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玲
摘要:隨著社會數(shù)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的傳遞量急劇增加。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閱讀主體在進行閱讀時,應有明確的閱讀目的、相應的具體要求,使之貫穿于整個閱讀過程,從而更多、更好地分類別、分層級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
關鍵詞:信息;課外閱讀
語文教育學科應該不單單傳授語言文字的工具性,我的一位美術老師曾經(jīng)說過啟示繪畫、音樂、文章都是一個大的藝術框架里的東西。的確,這些都是人類用于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不同方式,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內(nèi)心的美好情感才能通過語言文字將情感表達出來,并以此來感染其他人。老子的道家思想中,道是本源,而術只是為道而服務的。就像語文教學,語文課本的設置就是以好的文學作品來熏陶學生的思想感情,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一、語文課外閱讀欣賞活動的理念及目標
隨著社會數(shù)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的傳遞量急劇增加。面對瞬息萬變的信息世界,閱讀主體在進行閱讀時,應有明確的閱讀目的、相應的具體要求,使之貫穿于整個閱讀過程,從而更多、更好地分類別、分層級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人的學習能力是分層級的,可測量的,較高一個層級的能力,涵蓋著它以下的一個或幾個層級的能力。對于課外延伸閱讀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淺入深,大致可分為:
1.第一層級:復述性理解,主要著眼于讀物的表層信息、把握讀物提提供的內(nèi)容。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可采取表演所閱讀的材料,或者將閱讀的材料用圖畫表達出來等形式來培養(yǎng)其第一層級的閱讀能力。
2.第二層級:解釋性理解,要求把讀物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認識。例如:對于中年級學生可采取問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簡單學件(如幻燈片)來介紹或推薦自己所閱讀的材料,從而培養(yǎng)其第二層級的閱讀能力。
3.第三層級:評價性理解,即對所讀材料內(nèi)容作出自己的判斷。例如:對于中年級及高年級學生可利用課堂以及網(wǎng)絡交流閱讀材料時,對自己所閱讀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學推薦的閱讀材料進行評價來培養(yǎng)其第三層級的閱讀能力。
4.第四層級:創(chuàng)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產(chǎn)生另一種見解或思想,產(chǎn)生對正探索的問題的答案或解決某一問題的新途徑。例如:讓高年級學生寫讀后感,或者對閱讀材料進行改寫、續(xù)寫,而這些學生作品也可放入學件,或貼在網(wǎng)絡BBS論壇讓其他學生來當“小老師”對其進行評價,通過這些手段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其第四層級的閱讀能力。
在課外延伸閱讀中,必須明確閱讀目的,提出相應要求,才能循序漸進,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效率的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語文課外閱讀欣賞材料的選擇
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級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級的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yǎng)、藝術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萬不要超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選擇大人心目中的好書好文章,從而使學生失去了對閱讀欣賞的樂趣。在課外延伸閱讀過程中,作為閱讀主導者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做好選材工作,根據(jù)現(xiàn)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選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既富有新鮮知識、又能怡神悅志的材料,并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材料。
1.低年級課外閱讀欣賞材料的選擇
低年級識字量為1800個左右,所以應該由教師指定閱讀材料,以簡單的兒歌、小故事、寓言、童話、淺顯的古詩詞為主,書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選》、《唐詩三百首》、《看圖讀古詩》等。
2.中年級課外閱讀欣賞材料的選擇
中年級識字量為2500個左右,所以應該由教師推薦閱讀材料為主,學生自選閱讀材料為輔相結合,以作文、微型小說、短小的散文、優(yōu)秀的古詩詞為主,鼓勵看短篇及中篇小說。例如:《微型小說選》、《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記》、《十萬個為什么》等。
3.高年級課外閱讀欣賞材料的選擇
高年級識字量為3000個左右,所以應該以學生自選閱讀材料為主,教師推薦閱讀材料為輔,以優(yōu)秀的詩文、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優(yōu)秀的散文為主,鼓勵看長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滸傳》、《三國演義》、《季節(jié)飄帶》、《錦繡心情》、《羊脂球》、《簡愛》等。
三、語文課外閱讀欣賞活動的開展及評價
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欣賞的能力應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該活動的開展應該做到長期、長效,并利用合理的評價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積”才能實現(xiàn)“薄發(fā)”。
1.低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先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并漸漸引導其在課堂外的網(wǎng)絡上擴大范圍進行欣賞和交流,慢慢培養(yǎng)其閱讀和欣賞的能力,擴大其閱讀和交流的視野。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每次可抽取兩到三名學生向同學朗讀自己推薦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說明推薦句段的出處,做到朗讀時口齒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談談為什么推薦這句段,表達自己對句段的感受,再讓班上同學談談對這句話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級中隨機抽取的學生應先抽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有了好的開頭,才有了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
2.中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欣賞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的同時,在課堂外的網(wǎng)絡上進行大范圍的欣賞和交流,激發(fā)其課外閱讀欣賞興趣,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請一到兩名學生向同學推薦好段落、好文章,要求說明推薦段落、文章的出處,朗讀時做到感情豐富,可加入自己的肢體表演,再談談推薦的理由。在網(wǎng)絡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BBS論壇上對閱讀材料的評價或者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進行發(fā)帖或者參加互動討論。
3.高年級學生由于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閱讀量的增加,可將課外閱讀大量放在課堂外的網(wǎng)絡上進行欣賞和交流。例如:學生可以在BBS論壇上發(fā)帖推薦自己喜歡的文章,要求說明推薦文章的出處,可做整篇文章的轉(zhuǎn)載,也可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部分轉(zhuǎn)載,甚至可以上傳朗讀配音,并寫一寫閱讀后的個人感受及推薦的理由。當然,課堂上的閱讀欣賞也因繼續(xù)進行,教師可以在論壇上挑選閱讀材料,也可在課堂上隨機挑選學生做現(xiàn)場推薦。
通過語文課外閱讀欣賞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思維材料、情感材料,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終身的營養(yǎng),也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chǎn)生綜合效應,極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大語文觀,并幫助其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我們終身孜孜以求的永恒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