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建,劉小慧,劉燕飛,李智全,武欣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血液病研究所,河南 濮陽 457000)
敗血癥是由條件致病菌或致病菌侵入血液,在血循環(huán)中產(chǎn)生毒素并不斷繁殖生長而引發(fā)的急性全身感染,為導致新生兒死亡的第三大病因[1,2]。及早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可降低敗血癥新生兒病死率;但新生兒敗血癥并無典型性臨床表現(xiàn),診斷難度大,當其常規(guī)實驗室檢測結果及血培養(yǎng)結果為陰性時需結合多項臨床指標進行評估,以提高診斷準確率[3]。中性粒細胞CD64為反映敗血癥患兒體內炎癥狀態(tài)及感染狀態(tài)的敏感指標,有學者指出IL-8等炎性細胞因子水平與機體病原菌感染關系密切,為臨床評估膿毒癥敏感指標;此外趨化因子MCP-1可參與調控白細胞的遷移,參與炎癥反應,進而參與機體感染過程,與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關系緊密[4-6]?;诖吮狙芯繉ξ以?1例敗血癥新生兒及30例非敗血癥感染新生兒、30例健康新生兒進行中性粒細胞CD64及血清IL-8、IL-10、MCP-1水平檢測,探討各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診斷效能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31例敗血癥新生兒為觀察組,女11例,男 20 例;胎齡 38~41 周,平均(39.40±1.20)周;出生體質量 2500~4000g,平均(3290.50±431.50)g;5 min Apgar評分 8~10 分,平均(8.90±0.50)分。 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非敗血癥感染患兒作為對照組,女 10 例,男 20 例;胎齡 38~41 周,平均(39.50±1.30)周;出生體質量 2510~4000g,平均(3294.60±430.30)g;5min Apgar評分 8~10 分, 平均 (8.80±0.60)分。并取30例健康新生兒作為健康對照組,女 11 例,男 19 例;胎齡 37~41 周,平均(39.70±1.15)周;出生體質量 2511~4010g,平均(3292.40±429.40)g;5min Apgar評分 8~10 分, 平均 (8.70±0.60)分。對比各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敗血癥診斷標準 依據(jù)《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制定敗血癥診斷標準:⑴無菌體腔培養(yǎng)出致病菌或血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致病菌;⑵血培養(yǎng)標本培養(yǎng)出條件致病菌,且與另份血或導管端或無菌體腔內培養(yǎng)出同種細菌。符合以上任一條且具備以下任一表現(xiàn):⑴血標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檢測陽性;⑵非特異性檢測異常2條或2條以上[7]。
1.3 納入標準 ⑴觀察組符合以上敗血癥診斷標準;⑵采血時間均為出生后28h內;⑶新生兒家屬知曉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⑴觀察組出現(xiàn)敗血癥嚴重并發(fā)癥者;⑵對照組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或母體孕期罹患感染性疾患;⑶染色體異常新生兒;⑷先天畸形或伴有遺傳代謝病或出現(xiàn)窒息患兒;⑸出現(xiàn)HIV感染或其他免疫缺陷患兒;⑹入院前采用抗生素治療者;⑺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
1.5 方法 未行任何治療前取 6ml靜脈血,以1500r/min離心10~15min,分離上清液保存于-80℃冰箱中待檢,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7180型),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MCP-1、IL-8、IL-10水平,血清MCP-1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盈公酶聯(lián)檢測試劑有限公司,血清IL-8及IL-10試劑盒購自上海心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用NAVIOS三激光十色流式細胞儀 (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及配套專用試劑盒測定新生兒全血CD64:將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的CD64鼠抗人單克隆抗體CD64分別加入每支流式專用試管中(10μl/支),再加入60μl全血,混勻避光15min,上機檢測;檢測時依據(jù)側向角、前向角散射光信號圖顯示的形態(tài)學特征確定中性粒細胞群,測定CD64平均熒光強度(MFI);每次上機檢測均采用600mV電壓。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 SPSS 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t檢驗,n(%)表示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中性粒細胞 CD64 及血清 MCP-1、IL-8、IL-10水平 觀察組中性粒細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且對照組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 見表 1。
2.2 診斷效能 中性粒細胞CD64聯(lián)合血清MCP-1、IL-8、IL-10水平對新生兒敗血癥診斷敏感度高于各指標單一診斷,漏診率低于各指標單一診斷(P<0.05)。 見表 2、表 3。
