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軍
5月初,江西上饒第五小學10歲的男孩劉某宸,被同桌的父親持刀刺死,兩個家庭,就此破碎。
“校園霸凌”,又一次以最極端的方式,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僅僅在8個月前,浙江瑞安隆山實驗小學,也發(fā)生過學生父親持刀殺死10歲男生的兇案,事件起因,依然是“校園霸凌”。
百度檢索“殺害小學生”,相關搜索結果高達1,670,000余條,而“校園霸凌”的搜索結果,更是達到了2,950,000條。
每一條的背后,都寫著“悲劇”兩個字。它們,本來都應該可以避免發(fā)生。
我還在念初中的時候,也曾親眼目睹過“校園霸凌”,只不過,那時“校園霸凌”這個詞還沒有誕生。
一位郭姓同學,仗著自己的個頭兒比全班同學都高,時常在班里欺負他人,而一位家境較好的李同學更是被他屢屢勒索。起初是五角一元,隨后是十元八元。當某次這位郭同學向李同學勒索的數(shù)額漲到50元時,對方終于承受不住了。1992年,我母親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45元。
我永遠記得那個夏天的午后,李同學手持一把剁排骨的小斧頭,在炎炎烈日下繞著教學樓追砍郭同學的場景,他一邊跑,一邊高喊:“我殺了你!我殺了你!”
如果不是聞訊趕來的兩位體育老師攔下了李同學,郭同學非死即殘。
這件事被校方迅速掩蓋了下來,所有當時在場的同學接到的訓示是,如果有誰敢把這件事說出去,將被學校開除。
那時沒有互聯(lián)網,沒有自媒體,連“校園霸凌”這個詞都沒有。有的,是擔心事件一旦曝光會遭到市教委調查的校方,和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理念的一群懵懂少年。
這件事最終的處理結果,是校方勸退了涉事的兩名同學。也許,在校方看來,把這兩個不安定因素從學校清除后,校園又將重獲寧靜祥和與朗朗書聲。校方不知道的是,郭同學之所以敢在年級里飛揚跋扈,是因為他在職高部認了一位“大哥”,他從李同學那里勒索的錢財,大部分都給了他的那位“大哥”。
郭同學離開后,那位大哥迅速在年級里又找了一位“小弟”,繼續(xù)尋找合適的獵物。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學乖了,不再張口就要50元的巨資,始終維持在一兩元的水平。
“你們把錢給我,以后我大哥保護你們?!蹦俏焕^任者對被他勒索的同學們說,“在咱們這一片,我大哥好使?!?/p>
沒有人反抗。1元錢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也就是兩頓早餐不吃。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位李同學也被學校勸退了。
2012年,初中同學聚會時,有人忽然說:“還記得咱們班的郭某某嗎?他死了,車禍?!?/p>
“那姓章的(當年職高部的那位‘大哥)呢?”
“早被判刑了,都進去有3年多了?!?/p>
短暫的冷場后,那些曾被欺負過的同學,都長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