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琴 武利霞 藍善慧
(江西省贛州市中醫(yī)院針灸康復科,贛州市 341000)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1]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多發(fā)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隨著作用于頸部壓力的不斷增加,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也逐漸上升。該疾病主要是由患者自身的雙側或者單側脊神經(jīng)根受到刺激或者壓迫所致,會出現(xiàn)頸部、肩部疼痛及麻木感。傳統(tǒng)醫(yī)學對該病主要采取針灸治療。因此,加強對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就診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13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8例。納入標準:(1)符合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2)患者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3)患者的自我表達能力、與他人的溝通能力、精神狀況均可。排除標準:(1)患有需要臨床干預的肺、心臟、腦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等;(2)同時患有多發(fā)癌;(3)患有重大器官嚴重損害性疾病;(4)不愿配合、依從性差者;(5)精神狀況、體力狀況、溝通能力均較差者。對照組男41例,女27例,年齡45~72(60.84±2.47)歲,病程1~4(2.35±0.82)年;觀察組男38例,女30例,年齡44~75(60.82±2.42)歲,病程1~4(2.44±0.6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措施:給予常規(guī)入院指導、疾病知識普及和護理等。(2)觀察組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為患者講解整個康復治療過程,提升患者的依從性,針對患者的疑問,及時答疑解惑。在針灸治療完畢后,護理人員采取中醫(yī)康復護理措施進行康復護理。首先按摩患者的肩頸部肌肉,幫助其放松肌肉,使用雙手的小魚際輕輕按壓、推拿患者的肩頸部肌肉,采取按揉、點壓等方式,揉捏患者的肩頸部肌肉15 min,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使用食指與拇指拿捏頸部與岡上肌,由內(nèi)至外;其次選擇患者的天柱、風池等穴位,采用拇指進行點壓,每個穴位點壓5 min,對于風府穴則需點壓、按揉5 min,反復點壓、按揉后,上下點揉患者的頸部,從督脈經(jīng)絡至患者的大椎穴。左手托住患者的下頜,右手托住患者的頸椎棘突,使整個頭部向前運動,囑咐患者配合護理人員的手部動作進行活動,每日進行一次早期康復護理[3]。
1.3 評價與觀察指標
1.3.1 護理滿意度評分 自制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內(nèi)容涵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操作知識的認可程度,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提供的服務態(tài)度評價,對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的評價等,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滿意度越高。
1.3.2 生活質(zhì)量評分 采用生活質(zhì)量評分表(SF-36)對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肢體功能、人際交往進行評估,共100分,每項25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
1.3.3 護理效果 有效:上肢、肩部、頸部疼痛麻木感消失,上肢活動良好,對正常生活無影響;顯效:上肢、肩部、頸部疼痛麻木感減輕,上肢活動一般,對正常生活的影響輕微;無效:上肢、肩部、頸部有疼痛麻木感,上肢活動較差,對正常生活有影響。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生活質(zhì)量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肢體功能、人際交往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2.2 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12,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 [n(%)]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大,嚴重者肩頸部活動受到限制,其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時,身心壓力均增加[4]。針灸治療作為中醫(yī)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很早就被運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中,通過針刺患者的天柱、風池等穴位,以達到“祛邪扶正”的目的,調(diào)節(jié)患者肌群的協(xié)調(diào)運動,從而促進并提高自身的肩頸部位肌肉張力,達到緩解痙攣、平衡陰陽的目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通過針灸,可有效刺激患者的神經(jīng)后支,從而釋放神經(jīng)遞質(zhì),進而產(chǎn)生鎮(zhèn)痛作用。在患者接受針灸治療的同時,若能給予護理干預,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
早期康復護理是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治療后,根據(jù)患者的恢復狀況和個體需求,為其實施的相關護理,包括為患者制定早期康復鍛煉計劃,給予患者推拿按摩。在整個康復護理過程中,針對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鞏固針灸治療效果。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僅僅是讓患者接受被動的護理干預,對患者而言護理效果不顯著,而早期康復護理措施更加注重時效性,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進展,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護理,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效果。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肢體功能、人際交往能力、護理滿意度評分及護理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仲穎等[5]研究結果一致,證實了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在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接受針灸治療過程中的鞏固作用,護理效果較為滿意。
綜上所述,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接受針灸治療時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疾病的好轉(zhuǎn),同時可以提升患者的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肢體功能、人際交往能力評分,改善生活質(zhì)量,護患關系明顯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