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 黃昭彥 鄭春華
【摘 要】本文論述“對分課堂”模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應用,分析“對分課堂”模式在實踐應用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引導組織能力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不能充分地借助現(xiàn)代技術手段開展線下自主學習討論與交流、教學班級和人數(shù)規(guī)模過于龐大等問題,提出改進策略:改革和完善學習考核的實施過程與評價體系,促進和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課堂實踐等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課堂設計形式,增進師生互動交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 ?對分課堂 ?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134-03
“對分課堂”是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博士、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于2014年提出的一種原創(chuàng)性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其將課堂教學過程從時間上清晰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講授(Presentation)、內 化 吸 收(Assimilation)和 討 論(Discussion),分別簡稱為P、A、D,因此,“對分課堂”也稱為PAD課堂。它的核心理念是在強化學生的個性化吸收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后有一周時間自主安排學習,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本課題組在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2017級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實踐和運用“對分課堂”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促進新興教學模式的改革,仍需對其的應用研究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一、“對分課堂”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我國高校積極探索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教育教學方式,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的“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模式。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問題,使得教學的實效性不足?!皩Ψ终n堂”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模式,很好地體現(xiàn)了和實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目標追求。其在實踐運用的過程中也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價值:一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思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學習的懈怠性和被動性??萍紩r代的信息傳播范圍廣、頻率快,當代大學生是一群“思維活躍、個性彰顯、自由奔放”的群體,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適用于當前,“對分課堂”模式的提出,更強調提升能力是教育的本質。二是有利于提升教學實效性。“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既發(fā)揮了教師的引導、講授的作用,又給學生留有探索知識的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知識構建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二、“對分課堂”模式在“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的實踐運用與反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本課題組的每位老師在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任課,為更好地研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按照課程內容劃分不同的實踐對象和階段。筆者選取了2017級和2018級的部分應用本科教學班“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內容進行實踐運用,實踐的對象是大一新生,他們具有學習活力足、好奇心強、自我表現(xiàn)欲高等特點,更適合于或傾向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配合。首先,任課教師在上課前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發(fā)放和展示教學知識點,以便于學生在課后隨時了解課程要領內容和學習的主題。之后,根據(jù)2017級和2018級應用本科班不同的教學課時安排著手實施,2017級是每周1次課2課時,2018級是每周2次課4課時,相對來說,2018級本科課程安排時間較為充分和連貫。兩屆學生的第一周第一節(jié)課由教師講授學習的步驟和方式,第二節(jié)課則以問題的導入側重點講授課程內容,第二節(jié)課前20分鐘則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討論主題和方向,布置課后任務,主要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形式多樣。完成過程中可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先行留言或討論,建立交流討論區(qū),學生可根據(jù)相關主題進行探討,或上傳表達個人觀點的視頻等。第二次課第一節(jié)課前25分鐘,由學生展示分組探討的結論與成果,最后進行15分鐘教師總結,點評優(yōu)秀成果,師生互動,強化和概括知識點。
三、存在的問題
在為期一年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與實踐下,產(chǎn)生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負擔減輕,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課堂活躍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形式生動活潑。但是,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反饋和教師教學感受的調查與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對分課堂”模式在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的實踐應用中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教育的目的是啟發(fā)智慧,發(fā)掘受教育者的腦力和能動性?!皩Ψ终n堂”的核心理念是鼓勵思辨,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自主學習,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自主學習,都面臨“逃課率高”“參與度不足”等現(xiàn)象。調查發(fā)現(xiàn),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和參與動力不足的原因有:57.5%的學生認為“課程實用性不強”,45.1%的學生認為“理論枯燥、抽象無法吸引”,53.4%的學生認為“課件形式,講授形式不夠新穎、生動”。因此,“對分課堂”的教學設計應當以提升學生參與度、增進學習吸引力為主題。只有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有效地實施與開展教學。
(二)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皩Ψ终n堂”教學對教師的作用和角色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它提倡教師對課程進行精要掣領式的講授,教師知識儲備應足夠扎實、豐富,還需要良好的教學藝術和技巧。教師需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討論交流進行把控,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較能應付自如,尤其教學講授環(huán)節(jié)若時間把握不當,或問題切入點針對性、典型性、詮釋性不強,即不能由淺入深地進入理論講授,教師無法實現(xiàn)課堂的引導、組織、調控的作用。例如“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中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切入問題“人是什么”和“人生觀是什么”,則會產(chǎn)生不同的講授內容與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