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超
1987年,高考的這一年,當我拿到368分的高考成績單時,眩暈了很久。第一感覺就是這輩子完了,再也走不出黑土地,走不出小山溝了……
沒辦法,為了生計,我來到村磚廠干起了搬磚的活計。每天天剛放亮,我就和工人們一起,窯外脫坯、推磚,窯內(nèi)碼磚、燒磚,一天下來,造得全身都是灰土狼煙,直到天黑才可以回家。回到家里累得躺下就睡著了。其實,累一些不算什么,最受不了的是那些人的鄙視:“高中生,真不中。”堅持了一個多月,實在是受不了了,最終放棄了這份工作。
盛夏時節(jié),正是瓜果梨桃成熟之際。我將家里閑置的兩個大筐固定在自行車的后架上,然后深入村屯倒騰起水果生意。剛開始,騎著自行車走了一上午也張不開嘴,沒辦法跑到一個沒有人員往來的空曠地帶扯起嗓子大喊:“賣香瓜啦,賣水果了……”喊了一上午,終于在進入村屯時張開了嘴。賣瓜中,熟悉我的人,對我指指點點,好像我做什么壞事一樣。更有甚者,指著我教育身旁的小孩說,千萬不要像這小子學習,大學沒考上,書白念了不說,還倒騰起爛瓜爛棗兒了。每每聽到這些議論,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十一過后,正是秋收時節(jié)。家里的玉米、高粱需要收割了。每年的秋收父母都累得不行,今年,正是我大顯身手之際。每天,我趕著馬車行走在家里和大地之間,依然是一個“合格”的車老板兒,趕著馬車有模有樣的。駕車的是屯子里的一匹最烈性的棗紅馬,被我馴服得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在我面前如同羔羊。母親說,過去愁的農(nóng)活,今年不用費心了。當教師的父親為我的人生擔憂,多次詢問我對未來的想法。一個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的毛頭小子,對未來能有什么想法呢?此時已是入冬時節(jié),正是征兵時刻,我決定當兵去,也許在軍營這所大學校能闖出一條出路……對一個毫無背景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高考的失敗,似乎輸?shù)袅宋宜械那巴竞托判?,但我從骨子里并不是一個甘于被命運捉弄的鄉(xiāng)下小子,我決心要學會善待失意,權(quán)當是人生路上的又一次緩沖,走出人生的低谷,去贏得一片天空。故而才有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熱血澎湃和“不自量力”之舉。
十八歲,帶著一顆赤誠的心,我告別了辛勞的父母,參軍來到綠色的軍營。晚上利用在學校所學到的文化知識撰寫文章。餓了,啃幾口涼饅頭;渴了,就喝幾口自來水;困了,就用左手砸右手……盡管每次收到的都是退稿信,但始終沒有放棄我的目標。經(jīng)過幾個月的鏖戰(zhàn),我從千余名士兵中被選拔出來,調(diào)到守備師部當了一名宣傳報道員。
我一有空兒就鉆進師部圖書室,時間長了,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收獲,頭腦靈活了、眼界開闊了、心里亮堂了,寫作水平也一路飆升。從此,我充分發(fā)揮我的寫作特長,先后立功、入黨、提干,先后發(fā)表的文章幾百萬字。
美術(shù)插圖:李兆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