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羽 田曉春 方艷球 祝 凱
(安徽廬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城市道路指路標志是城市交通運行管理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肥如今在快速發(fā)展,城市道路網變得越來越復雜,隨之交通問題也越來越多,現(xiàn)有的道路指路標志系統(tǒng)不能很好地滿足公眾出行的需求。此次設計選擇合適的設計區(qū)域范圍,結合現(xiàn)有的道路指路標志和出行者的出行需求,對道路交通指路標志的樣式和設置等進行合理全面的設計,以解決區(qū)域內指路標志現(xiàn)存的一些問題,提高指路標志的效用性,改善區(qū)域內交通系統(tǒng)環(huán)境。
結合合肥市建設和規(guī)劃現(xiàn)狀,選擇合適范圍大小的路網區(qū)域。本次設計是在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以合肥學院為中心,選擇了一片長寬各七公里的矩形范圍,具體的覆蓋范圍為: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內,宿松路以西,翡翠路以東,北起G4001 合肥繞城高速,南至方興大道的區(qū)域范圍。
1) 路網結構分析,統(tǒng)計得本次設計區(qū)域內共有42 條道路,其中有快速路1 條,主干路12 條,次干路8 條,支路21 條。道路交叉口共157 個。所選區(qū)域內快速路和主干道五橫八縱的道路格局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區(qū)域道路主要骨架,擔負了區(qū)域路網主要的交通壓力。設計區(qū)域內城市道路交通整體狀況良好,但目前道路網絡仍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突出表現(xiàn)為:道路網中次干路和支路體系比重偏小,道路網級配結構較不合理;路網交通現(xiàn)狀分析,設計區(qū)域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總體交通動作基本能維持較好的服務水平,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下:①主干道存在利用程度不均衡。由于道路等級和路網連通性等原因,主干道存在利用不均衡的現(xiàn)象。②現(xiàn)狀道路網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矛盾。所選區(qū)域內道路網體系內,次干道和支路網相對缺乏,不利于道路網系統(tǒng)發(fā)揮整體效能和交通效率的提高。③非機動車及行人對交通流的干擾比較大,造成局部交通混亂。
2) 路網指路標志現(xiàn)狀分析,區(qū)域內主要路口現(xiàn)有的城市道路交通指路標志設置相對比較完善,但是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①部分指路標志所攜帶的指路信息不標準,指路標志信息不能隨區(qū)域道路網信息的更新而更新,導致現(xiàn)有指路標志信息與實際不一致,甚至會出現(xiàn)互相矛盾的情況。有些指路標志版面上的路名、距離信息布設位置不符合國家標準。②指路標志版面設計不規(guī)范。A.同種指路標志的版面樣式、幾何尺寸不統(tǒng)一,由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在交通特性上存在多樣性,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忽略了根據國標規(guī)定和要求對自身城市交通的特點進行進一步的調整[1]。B 版面破損,視認性差,某些指路標志相互遮擋或被行道樹等遮擋,此外,部分指路標志放置時間過久沒有修復,在歷經風吹雨打之后,導致表面貼膜脫落,視認性很差,對城市整體形象產生影響,從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問題[2]。
3) 指路標志設置不合理,懸臂較短,遮擋現(xiàn)象較為嚴重;設置距離不合理;考慮到駕駛人有一定的識別分析時間,所以要在交叉口一定距離前設置指路標志,特別是在路網結構較復雜或人流量大的路段[1]。但現(xiàn)有指路標志通常在距離路口設置過短。
城市道路支路等級以上的道路應設置指路標志。本次設計只對設計區(qū)域內的一般城市道路進行指路標志的設計和優(yōu)化,主要從版面和設置兩方面入手。
