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潔
摘要:70后作家弋舟將現(xiàn)代城市生活作為自己文本世界的構(gòu)筑中心,以同時代者感同身受的細膩、敏感體察著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生存難題,在“矜重與誠懇”的美學訴求下,強化對所在現(xiàn)實的體認與關注。作品中呈現(xiàn)著城市文明生活對人的規(guī)約與異化,將短篇小說剖析人物精神世界的特質(zhì)與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以綿密而悠長的筆法給予城市生存者以心靈的慰藉與輕撫。
關鍵詞:弋舟 城市 日常生活 逃逸
弋舟的作品中一直存在著“反向書寫”的度向,其精神內(nèi)核與魯迅先生的“反抗絕望”有著相似的紋理。小說中呈現(xiàn)著人之生存所體會到的所有的“人的困厄與人之自由”,生存的所有悖反都在一個場域中相遇,互相指認,互相完整。在城市愈發(fā)成為每一個現(xiàn)代人無法逃避的“流浪場”的今天,城市中的生存成了必須予以足夠觀照的重點區(qū)域。
一、日常生活的沉溺與逃逸
“日常生活”是關于生存的每一步細微的實現(xiàn)。弋舟的作品總是關注當下的生存,日常生活便成為逃不開的敘述對象。與鄉(xiāng)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業(yè)生活剝離后,人們在不分晝夜的城市里馬不停蹄地生活著。城市成為巨大的“廝殺場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場動物性的搏斗。生命以一種徒勞的姿態(tài)面對著疲倦不堪的生活。在弋舟的筆下,日常生活并不那么讓人依戀,感到舒適。城市中日常生活給予的,是粗糲的質(zhì)感以及凹凸的驚人觸覺。光滑的如同一個玻璃球一樣圓潤舒適的生活,無法在弋舟的敘述中探覓到蹤跡。弋舟小說執(zhí)著的理性布局和精巧設置,像是為不休止的逃逸欲望提供一個合理的突圍場景。城市中機械般的日常生活,與人類天性所尋求的“美感”毫無瓜葛。鄉(xiāng)村田野中進化而來的人在內(nèi)心中渴望不被束縛的自由,自由呼喚逃逸。弋舟略帶殘忍地敘述著每個人隱藏的長久壓抑,細致不倦地描摹著每一處固化的狀態(tài);固化意味著失去靈動與發(fā)展的可能性,繼而便無可奈何地成為一種框子、一種規(guī)約,將生存其中的人禁鋼約束。
《所有的故事》《空調(diào)上的嬰兒》《賴以》中,分別講述著一家三位成員的故事。少年的離家出走,沒有確切的理由,一度為“尋父”而出走的心情,在鐵軌傳來的“哐當哐當”的聲響中變得不真切,他是向往著飛馳的自由么,或者只是心中突然生發(fā)的對自己所處生活的“厭倦”。女人在動物園中做著二十七年日復一日的飼養(yǎng)工作,丈夫的失蹤、兒子的死亡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常軌,她二十七年不曾波瀾的內(nèi)心,在一系列的沖擊之下,開始有了波動。曾經(jīng)安靜的如同鶴一般的女人,在暴烈且費勁踢出的一枚游戲幣時,也終于一腳踢破了自己的世界?!栋察o的先生》在離職后,開始如同候鳥一般的遷徙生活:“常年生活在北方,他對自己委身的城市已經(jīng)受夠了?!钡麤]能在任何地方過久地停留,他沉溺于逃離每段生活的快感,最終安靜的先生在窗戶焊著鐵條的警察局,找到了“從未有過的、巨大的安靜”;在這里,他沒再試圖逃逸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無所謂身處何地。
二、敘述的踏實與綿密
