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佳
摘 要: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在具體的水彩畫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第一、學生對水彩畫的審美理解不夠深入。第二、寫生能力不足。第三、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過于依賴網絡圖片。第四、繪畫材料的運用過于單一性。第五、對于繪畫形式認識不足。
關鍵詞:水彩畫;教學;藝術創(chuàng)作
水彩畫作為一種外來畫種在中國發(fā)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特別是近三十年來,中國水彩畫發(fā)展迅速創(chuàng)作隊伍不斷壯大,水彩畫家層出不窮,這與高校中的水彩畫教學有很大的關系。近些年為了提升水彩畫人才的培養(yǎng),在一些美術院校和水彩畫家的努力之下,很多美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如:湖北美院、東北師大、哈師大等都已經設立了水彩畫系,建立了一整套完備的水彩畫教學體系,使水彩畫教學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在具體的水彩畫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第一,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水彩畫的審美理解不夠深入,一味地沉溺于玩弄水色技巧,對繪畫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缺少研究,導致畫面缺少深刻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主動的思考和分析,大多是被動的依賴教師的教授,更不會根據自己對繪畫的理解進行深層分析和學習。這就導致繪畫作品的品位和格調單一,畫面中的個性語言和多樣性不足,畫面形式千篇一律。所以教師在水彩畫的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更多的欣賞和分析優(yōu)秀的繪畫作品,主動的體會不同繪畫作品的繪畫背景和審美價值,從中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習到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建立屬于自己的繪畫格調,并不斷充實自己的繪畫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品位。
第二,寫生能力不足導致的對繪畫規(guī)律的認識不足。很多藝術院校都開設水彩寫生課程,水彩寫生是訓練學生的水彩畫造型與色彩能力的重要途徑與手段,要求學生針對繪畫中的光色規(guī)律和造型規(guī)律進行總結和學習,從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的課程。但是在實際水彩畫寫生教學中學生沒有針對性的對繪畫光色規(guī)律和造型規(guī)律進行認真的學習,甚至對于水彩寫生課程不夠重視,導致在以后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只會一味地描摹圖片,不會根據收集來的創(chuàng)作素材進行色彩和造型上的組織、分析、歸納和整理。所以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注重水彩寫生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寫生課程針對繪畫的本質規(guī)律進行強化訓練,為以后的會畫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繪畫基礎。
第三,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過于依賴網絡圖片。以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素材的收集過程過分依賴網絡,很少走到生活中去收集具有生活氣息的創(chuàng)作素材,導致藝術作品脫離生活,品位和格調不高。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面對來源于網絡的圖片不會整理、分析、歸納和對比,更不會根據網絡圖片進行仔細構思,直接進行繪畫和創(chuàng)作,只會對圖片進行描摹,導致繪畫作品既沒有屬于自己的繪畫內容,更沒有屬于自己的繪畫形式,作品質量不高,很多作品既沒有個人的藝術面貌,更沒有時代精神和藝術品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和改變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圖片的習慣,要讓學生走到生活中去,走到大自然中去主動收集繪畫創(chuàng)作素材,創(chuàng)作出反映人們人生活,具有時代特征和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
第四,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于繪畫材料的運用過于單一性。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過于重視傳統水彩畫教學,學生也只會運用傳統水彩畫材料進行繪畫和創(chuàng)作,導致繪畫作品藝術語言單一化。傳統水彩畫材料由于色彩透明亮麗、流動性強,作品的藝術特征一般給人以酣暢淋漓和清新的視覺感受。但是傳統水彩畫材料在眾多繪畫作品中總體體量感受不足,厚重感不夠強烈,其視覺效果導致無法和油畫等畫種進行比較。由于現代繪畫材料,特別是水性繪畫材料的不斷出現和研究導致很多綜合性的水性材料都可以運用在水彩畫之中,這就大大的豐富和拓展了水彩畫的繪畫語言和藝術表現力。所以在水彩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水性繪畫材料進行研究,創(chuàng)作出繪畫語言和繪畫風格多樣的藝術作品。
第五,對于繪畫形式認識不足,導致創(chuàng)作過程中畫面形式過于單一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水彩畫的表現形式也從傳統形式向多樣化轉變,從客觀再現向主觀表現進行轉變,極大地拓展了水彩畫的表現力。在水彩畫的發(fā)展過程中,隨著題材范圍的擴大,內容的豐富,形成了具象寫實、抽象表現、意象表現等多種表現形式。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只會根據素材進行描摹,很少對繪畫作品進行重構、分解和再重構的分析,導致學生的作品風格和樣式十分雷同。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會主動對自己要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不會根據自己作品的需要運用多種繪畫表現形式來表現作品的主題,這就導致學生作品千篇一律,面貌單一。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結構因材施教,有目的地進行創(chuàng)作指導,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多種表現形式和藝術面貌的藝術作品。
綜上所述,當代水彩藝術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創(chuàng)作形式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們應當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針對以上水彩畫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找到適合當代水彩畫教學的新思路,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運用綜合教學手段,才能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力,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品位。
參考文獻:
[1] 吳福珍.當代語境下水彩教學的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8(05):171.
[2] 吳甲明.美術專業(yè)水彩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才智,2018(0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