血培養(yǎng)、桿狀核粒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及降鈣素原等為目前臨床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常用實驗室指標。其中血培養(yǎng)仍為目前臨床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患的 “金標準”,具有較高檢出率,但其培養(yǎng)時間長,早期診斷敏感度低,導致部分患兒因無法及時確診而延誤治療時機;降鈣素原為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特異性指標,但患兒出生3d內存在生理高峰,需建立日齡依賴性參考值,存在一定局限性;而C反應蛋白雖與機體感染密切相關,但其早期敏感度低,需連續(xù)多次檢測方可獲取最佳診斷數(shù)據(jù),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8,9]。因此臨床亟待尋找可靠的標志物以準確評估新生兒是否患有敗血癥。
表1 對比各組中性粒細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
表1 對比各組中性粒細胞CD64及血清MCP-1、IL-8、IL-10水平
注:與健康對照組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CD64(MFI) IL-8(pg/ml) IL-10(ng/L) MCP-1(ng/L)66.70±23.80ab 40.30±13.77a 25.10±4.90 51.411 0.000 187.70±26.70ab 85.40±25.42a 36.10±21.60 300.025 0.000 72.20±22.80ab 19.10±4.10a 8.65±2.01 193.302 0.000 62.50±21.81ab 48.20±20.80a 38.40±20.60 10.094 0.000組別 例數(shù)觀察組對照組健康對照組FP 31 30 30
表2 診斷四格表[n(%)]
表3 對比不同指標診斷效能[n(%)]
有學者指出中性粒細胞CD64為臨床診斷小腸結腸炎及晚發(fā)性膿毒癥重要的生物標志物,可在感染發(fā)生4~6h后呈高表達[10]。此外國外學者Lam HS等[11]指出CD64對敗血癥新生兒的診斷敏感度高達89%,特異度更是高至98%。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CD64高于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且對照組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可見中性粒細胞 CD64可作為臨床診斷評估新生兒是否發(fā)生敗血癥的有效指標;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CD64對新生兒敗血癥敏感度為70.97%,這可能與新生兒敗血癥的發(fā)生不僅是感染導致的免疫防御反應,且是和能量、代謝、免疫相結合的病、生理過程,而發(fā)病早期細胞因子風暴消耗能量大,致使后期能量供應不足有關;因此僅測定CD64存在一定的誤診、漏診率。
MCP-1為調節(jié)單核巨噬細胞浸潤、遷移的重要趨化因子,可參與多種疾病的細胞凋亡,學者嚴爭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MCP-1在敗血癥新生兒中呈高表達狀態(tài)。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血清MCP-1水平高于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對照組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說明MCP-1可作為臨床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指標之一;但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血清MCP-1水平升高,且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其應用于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診斷敏感度僅為67.74%,因此臨床診斷時需結合其他指標以提高診斷準確率。IL-8是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可通過結合受體CXCR2及受體CXCR1對中性粒細胞產(chǎn)生趨化作用,進而調控炎癥反應,當機體被植物血凝素、脂多糖等刺激時,血清中其水平會迅速升高,與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存在緊密聯(lián)系。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血清IL-8水平高于對照組及健康對照組,且對照組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說明 IL-8 可作為臨床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輔助血清學指標。此外抗炎因子IL-10在血循環(huán)中的表達與病原菌感染存在緊密聯(lián)系,當機體出現(xiàn)感染時,會大量分泌IL-10,致使其血清水平升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其診斷新生兒敗血癥敏感度雖只有 64.52%,但特異度高達 91.67%,因此可作為區(qū)分新生兒是否發(fā)生敗血癥的特異性指標。與中性粒細胞CD64及血清MCP-1、IL-8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診斷效能,減少漏診率。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性粒細胞 CD64與血清 MCP-1、IL-8、IL-10聯(lián)合診斷新生兒敗血癥,診斷靈敏度為96.77%,高于各指標單一診斷,漏診率低于各指標單一檢測,說明中性粒細胞 CD64聯(lián)合血清 MCP-1、IL-8、IL-10水平檢測應用于新生兒敗血癥診斷中,診斷效能高,可作為臨床診治疾病的依據(jù)。
綜上,中性粒細胞CD64聯(lián)合血清IL-10、IL-8、MCP-1水平檢測可提高新生兒敗血癥診斷靈敏度,降低漏診率,診斷效能高,可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