弋舟綿密的書寫,使得每一幕日常生活的場景,都帶上了耐實的咀嚼感。《巴別爾沒有離開天通苑》里“天通苑對我而言,是一場格外的優(yōu)待,脫離這份優(yōu)待我會想象自己將從生活的夾縫中掉下去”①?;貧w的指向是一場無盡頭的消耗。逃逸的欲望與穩(wěn)定到有些煩躁的日常生活在精神世界中催生了一場大地震。小邵偷了只貓回來“給我們平庸的生活竊取到了一場振奮人心的逃亡”②?!毒徯獭分?,以機場候機廳為寫作的背景,弋舟將筆下的人物很好地安置在一個巨大的建筑內(nèi),讓其中的人群在保有對未來可能的期待中,消耗當下的每一份激情。旅行算得上是對日常生活的輕微逃逸與顛覆。但莫名而來的“空中管制”,讓一場輕度逃逸再次被規(guī)約化。小女孩的獨特視角,最大化地表達了作品內(nèi)蘊中對日常生活的厭棄。在不經(jīng)世事的孩童眼中,日常生活還沒有被分類、命名。一切都還保有著驚喜與新鮮??稍谛『⒆拥氖澜缋?,日常生活也那么讓人厭倦。爸爸媽媽習慣性的爭吵,模式化的討她開心,以及永遠都在延遲的起飛時間,驅(qū)使著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最終選擇躲進雜貨間,屏蔽掉機場廣播中尋找她的聲音。這是一場逃逸的行為么,漂亮的小姑娘并沒有清晰的認知與判斷,她只是“不想回應”。“有一隊乘客正從擺渡車上下來,沒有誰命令他們,但他們卻自覺地走出了某種秩序,在一道車燈的照射下,宛若一隊正在服著緩刑的囚徒”③,整個機場都是一場被操控的表演,只有她在試圖逃逸?!稌斡镜哪缢摺犯且粓鲎罱K的“撤離”。對日常生活最徹底的逃逸——是死亡。一個高超的游泳者,一個日常生活中樂觀開朗的妻子,在一個平常的日子里,以自己最困難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小說中這樣說道:“一個游泳高手,將自己淹死,這得多費力氣?!边@樣費勁赴死的背后,掩蓋的是對日常生活多么深刻的棄絕。
城市將自己打扮成現(xiàn)代的樣子,引誘著人們來到此處居住生活,沒人會拒絕城市中日常生活的快捷與方便。也沒人能阻擋城市日常生活對生命的異化。高度規(guī)約化的現(xiàn)代文明,讓本源處屬于原野的生命一點點消失野性,麻木且蒼涼。弋舟寫出了這樣的“逆反”,在他的小說世界里,送給每一個期待者久違的“出逃”。弋舟的敘述讀起來總是有些殘忍,他將這世界過于真實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將我們不忍直視的事實一點點解剖給我們看。他不厭其煩地描述著每一個人的細小動作,幽深內(nèi)心。又或者說,這樣綿密與細致才更加適合現(xiàn)代世界的慌亂與夸張,依靠敘述重新喚起對生活毛茸茸的觸覺,在麻木與蒼涼侵入之際,為自己筑起一道城墻。靜下心來,緩下神來,耐實地咀嚼著生活。
三、熟悉與陌生的隱喻
鄉(xiāng)土文明中,“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jīng)常的接觸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④,人們偏重熟悉的人或物,是在找尋一種依靠感。熟悉的世界中,記憶是多余的?!班l(xiāng)土社會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只有軼出于生活常規(guī)的事,當我怕忘記時,方在指頭上打一個結(jié)”⑤?!多l(xiāng)土中國》將“熟悉”與“鄉(xiāng)土”相對應。城市中的社會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jié)合的社會。在城市的生活中,每日都在接觸陌生人,人們恐怕忘記,忘記意味著對日常世界的失控;人們反復地熟知各項條例,各種要求。熟悉成了城市日常生活的負擔,只有陌生感才能與城市生活相契合。一年四季都溫暖如春的室內(nèi),無論冬夏都盛開花朵的盆栽,讓每一天都變得如此相似,沒有了顯見的晝夜交替、四季輪回;缺乏新意與刺激的城市生活,有些干癟,身體的各種感知都被鈍化。弋舟敏銳地體察到了這些城市中的“熟悉”的被異化。于是在他的小說中,弋舟呈現(xiàn)出的各式各樣的“背反”,將死寂努力寫出生機,將歡宴努力寫出殘余。這不是一種唬人的噱頭,它是弋舟的小說世界觀。
