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瀾
摘要:泰州地處江蘇東部,三水(長江、東海、淮河)交匯之處,區(qū)位優(yōu)越,其方言是吳語與淮語的過渡語言,屬于官話中的江淮方言區(qū)。本文通過觀察、描寫生活常用或慣用語,探究了泰州方言疑問語句的句義及語法結(jié)構(gòu),以期為泰州方言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關鍵詞:泰州方言;疑問代詞;“個+X”疑問句
泰州地處江蘇東部,三水(長江、東海、淮河)交匯之處,區(qū)位優(yōu)越,擁有“水陸要津,咽喉據(jù)郡”之美名;2100多年的建城史,享有“儒風之盛,夙冠淮南”之雅稱。明代陳第指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zhuǎn)移,亦勢所必至?!碧┲莘窖哉凵淞嗽摰貐^(qū)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特征及風俗文化。
《左傳》曰“秋,衛(wèi)侯會吳于鄖,公及衛(wèi)侯、宋皇璦盟,而卒辭吳盟。吳人藩衛(wèi)侯之舍……衛(wèi)侯歸,效夷言”。杜預注“鄖,發(fā)陽地。廣陵海陵縣東南有發(fā)繇亭”。這說明,當時的海陵縣即現(xiàn)在泰州以東地區(qū)說的話系仿效吳語。永嘉南渡,大批北方移民南遷,在古海陵設置僑治縣,由于人數(shù)較多,且比較聚集,所以當時本地土語漸漸被中原漢語所同化,由吳語向江淮方言過渡??傮w而言,泰州方言是吳語與江淮官話(淮語)的過渡語言,屬于官話中的江淮方言區(qū)。
泰州方言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而又復雜的方言體系,但她與僅一江之隔的吳語相比,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通過觀察、描寫生活常用或慣用語,探究泰州方言疑問語句的句義及語法結(jié)構(gòu),力求真實展示泰州原居民淳樸自然、安居樂業(yè)的百姓生活。[1]
一、泰州方言中疑問代詞[2]
問時間:用“甚的時啊、多刻啊、幾時啊、哪點啊”表示“什么時間”,可用于已發(fā)生或未發(fā)生事件時間的詢問,具體或模糊時間均可;當與對方確認已發(fā)生事件時間時,常帶有一定的懷疑語氣。
問地點:用“哪哎、哪塊啊、哪下、哪的呀”表示“哪里”,“哪哎、哪塊啊”用于詢問人對所問事物所處的地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大概方位的詢問,回答的位置可以是較大范圍;“哪下、哪的呀”一般用于詢問人對所問事物已知曉大概方位的情況,回答的位置應該是比較精確的。
問人物:用“哪個啊、甚的人”表示“誰”?!澳膫€啊”用于普通選擇疑問,一般已知大概人選;“甚的人”用于詢問者對于詢問對象懷有強烈的好奇心,十分關注或有防范、警惕的心理。
問事物:用“甚的搞在、啥的搞在、甚搞在”表示“什么東西”,一般用于詢問對事物屬性、特征一切未知情況。
問原因:用“怎嘀呀、怎么啦、怎搞的、甚妮說向、為的哪家”表示,“怎嘀呀、怎么啦”相當于普通話中的“怎么、為什么”,用于詢問原因或理由;“怎搞的、甚妮說向、為的哪家”一般用于對事件因果關系疑惑不解,或與詢問者所預期的結(jié)果不同所表示的追問、質(zhì)問、質(zhì)詢,語氣帶責備的口吻。
問目的:用“做甚呢、弄甚呢、怎弄向”表示“目的是什么”,“做甚呢、弄甚呢”詢問目的,語氣帶有責備的底氣,詢問時一般語速較快;“怎弄向”語氣相對平緩。
問數(shù)量:用“都少、幾”詞匯,“都少”與普通話“多少”相當,地方書面語言或報告時常用;“幾”在使用時一般要加量詞,“幾+量詞”的結(jié)構(gòu)更口語化,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
問程度:用“咋樣、甚妮樣子、甚妮程度”表示,“咋樣”與普通話“怎么樣、進展如何”相當,用于一般詢問,表達語氣平和;“甚妮樣子、甚妮程度”用于較輕松幽默的詢問事件進展情況,包含一絲調(diào)侃意味,以達到營造和諧的對話氛圍目的。
二、泰州方言中“個+X”疑問句
泰州方言的疑問句與普通話一樣,有四種:選擇問、特指問、是非問和正反問,其中正反問與普通話區(qū)別最大,主要表現(xiàn)為其正反問有著明顯的口頭標記“個”[3]。
“個+X”表述:(1)表示未然事件,用“個+V+啊/啦/呀”表述,如:個來?。浚▉聿粊??)、個會唱歌啦?(會不會唱歌?)。(2)表示已然事件要不要持續(xù)或繼續(xù),用“個+V+待/嗲”表述,如:個吃待?(已經(jīng)吃了,問還要不要繼續(xù)吃?)、個洗頭嗲?(昨天洗過,今天還要不要洗?)。此類問句要回答“V”或“不V”,不能用“是”或者“不是”回答。
“個曾”表述:“個曾”相當于普通話中“某動作是否已發(fā)生”,表示已然狀態(tài)的詢問。如:你個曾吃過飯?(你吃過飯沒有?);在老派泰州方言中,“個曾”兩個語素連續(xù),讀作“逞”,如:水逞熱呀?(水熱了沒有?)。
“個是”表述:“個是”相當于普通話中“是不是”,疑問語氣帶有傾向性。如:他個是又喝醉了?(他是不是又喝醉了?)、明天你個是吃過早飯就去?(明天你是不是吃過早飯就去?)[4]
方言是種熟悉的味道,是份淡淡的鄉(xiāng)愁,是烙在靈魂上永不褪色的家鄉(xiāng)印記,無論天涯海角,一句方言即可成為共振的語言秘碼。本文著重探究泰州方言疑問句表達,歸納總結(jié)疑問代詞使用,分析地方特色的“個+X”疑問句語義語境,以期為泰州方言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李晏墅.泰州文化[M].鳳凰出版社,2014.
[2]顧倩.海安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探究[J].文化研究,2018(4).
[3]丁青.泰州方言中正反問的句法語義分析[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6(3).
[4]張盛瀾.泰州方言中的“個+X”語法現(xiàn)象考察[J].語文學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