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祖軒
張蕾先生的書法。師法之道追本溯源,深入“二王”“宋四家”顏真卿及明清諸家,用筆方圓兼施,碑意、隸意互藏。他的書法,用筆特征、結體面貌、線條意趣,似乎都能在“二王”、漢碑及明清書法經(jīng)典中找到影子,但有善隱其形跡,不求奇異,但求率性,海納百川,合雅而成自己的雋秀雅雅之風。正如石濤所說:“法無定,定無法?!饼R白石嘗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張蕾學而有似,似而不死,此乃大功力、大智慧也。張蕾書法精于隸、行草,上承先賢之法,下接靈犀之妙。其臨池數(shù)十載,遍摹歷代名家之法帖,技法嫻熟,筆法頓挫有致,線條蒼勁雄渾,墨氣淋漓充沛,虛實轉承自然。
一個人能否寫好字,與他的學歷無關,與他的地位無關,與他的經(jīng)濟狀況無關,但與他的周圍環(huán)境是密切相關的。古都西安,書家名人輩出,這里是追夢之地,是藝術的殿堂。陜西書壇歷來高手薈萃,俊才云集,不斷涌現(xiàn)出名家,不僅在陜西書壇出類拔萃,也是構成中國書法史的重要內容。張蕾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影響大矣。張蕾先生堅持不懈地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不斷地探索和思考,不被時下浮躁不安的怪誕書風所侵襲,時刻在研磨經(jīng)典,把握當代。張蕾先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出入古今,融合南北,早已顯示出他非凡的創(chuàng)作實力和發(fā)展?jié)摿Α?/p>
清人劉熙載云:“觀人于書,莫如觀其行草?!庇^張蕾行草,上接“二王”正脈,下承明清學理,筆法簡古,蘊含金石之趣,結體俊朗而不失凝重沉郁。他強調行筆的自然,不去精雕細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煉,如春風徐徐,似小溪悠揚,揮寫出一波三折、寓靜于動的線條,顯現(xiàn)出生命的張力和跌宕的節(jié)奏。其行草劉脊虛《道由》法度謹嚴而不失靈動飄逸,行氣貫通,穿插呼應,疏密對比,虛實協(xié)調,筆筆到位,入木三分。
相對于行草,張蕾的隸書,力透紙背地表現(xiàn)了他的力度,精致而大氣。其筆起筆落,風云激蕩,線條扭動忽緊忽松,忽重忽輕,一會兒長拉直泄,一會兒緊收斂合,變化無常,出人意表,令人目光巡視,有幾分刺激,顯示出書法家很激越、慷慨的情緒。
比較而言,張蕾先生的小楷作品不夠常見,但見過之后讓人印象深刻,古樸雅致,疏朗靈動,又不失靜氣,實為上乘之作。其用筆,粗細變化自然。其用墨,濃淡相宜。其結體,情態(tài)萬千。人言楷書尤見書家功底,這里可見一斑。
汲汲窮年,自是卓然有成:張蕾作品入選第十四屆書法群星獎、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首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書法、第三屆隸書大展、中國千名書家寫經(jīng)書法展、第三屆中國榜書大展,有多篇文章及多幅作品發(fā)表于《書法報》《書法導報》等,舉辦個人書法展并出版作品集一部……其成就令人驚嘆。清趙翼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十年”,此言不虛也。張蕾還很年輕,我們相信,張蕾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道路上定會走得更扎實、更寬廣。
張蕾簡介:
張蕾,別署張安行,號藍田墨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書畫公益行組委會研究員、北京林萃書院副院長、北蘭亭書友會會員、江蘇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鹽城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作品入展獲獎:全國第十四屆書法群星獎,首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六屆全國中小學書法節(jié)教師作品展,全國第三屆隸書大展,全國職工書法展,全國“魏晉風度”新銳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八屆楹聯(lián)書法展,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法作品展,“杜甫千詩碑”書法刻石工程,“鹽城市政府文藝獎”一等獎。《書法報》《書法導報》《青少年書法》等多家專業(yè)報刊刊登作品和專題推介,作品被杜甫草堂、鳳凰山、王順山等收藏或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