷卻密封組件的改進
冷卻密封組件因受到煙氣輪機入口管線和出口管線的影響,使得煙氣輪機的主軸發(fā)生磨損,造成煙氣輪機軸被迫停止運行,從而造成嚴重的主軸損壞。蜂窩密封由高溫合金制成,合金厚度和密封的內切圓直徑為0.1mm,但是由于蜂窩密封中所使用的材質硬度較差,因此在安裝時密封的縫隙較小,如果存在摩擦,會使蜂窩帶遭到磨損,而不會主軸受到破壞。因此使用蜂窩密封的方式,能夠提高密封的效果,提高煙氣輪機轉子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圖1位蜂窩密封實物圖。
圖1 蜂窩密封截面圖
通過上述的改造分析,對14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的煙氣輪機改造工作進行試驗,以保證整個機組的運行,提高煙氣輪機的輸出功率。改造前后的催化裂化裝置主風機機組的工藝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催化裂化裝置主風機組改造前后的技術參數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煙氣輪機入口蝶閥開度改造前后為77%時,電機電流從301A降到了205A,工藝的運行工況得到了相助的提高,煙氣輪機改造前后的入口溫度得到了降低,入口煙氣壓力沒有得到改善,說明煙氣輪機的進氣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效果不明顯。
煙氣輪機改造后進行生產,其輸出功率由原來的10477kW/h提升為11135kW/h,電機損耗得到了明顯降低,極大的縮減了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用電能耗,在同等功率下,電機的輸出功率由原來的2188kW/h降低為1508kW/h,減少了約650kW/h,每年能夠節(jié)約電費328萬元。改造前需要對催化裂化裝置一周進行兩次檢修,改造后的煙氣輪機的持續(xù)運行時間較長,檢修次數得到了明顯降低,每年能夠節(jié)約將近100萬元的檢修費用。
通過對催化裂化裝置的煙氣輪機進行節(jié)能改造,為生產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保證催化裂化裝置的長效穩(wěn)定運行,機組的可靠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降低了裝置能耗,為催化裂化裝置的正常運行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