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旭,艾志國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廣州 惠州 516000)
冠心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疾病,發(fā)生于中老年人,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近年來,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逐年升高,如果患者無法及時治療,患者死亡率極高。本研究分析了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臨床效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年齡54~78歲,平均63.25±2.81歲。男25例,女12例。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程1~12小時,平均(6.72±0.28)小時。觀察組年齡54~79歲,平均63.21±2.88歲。男24例,女13例。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程1~12小時,平均(6.77±0.21)小時。對照組、觀察組資料可比。
對照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療,每天服用1次,每次的劑量是20 mg,治療半年。
觀察組則采取瑞托伐他汀治療。每天服用1次,每次的劑量是10 mg,治療半年。
比較兩組疾病療效;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圍的時間、心功能改善2級的時間;治療前后患者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不良反應。
顯效: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恢復正常,癥狀體征消失;有效: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等改善50%以上;無效: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改善的幅度低于50%??傆行?顯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SPSS 16.0版本處理并進行x2、t檢驗;P<0.05說明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有更高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療效比較 [n(%)]
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變化幅度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血脂相關指標、左室功能指標、超敏C反應蛋白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期 TC(mmol/L) LDL-C(mmol/L) TG(mmol/L) 左室射血分數(shù)(%) 超敏C反應蛋白(mg/L)觀察組 37 治療前 6.61±0.56 4.71±1.07 2.68±0.91 36.13±2.96 13.25±3.21治療后 3.25±0.16 2.45±0.58 1.42±0.58 52.51±3.21 2.19±0.21對照組 37 治療前 6.62±0.48 4.68±1.02 2.67±0.79 36.14±2.58 13.22±3.18治療后 4.58±0.12 4.89±0.61 1.77±0.43 45.72±3.53 6.14±2.11
觀察組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圍的時間、心功能改善2級的時間和對照組比較有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相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對照組、觀察組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圍的時間、心功能改善2級的時間比較(±s,周)
表3 對照組、觀察組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圍的時間、心功能改善2級的時間比較(±s,周)
組別 例數(shù) 血脂降低至正常范圍的時間 心功能改善2級的時間對照組 3 7 7.3 9±2.2 5 8.2 3±1.5 6觀察組 3 7 5.5 6±1.4 5 6.1 3±0.2 1 t 6.8 6 8 6.0 1 1 P 0.0 0 0 0.0 0 0
表4 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比較 [n(%)]
他汀類藥物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在過去的臨床實踐中,他汀類藥物在早期預防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肯定,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了調(diào)節(jié)血脂平衡外,也有抗炎、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和穩(wěn)定斑塊等作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3-4]。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臨床實踐中兩種廣泛使用的他汀類藥物。瑞舒伐他汀具有低代謝率和高肝選擇性,有較好的調(diào)節(jié)脂質平衡作用,相對于阿托伐他汀其用藥劑量更少,可更好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抑制心肌纖維化,穩(wěn)定斑塊,抑制炎性細胞浸潤,還可更好調(diào)節(jié)血脂,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5-6]。
本研究顯示瑞托伐他汀治療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