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熠 閆小星 彭文文
摘 要:藤家具最顯著的造型特點是線型豐富,曲直相宜。因其材性的特點,藤家具可以展現出直線、曲線、環(huán)形等各式各樣的形態(tài)特征,生動而柔美。不同的線形表達融合在家具中,使家具富有美感,帶來視覺的良好體驗。
關鍵詞:藤家具;結構;造型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環(huán)境問題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因此返璞歸真的家居自然之風逐漸興起。在家居方面,以竹藤作為材料制作而成的家具也因其貼近自然、生態(tài)環(huán)保而深受大眾喜愛,藤家具的價值也在被發(fā)掘中提升。
1 材性
藤自然環(huán)保,具有很好的透氣性,比較慢的熱傳導性和冰涼清爽的手感,在夏日酷暑難耐時具有良好的降暑作用,起到安神定氣的功效。[1]用于家具方面的藤材料經過嚴格的加工與把控,經歷過蒸煮、干燥材料、漂色、防止霉變和消毒滅菌等工作步驟;具有較長的使用年限,堅固而耐用,還能夠實現生物的降解,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理念。由于藤條里面有許多氣孔,所以便于彎曲,達到任何想要的弧度,在造型上具有更豐富的可塑性和創(chuàng)新性。藤材料的外表面通常比較粗糙,附著較多的刺,因此在進行加工的時候,需要打磨和處理原材料使其光滑;打磨完成的材料需要進行蒸煮,蒸煮過的藤料具有防蟲防霉的功效。[2]
2 結構
2.1 框架形式結構
市面上的藤家具多數是框架結構,在這個基礎上附加其他的裝配結構。由于藤家具的框架部分同時也是主要的受力部分,因此框架的形式是否合理會直接對家具的穩(wěn)定性產生影響,[3]與使用者的安全也密不可分。用來制成框架的藤條經常需要彎曲甚至是扭曲、接長(通常是應用企口或者圓榫來接合)、拼寬或是并料(將兩根或者是兩根以上的藤條沿著徑的方向連接,目的是增強藤類家具的框架造型美以及受力的強度)等處理工序。
2.2 連接形式
框架結構的連接辦法通常有以下幾種:釘的接合、榫的接合、膠的接合、木螺釘的連接、連接件的接合、包接以及纏接等。一件完整的家具通常需要將好幾種連接方法綜合起來應用,根據家具部位的不同,運用最合適的連接方法。目前釘接合、纏接和木螺釘接合是應用得最多的結構連接辦法。[4]藤家具的結構連接方法相對而言較為單一,基本都是不可以拆裝的結構,深入理解藤家具的結構對其結構和加工工藝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
2.3 裝飾結構
藤家具的框架除了連接以外,在組裝其他的構件之前,還可以對其適當地裝飾,常用到的裝飾辦法是纏扎。纏扎的方法多種多樣,經常使用到的纏扎的紋樣有素纏、單筋纏、雙筋纏和雷文纏等。
3 造型
藤莖的斷面一般是圓形或者橢圓形,直徑大小不一,因此利于展現藤家具的藝術魅力。
藤家具最顯著的造型特點是線型豐富,曲直相宜,不同的線形表達融合在家具中,使家具富有美感,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縱觀人類家具設計的先例,藤材總是被認為是家具中的點睛之筆,例如貝倫斯的餐椅、查里奧的靠背椅和威格納的孔雀椅等,都展現了藤家具的多變性與可塑性。[5]
4 藤家具存在的相關問題
第一,藤家具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過長時間,會容易導致家具干燥、形狀尺寸改變、顏色褪去、角度彎曲、出現裂痕、不緊固和脫節(jié)的狀況。
第二,藤編家具表面由于有較多縫隙,因此容易存灰,清理起來不是很方便。
第三,就目前而言,竹藤的加工工藝還相對陳舊,生產效率不高。
第四,藤家具在造型創(chuàng)新方面尚欠缺,且市場上對于藤家具的定價較為混亂,缺乏有效的市場監(jiān)管。
5 解決方法
第一,盡量避免將藤家具置于太陽下暴曬;研發(fā)可防止藤家具損壞的表面涂料等。
第二,改進更具有效率和質量的加工工藝,使藤家具的生產能夠效率化、標準化,實現機械化生產,使生產這類家具的成本下降,能夠更好地面向市場。
第三,組織建立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并制定相關的行業(yè)標準,加大對藤家具研究的支持與投資。
6 結語
藤家具在我們國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家具,藤類家具實現了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的高度統(tǒng)一,在現今的家具市場上吸引著顧客的購買欲,具有較大的競爭力。我們國家的藤家具在海內外均廣受歡迎,給人們的日常家居生活帶來樸素而清新、幽雅而恬靜的自然田園氣息,藤家具業(yè)散發(fā)著無盡的生機與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翟文翔,顧顏婷.淺談禪宗文化與竹藤家具[J].家具,2017(3):67-69+81.
[2] 顧顏婷,吳智慧,張繼雷.藤家具用單葉省藤藤條順紋抗拉性能比較[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5,29(3):105-108.
[3] 張雨湉,陳芝賢,費本華,吳智慧,陳紅.中國不同地域竹編工藝的發(fā)展現狀[J].世界竹藤通訊,2018,16(06):37-41.
[4] 張穎泉,吳智慧.中國古代藤家具的形態(tài)挖掘及特征提取[J].包裝工程,2017,38(12):110-115.
[5] 方曉陽,徐偉.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家具設計理論研究概況[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8):18-20.
作者簡介:李思熠(1998—),女,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閆小星(1981—),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染色與涂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