正如弋舟自己所言:“這個世界觀很好地安置了世界本身的粗糲和不完整,而后讓他再生般地在虛構(gòu)的世界里變得完整。”⑥“由于文學手段如此不同于通常的說話和認識方式,文學手段‘除去了現(xiàn)實的‘熟悉性,或使其看來陌生了,結(jié)果它們就刷新了我們對于周圍一切的感受”⑦。弋舟擅長的“隱喻”為每一種熟悉都戴上了面具,通過象征與隱喻,俗常擁有了全新的吸引力。《巴別爾沒有離開天通苑》中失業(yè)快半年的我,在一只“偷來”的英短貓的刺激下開始了全新的冒險。慣常所見的貓身的曲線,讓“我”有了新的感知:“我從側(cè)面看,他的鼻梁到額頭由一條柔和的曲線相連。這條曲線真的觸動了我的心弦,他給鋼筋水泥的世界畫出了一道溫柔的弧度,就像是給空房間掛上了一道被風吹送著的窗簾,于是時空彎曲,不再顯得那么剛硬。”⑧“我”與小邵那份在日常生活中從熟悉到變得日益模糊的愛情,在陌生的巴別爾到來后,突然生出了新芽兒。原本讓人生厭的生活也變得有幾分討人歡喜。城市不再是巨大的放逐地。在陌生與熟悉之間,城市中的人擁有了鮮活的存在感。
結(jié)語
鄉(xiāng)土中國的田園牧歌已成為遙遠的過去,城市文明高度邁進的歷史當下,現(xiàn)代人不得不做出的改變需要一種明晰確認、一種全新紀錄。弋舟就是這樣的先覺者,他在自己的小說世界中一往無前地書寫著現(xiàn)代文明下的人與城市,抽絲剝繭般地關注著城市中生存的“這一個”個體深邃的精神世界。熟悉的生活場域被現(xiàn)代化后的時空置換,陌生帶來的恐懼將每一個人包裹,透明的玻璃罩子中是妄圖逃逸的現(xiàn)代人。日常生活在陌生的面前也喪失了詩意,荷爾德林所謂:“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已然成為久遠的精神神話。在“暴露與遮掩”之間,弋舟將自己的眼光收緊放置于城市生活的“內(nèi)核”,探尋每個在“猶如魔方一樣的城市”中生存?zhèn)€體的現(xiàn)狀與掙扎,呈現(xiàn)著現(xiàn)代城市中一出又一出的“生存神話”。
①②③弋舟:《丙申故事集》,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頁,第36頁,第69頁。
④⑤[美]費正清:《鄉(xiāng)土中國》,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頁,第22頁。
⑥弋舟:《猶在缸中》,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第46頁。
⑦[美]海登·懷特:《后現(xiàn)代歷史敘事學》,陳永國、張萬娟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頁。
⑧弋舟:《丁酉故事集》,中信出版社2018年版,第28-29頁。
參考文獻:
[1]弋舟.丙申故事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弋舟.丁酉故事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3]弋舟.猶在缸中[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
[4]費正清.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喬納森·卡勒.結(jié)構(gòu)主義詩學[M]盛寧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6]海登·懷特.后現(xiàn)代歷史敘事學[M].陳永國譯,張萬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7]瑪莎·努斯鮑姆.詩性正義:文學想象與公共生活[M].丁曉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弋舟,張存學.最好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最多的生命真實[J]寫作與評論(下半月刊),2013(7).
[9]程德培你所在的地方也正是你所不在的地方[J].揚子江評論,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