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潛穎
【摘要】小學低學段語文的“看圖寫話”,主要是通過一件具體的內容圖像進行,小學生需要從中獲知事件內容,并進行不同程度的潤色加工。但從教學實際中得知,大部分小學生在“看圖寫話”方面的輸出質量較低,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學生對“圖”的把握度不足,難以有效把握圖片內的重點信息,難以借助圖片基礎內容發(fā)揮想象,難以對圖片進行流暢表達。針對此,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望有效提高小學低學段語文“看圖寫話”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小學低學段;看圖寫話;教學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求,“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看圖寫話,是寫作訓練的基礎階段,在相對全面的角度鍛煉了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從看圖表達的淺層寫作進入到有感而發(fā)的高階寫作。
一、逐步深入,抓住圖片重點
“看圖寫話”常常出現了一個問題,便是主題的偏差、內容表達的毫無章程,整篇話語看上去是單獨的一個個句子,嚴重影響了整體的寫作質量。針對此,教師在“看圖寫話”教學中,首先需要引導小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逐步的深入觀察,抓住圖片中的重點內容。
低學段中,對圖片的逐步深入觀察常用的手段便是“先整體,后部分”?!跋日w”,意為關注圖片的整體事件動向,“后部分”則是其中的細節(jié),如時間、表情、人物等等。如《廣場上的晨練》這一圖片,從整體角度入手,小學生獲知的第一個關鍵信息點是“很多人在廣場上”。整體信息獲取后,還需要細節(jié)內容填補深化,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關注圖片上的細節(jié),例如時間、人物動作等。時間的表達,可以通過高掛的太陽而得知,這圖片是早上時分;人物動作則分為三個主體動作——看書、騎車、散步。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便是全圖的內容——晨練。按照“先整體,后部分”的看圖思路,能夠快速發(fā)現圖片的主體表達。但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幫助小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深入觀察,以更為快捷有效地抓住圖片的重點信息。針對低學段的“看圖寫話”,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是最為根本的要素。教師可以在每一次練習時要求學生優(yōu)先尋找此四要素,以形成良好的看圖習慣。再如圖片內容顯示,時間為早上,人物為女生、男生、老人,地點是廣場上,事情則是各做各事,將這些信息內容組合起來,使圖片的主題表達準確無誤。
二、以靜化動,發(fā)揮充分想象
圖片重點信息獲取完成后,還需要小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潤色深化,以此拔高寫作整體。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重點引導小學生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將圖片內容想象成動態(tài)的內容輸出。圖片是靜態(tài)的二維呈現,但是在個人想象力的加工之下,能夠在此圖片的基礎上衍生出它的前后環(huán)節(jié)、細節(jié)內容,具體如圖片中事件的未來可能、人物的心理動態(tài)等等。
例如在圖《掏鳥窩》中,圖片的靜態(tài)顯示為一位小朋友在樹上掏鳥窩,另一位小朋友在樹下指起手指,但是圖片中他們的內在心理情緒、事情的前因后果還是相對缺失。此時,教師便需要引導小學生關注,充分發(fā)揮個人想象力,思考圖片背后的動態(tài)因素。教師可以直接以提問形式引起小學生關注:“同學們,我們可以在圖片上看到一位小朋友在掏鳥窩,但是他為什么會上去掏鳥窩呢?”教師拋出了一個問題,小學生自然會隨著問題積極思考,是“因為好玩”“因為怕小鳥在樹上摔下來”等等。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一個角度,如“因為好玩”再進一步引導小學生思考“另一位小朋友是如何勸說的”,這是針對性的想象思考,從“好玩”的角度出發(fā),勸說就應該是“我們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時貪玩而打擾了小鳥”。對話內容想象完成后,最后的故事是怎樣的呈現結果,此環(huán)節(jié)的想象便是最后的預期,小學生從前面的內容條件,順勢而知爬樹的小朋友會乖乖聽話下來,不再掏鳥窩,做一個愛護小動物的好孩子。人物的細節(jié)想象、故事的前因后果想象已經完成,寫作的內容便可自然而出。
三、引導開口,語言流暢表達
關鍵信息獲取、想象信息獲取,是“看圖寫話”的前期準備,小學生需要在這些資料的支持之下才能夠開始正式寫作。就作文教學而言,語言的表達應當體現出寫作的要點,結合具體的圖畫作文題材,讓學生從圖畫素材以及技巧上獲得有益的啟示。正式寫作進行前,教師還應充分發(fā)揮“看圖寫話”的價值,引導小學生開頭,進行語言的表達。此模式,一方面是基于低學段小學生識字不全的局限原因,在書寫上常會因為字的不會寫而阻礙了寫作;另一方面,則能夠鍛煉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口頭表達理順寫作思維,將單獨的句子流暢表達出來。教師在此課堂教學訓練中,可以先以直觀提示的方式告知小學生,在表達中需要完成“因為什么——做了什么——心理或神態(tài)表現——最后結果”四大主體部分。小學生會在教師的提示之下整理信息,更有信心進行口語表達,而不再像過往一般毫無章程、毫無節(jié)奏地隨便而說而寫?!澳サ恫徽`砍柴工”,重視口語的先表達正有此效果。
綜上所述,“看圖寫話”,對低學段小學生而言,是難點、是重點,不能輕視。作為合格的語文教師,需要不斷發(fā)現小學生的“看圖寫話”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堅持而行?!翱磮D寫話”,從技巧層面入手,抓住關鍵信息點、發(fā)揮個人想象力,利用口語流暢整體寫作思維,這樣才能夠最為全面高效地提升看圖能力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愛紅.小學語文“開放式”看圖寫話——論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名師在線,2019(1).
[2]羅琴.探究小學語文看圖寫話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