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琳
【摘 要】身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要想做到不辱使命和擔當就應該堅持黨性原則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磨煉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自覺肩負起時代使命和任務。
【關鍵詞】腳力? ?眼力? ?腦力? ?筆力? ?使命擔當
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新的課題。新聞工作者應該適應客觀形勢發(fā)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
這必將激勵整個宣傳思想戰(zhàn)線對照“四力”的要求加強學習鍛煉,攻堅克難,自覺肩負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守正創(chuàng)新、積極作為、開拓進取,奮力開創(chuàng)新局面、譜寫新篇章。
眾所周知,新聞輿論工作作為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和載體,在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過程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要大力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這就要求新聞輿論工作者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為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作出積極的、更大的貢獻。
關于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生動形象地概括出新聞輿論工作者應具備并要不斷增強的素質。新聞輿論工作者增強“四力”是自身能力建設的關鍵所在,是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徑,是做好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要前提。
腳力是邁開雙腳、調查研究的能力,是新聞輿論工作者夯實工作基礎和工作作風的有力保障。心中有信念腳下才會有力量。磨煉腳力就是要新聞輿論工作者胸懷理想,心有真情,俯下身、沉下心,走進基層、深入群眾,邁開腳步、調查研究,扎根人民、傾聽呼聲、體察民意。在路上心中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xiàn)場心里才有感動。只有腳下有泥土,腦中才能有材料,思想才會有深度,作品才會有溫度?!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沒有實踐難得真知,脫離基層和群眾就無法感知社情民意和群眾的冷暖訴求。新聞輿論工作者應不惜腳力、磨煉腳力,在行走中觀察,在觀察中體會和感悟,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與此同時,不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增進與群眾之間的血肉之情,從而實現(xiàn)職業(yè)理想和價值追求的完美統(tǒng)一。
眼力是觀察、發(fā)現(xiàn)和挖掘的能力,有好眼力才會有好新聞。新聞輿論工作者應勤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長于挖掘,留心身邊的點滴變化,既能看到平常,又能發(fā)現(xiàn)不同尋常,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和鍛煉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視角。視角獨特則能見其新,洞察深刻則能見其本。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要通過觀察社情、民情,捕捉新思潮、新風尚,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明辨是非,謳歌崇德向善的真善美,批判與人類社會發(fā)展相違背的假惡丑;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引領公眾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銳意創(chuàng)新,努力奮斗。同時,新聞輿論工作者還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感去觀察和了解世情,揭露矛盾,還原真相,關心群眾所思、所想、所需,為群眾發(fā)聲,以百姓視角彰顯民生關懷。
腦力是分析、思考、解決問題和辨別是非曲直的能力,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事物和事件的表象傳遞、釋放的信號只有通過理性、深刻的剖析才能見其本質和真相,邏輯思維能力往往決定了對其的理解和判斷的結果。要想客觀準確地把握實質,就需要具備全面、深入的思考能力。
這是因為有了理性思考才會有理性判斷,輕與重、是與非、真與偽、善與惡才能一目了然。新聞工作者切莫人云亦云,見到就說,聽風就是雨,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只有如此才能在大風大浪面前,不會迷失方向。與此同時,還要牢記社會責任,堅持黨性原則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用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來武裝頭腦,對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及時準確的判斷,去偽存真,激濁揚清。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拓寬視野和領域,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huán)境。
筆力是語言文字表達和駕馭能力,它是創(chuàng)作人員的政治素養(yǎng)、思想意識、認知能力和學識水平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深入調查、細心研究、透徹觀察和深刻分析最終要通過筆端傳遞出去,所以筆下功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質量。
深入人心的新聞作品既能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鮮活立體地報道客觀世界,又能鼓舞人、教育人、感化人,引起受眾共鳴。新聞輿論工作者應注意多儲備知識、多積累經(jīng)驗、多觀察思考、多錘煉筆力,要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轉變作風、改進文風,創(chuàng)新報道理念、內容、形式和手段,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用生花的妙筆反映時代風貌,用真摯的筆觸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謳歌一切積極向上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新聞輿論工作者應不畏艱難險阻,沉入一線,深入基層,用心觀察和體驗,努力創(chuàng)作出“沾泥土”“帶露珠”“接地氣”的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從而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四力”需勤學苦練,非朝夕之功;需不斷堅持,非一蹴而就。切實增強“四力”是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跟時代步伐,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不畏千辛萬苦,永保初心、不辱使命、勇于擔當,磨煉腳下功夫,培養(yǎng)觀察能力,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領,練好筆桿子,在不斷實踐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yǎng),努力成為令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作者單位:鞍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