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玲
(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床邊CRRT治療心腎綜合征患者35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41~78歲,平均(59.3±5.5)歲。因急、慢性腎衰入院患者22例,因急、慢性心衰入院患者13例。患者資料無特殊性,且患者和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均接受床邊CRRT治療,擬定護理干預措施包括患者信息收集、病情跟蹤、合并癥處理、并發(fā)癥預防四個方面。
①患者信息收集。急、慢性腎衰以及急、慢性心衰均可能存在多種病因,且部分患者因獨立性因素致病,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首先要求了解患者的各類信息作為依托。包括患者原發(fā)疾病、常規(guī)體征指標、主要異常指標等。完成信息收集后,將其生成電子檔案,詳細記錄患者姓名、病情等內容,并在后續(xù)治療和護理中實時予以更新。
②病情跟蹤。CRRT治療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實時進行病情監(jiān)測,重點內容為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如患者動脈壓未出現(xiàn)上升,或出現(xiàn)下降情況,可更改治療參數(shù),減少脫水量。其他異常情況,也要求快速察覺并分析原因、及時處理。
③合并癥處理。部分患者年齡偏高,合并癥較多,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也要求通過有效護理予以應對。高脂血患者血液的粘稠度較高,流動性差,可能于穿刺部位形成血栓,甚至堵管,要求在護理活動中進行實時監(jiān)測,在穿刺前適當活動穿刺部位關節(jié)、按揉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并準備低分子肝素進行凝血問題應對。
④并發(fā)癥預防。床邊CRRT治療心腎綜合征,可能出現(xiàn)感染、凝血障礙、血壓波動、滲血等諸多并發(fā)癥,要求針對其發(fā)生原因做好應對。
對比患者護理前后的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并了解并發(fā)癥控制情況。并發(fā)癥包括感染、凝血障礙、血栓等。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患者各指標均出現(xiàn)改善,見表1。
表1 患者護理前后的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s)
表1 患者護理前后的動脈壓、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s)
時間 n 動脈壓(mmHg) 血氧飽和度(%)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治療前 35 62.8±7.4 95.5±2.7 24.6±1.8 114.4±8.7治療后 35 85.1±6.6 98.1±1.5 21.2±1.4 84.7±5.4 t/x2—11.904 12.217 7.101 14.558 P—<0.05 <0.05 <0.05 <0.05
護理過程中,共發(fā)生4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43%。一例患者動脈壓出現(xiàn)下降,調整工作參數(shù)、減少脫水量后,動脈壓恢復。一例患者出現(xiàn)凝血、堵管問題,變更穿刺位置,選取較粗大的靜脈血管后,問題消失。兩例患者出現(xiàn)輕微感染,變更穿刺位置,給予外用藥用后,感染癥狀得到控制。
心腎綜合征多見于中老年患者群體,但如果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腎功能不全癥狀,也可能于30歲以下發(fā)病[1]。臨床將心腎綜合征分為六種亞型,從疾病治療的角度著眼,均強調快速改善患者體征指標,穩(wěn)定病情,這使得床邊CRRT治療得到廣泛重視,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常規(guī)護理一般重視了解患者病情進展,在并發(fā)癥的預防上并不理想[2]。我院引入護理干預理念予以應對,擬定患者信息收集、病情跟蹤、合并癥處理、并發(fā)癥預防四條措施。
綜上所述,CRRT治療心腎綜合征的護理,強調實時了解患者病情和體征態(tài)勢,針對重點指標進行全面護理,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時也能控制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