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波,付 麗,王鑫鑫,蘇艷梅,劉麗娜,劉春艷
(大慶龍南醫(yī)院齊齊哈爾醫(yī)學院附屬第五醫(yī)院,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女性分娩是一個自然生理過程,在此期間,產婦機體情緒、心理狀態(tài)均會發(fā)生改變,因分娩疼痛、角色轉換等因素,產婦易出現(xiàn)煩躁、抑郁等負性情緒,這對其自身康復與新生兒喂養(yǎng)等均有不良影響[1]。為幫助產婦獲得更好的護理效果,我科在2018年為部分產婦開展舒適護理模式,并將其效果與常規(guī)護理方案進行對比,現(xiàn)匯報如下。
選取2018年7~2018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產婦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共計110例。產婦年齡22~40歲,平均(27.9±3.6)歲;孕周37~42周,平均(39.4±0.8)周;經產婦39例,初產婦71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產婦分為實驗組(n=55)與參照組(n=55),二組產婦的資料數(shù)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產婦予以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則予以舒適護理模式,實施如下:
舒適環(huán)境護理:為產婦創(chuàng)建安靜、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將溫度控制在20~25℃范圍內,濕度以50%~60%為宜,調整好光線,每日均要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并要做好病房清潔、消毒工作。叮囑家屬不要大聲喧嘩,護理人員在走路、關門時也要盡量降低音量。
舒適心理護理:產婦因疼痛、身體不適、缺乏喂養(yǎng)知識等因素,常出現(xiàn)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主動與產婦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分析負性情緒的產生原因,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其排解不良情緒、適應母親角色。
舒適分娩護理:分娩前,護理人員要對產婦進行訪視,叮囑產婦不必過于緊張,告知分娩流程、配合要點、呼吸方法等。分娩過程中,在宮縮間歇可為產婦準備食物,補充體力;分娩過程中不斷詢問產婦的感受,對其進行鼓勵。分娩之后,協(xié)助產婦取舒適體位,可對腹部進行適當按摩,以促進子宮收縮、減輕痛感。
舒適生活護理:及時為產婦更換被汗液、血液污染的衣服,保持皮膚清潔,并要做好會陰部的清潔護理,預防泌尿感染及傷口感染。為產婦制定科學、營養(yǎng)的飲食計劃,叮囑家屬在烹飪時,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增強產婦食欲,有助于泌乳及機體恢復。
①VAS評估值:以產后第2 d、4 d為評估時點,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產婦的疼痛度進行評估,最低分為0分表示無痛,最高分為10分表示劇痛[2]。
②SAS評估值:以產后第2 d、4 d為評估時點,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產婦的不良情緒進行評估,評估值越高表示焦慮情緒越顯著[3]。
將研究所得數(shù)據錄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以t值、x2值對計量資料(±s)和計數(shù)資料(n,%)的比較結果進行驗證,當P<0.05時說明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產婦在產后第2 d、4 d的VAS評估值和SAS評估值均低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二組產婦產后的VAS、SAS評估值對比(±s,分)
表1 二組產婦產后的VAS、SAS評估值對比(±s,分)
注:*表示與參照組對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V A S S A S產后2 d 產后4 d 產后2 d 產后4 d實驗組 5 5 2.3 2±0.4 6*1.2 4±0.1 9* 4 4.1 2±2.5 4*3 8.8 5±1.3 4*參照組 5 5 3.4 5±0.5 0 1.9 2±0.3 3 4 9.3 9±2.6 0 4 3.4 1±1.6 2
舒適是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目前在各科臨床中的應用均比較廣泛。產科是一個特殊科室,在圍產期,產婦的身心狀態(tài)均會有較大的起伏,臨床對其不僅要做好分娩護理,還要對產婦的身心感受、舒適度加以重視。我科主張為產婦開展舒適護理模式,從環(huán)境、心理、分娩、生活幾個方面著手,對護理措施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在產后2 d、4 d時的VAS評估值與SAS評估值均低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舒適護理的開展效果較比常規(guī)護理更為顯著。
綜上,在產科臨床中開展舒適護理模式,對提高產婦身心舒適均有積極幫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