指路標志表達的含義要易于出行者理解,而且指路標志必須醒目、易于辨認,可以在較遠的距離被人識別。指路標志版面設計是對指路標志的尺寸、顏色、圖案形式、文字大小、位置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設計,用來保證指路標志能被正確識別和獲取信息。
1) 版面樣式設計,現(xiàn)有指路標志中拼音字行中設有距離信息,但由于拼音字高較小,實際視認效果有限,為保證版面整體美觀,故取消現(xiàn)狀指路標志拼音字行中的距離信息,另考慮到完整性、美觀性等因素,此次設計采用如圖1所示版式的指路標志。此類標牌采用中英文對照,同時指示路名和方向,信息直觀,版面簡潔。
2) 版面版幅及字符設計,為了響應交通標志國際化的號召,合肥指路標志啟用中英文對照,來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漢字排在英文字母上方。在單柱式標志、附著式標志內容為豎向中文布置時,可不采用中英文對照。拼音和英文部分第一個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地名用漢語拼音,帶有修飾成分的部分應使用英文,如“合肥南站”應譯寫為“Hefeinan Railway Station”,固用道路名稱如“西二環(huán)路”應為“Xierhuan Rd.”。
合肥市現(xiàn)有指路標志版面尺寸基本為2.4m×4.0m,為保證整改工作的可實施性,降低整改工作量及資金成本,本次設計的版面尺寸確定為2.4m×4.0m。指路標志版面漢字高度應根據設計車速進行選取,設計區(qū)域內主、次干路設計速度分別為60km/h 和40km/h,參照道路設計速度與指路標志信息漢字高度對照表,主干路取為35cm,次干路和支路為25cm。英文翻譯字高應為英文大寫首字母字高為準,且選取中文路名字高的2/3,后續(xù)設計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3) 版面顏色設計,快速路輔路采用藍底白字;一般城市道路的指路標志為藍底白字,按主干路標準實施的規(guī)劃快速路,指路標志同步按照主干路標準實施;旅游景區(qū)指路標志為棕底白字;除旅游景區(qū)外其他標志性目的地指路標志,均采用綠底白字。
指路標志的設置位置和設置方式不僅與道路本身的屬性有關,和周圍環(huán)境也有關系,為此指路標志的設置需要根據每一塊指路標志的實際進行設計。
1) 設置位置,由于本次設計區(qū)域內大部分道路限速均在40km/h 左右,其余道路有限速50km/h、60km/h 或30km/h,得出各類型指路標志的設置位置:限速60km/h 以上的城市快速路設置距離為80-120 米,如方興大道;限速40-60km/h 的主次干道設置距離為50-80 米,如紫云路等。以上設置距離是指指路標志距離停車線的距離;右轉提前分道時,以上距離是指路標志距離右轉分道口的距離;若無停車線,則以上距離是指路標志距離前方交叉道路最近邊線的距離。
2) 設置方式,指路標志的設置方式主要有右側懸臂式、右側柱式、右側附著式、左側懸臂式、左側柱式、左側附著式、門式和雙懸臂式八種,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情況:中間有綠化隔離帶的道路,這類道路中間隔離帶通常僅種植較矮的植物,不會對指路標志造成遮擋,因此采用左側懸臂式;無中央綠化帶,機非存在綠化帶的道路,這類道路的機非綠化帶通常種植了樹木,有的已經對現(xiàn)有指路標志造成了遮擋,有的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造成遮擋,因此此類指路標志采用右側懸臂式。同時對即將或已形成遮擋的樹木做一定的修整或進行適當遷移,或對指路標志整體遷移,同時可在滿足安全性要求的條件下適當增加懸臂長度。
3) 中間和機非均無綠化帶的道路,這類道路主要分布在老城區(qū),道路右側樹木遮擋較為嚴重,且樹木遷移不易實施,為此需要對遮擋樹木做較大幅度的修整,同時可適當增加懸臂長度。
道路指路標志對道路使用者進行道路方向、距離等信息的指引,使出行者快捷、準確、安全地達到目的地,改善了交通擁堵情況,提高了出行效率,也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指路標志的設計和設置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修正問題的過程,要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范和標準,設計出統(tǒng)一準確的指路標志系統(tǒng),在滿足公眾需求的前提下,使指路標志版面更加簡潔,以利于增強指路標志的效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