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光 飛
(寶雞文理學院 體育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社會充滿活力,國家繁榮興旺。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體育強國、推進體育改革、弘揚體育文化和建設健康中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1]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家庭健康意味著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以及成員關系的和諧幸福。親子體育活動主要是指父母與孩子之間以滿足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的,以體育運動或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活動。[2]它是一種以家庭為單位的新型體育模式,是家庭活動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全方位地開發(fā)幼兒、兒童以及青少年的運動、語言、認知、情感、創(chuàng)造和社會交往等多種能力。家庭體育是人生接受體育教育的起點,是學校體育和社區(qū)體育的基礎,對子女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態(tài)度、體育習慣起到特殊的作用。[3-4]另外,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減少,各種新奇的電子產品充斥著孩子們的生活,取代了大部分的戶外活動[5],這對孩子的生長以及家庭成員的關系發(fā)展都有一定影響。眾所周知,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的目標,而家庭和諧則是基礎。親子體育對家庭和睦與社會和諧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目前,全國各地秉承體育強則中國強的思想,陸續(xù)開展普及各種各樣的體育項目。親子體育以促進兒童生長、構建和諧家園為目的,具有較大的潛力。[6]親子旅游、親子戶外真人秀及親子運動會等成為家庭關注的熱門方向。[7-8]因此,調查親子體育項目的開展情況,對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國民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和諧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親子體育活動中的“子”是指孩子,“親”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內部成員,一般主要指孩子的雙親。在我國,有年滿3~18歲孩子的家庭均屬于親子體育活動的對象。本文以陜西省為例,對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洛、安康、漢中、延安、榆林10個城市的家庭為研究對象,在每個城市發(fā)放100份調查問卷,共計1 000份。最終回收935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96份,即西安94份、寶雞97份、銅川87份、安康89份、延安90份、咸陽89份、渭南85份、商洛87份、漢中92份、榆林86份。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各大數據庫中的國內外關于家庭體育、青少年家庭體育、親子活動等方面的文獻資料,查閱教育部下發(fā)與研究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文件,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問卷調查法
通過調研分析,制定了“陜西省家庭親子體育活動開展狀況調查問卷”,為確保本調查問卷的信度,采用克朗巴哈系數法對問卷進行了組合信度檢驗。檢驗結果克朗巴哈系數大于 0.5,滿足信度要求。將問卷送至 5 位教育學、體育學方面的教授及專家進行鑒定與評價,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對問卷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3.專家訪談法
與西安體育學院、寶雞文理學院的教育學、體育學方向的教授以及寶雞市、渭南市體育局負責體育工作的專家進行深入討論。
4.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整理統計。
據調查問卷顯示,陜西省3~6歲的孩子家庭占調查人數的25.24%,6~9歲的占29.13%,9~11歲的占33.14%,11~13歲的占7.12%,13歲以上的占5.37%。顯然,6~11歲的孩子家庭占比超過了一半,此階段的兒童家庭是開展親子體育活動的主要群體。
為了分析影響家庭參與親子體育活動的因素,首先對家長的職業(yè)、文化程度以及收入等基本情況做了調查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受調研對象的職業(yè)
由表1可知,有53.91%的受訪家長是在事業(yè)單位和行政機關工作,在企業(yè)工作的僅占18.86%。從工作性質看,事業(yè)單位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下班后的空閑時間、周末、節(jié)假日等,可以有固定時間從事親子體育活動。
另外,家長的認知高度決定了家庭的發(fā)展及選擇,家庭的收入狀況對家庭追求基本物質生活外的其他追求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對家長的文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2、表3。
表2 受調研對象的文化程度
表3 受調研對象的月收入水平
從學歷分布可以看出,受訪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較高,這與正確認識親子體育活動在兒童成長和家庭關系和諧發(fā)展中的作用密不可分。另外,2018年陜西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 319元,即月人均收入大約為2 776元,與調查結果相比,絕大部分調研對象的家庭收入水平均高于平均水平,為家庭參與各種活動提供資金支持。
孩子對參加親子體育活動的興趣直接決定了父母是否選擇參與,而孩子對活動的態(tài)度也影響著親子體育活動開展的效果,根據調查,39.29%的孩子對親子體育活動非常喜歡,42.41%的孩子選擇了喜歡,只有的17.41%和0.89%的孩子感覺一般和不喜歡。顯然,絕大多數孩子是比較愿意和父母一起參加體育活動的。
另一方面,動機作為推動個體參與某項活動的動力,直接影響著活動的參與度和效果。從父母的角度來看,是否參與親子體育活動取決于想通過親子體育活動達到怎樣的效果。因此,對家長參加親子體育活動的動機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4。
表4 受調研對象參加親子體育活動的動機
由表4可以看出,選擇增強體質和增近親情的家長所占比重較大,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強健體魄的重要性。另外,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尤其居住在城市的家庭,父母平時工作忙、時間少,沒有充裕的時間與子女共處和交流,因此,通過參與家庭親子體育活動來培養(yǎng)與增近親情關系,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和力。
親子體育活動中“親”是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調查,陜西省參與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時,49.3%的家庭父母共同參與了親子體育活動,這是最為健康和正確的參與方式,因為父母雙親在進行親子體育活動時起著不同的作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只有一個家長參與親子體育活動的家庭中,母親陪伴高于父親陪伴。然而,還有近5%的家庭由其他家屬陪伴孩子參與活動,這種形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
從各個家庭進行親子體育活動的時間看,基本上所有的家庭(97.1%)均偏向于選擇在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進行親子體育活動。家庭開展親子體育活動的頻次是體現家庭親子體育開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對于活動頻次,47.77%的家庭可以保證一周一次,22.54%的家庭可以保證一周兩次,還有20%多的家庭不能保證每周的親子活動。
表5 親子體育活動的地點
由表5可以看出,對于親子體育活動的地點,公園廣場為家庭首選,占比29.11%,這與選擇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的活動時間相吻合,家庭利用時間較寬裕的雙休日與節(jié)假日在附近及郊外的公園廣場開展家庭親子活動。原因一是景色優(yōu)美,鍛煉空間大;原因二是受國家全民健身路徑的惠及,有進行親子體育鍛煉的器材。所在小區(qū)、附近學校、營業(yè)性體育場所次之。還有極少數的家庭在家進行親子體育項目,受到條件限制,只能進行小量局部的親子互動體育練習。
表6 受調研對象選擇進行親子體育活動的項目
家庭參與的體育活動中,多為方便、易行、免費項目。如表6顯示,家庭選擇的項目排名位于前三位的依次是球類(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和足球等)、郊游和跑步類。球類項目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深受青少年兒童的歡迎。戶外郊游隨著自駕游的興起而深受家庭喜愛。跑步類的體育項目與近期馬拉松跑、夜跑、趣味跑等時尚跑系列的快速發(fā)展密切相關,因為目前孩子的家長多以“80后”為主,家長的興趣愛好對家庭親子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有一定影響。
另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部分反映出體育活動的組織化程度,一個活動的組織化程度越高,則表明參與的人數越多。調查顯示,41.08%的家庭不定期自發(fā)開展活動,23.57%的家庭以結伴相約進行體育鍛煉的形式為主,21.97%的家庭選擇參加俱樂部、單位和其他社會機構組織的家庭親子體育活動。
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消費能力如何,決定了其體育內涵和未來市場發(fā)展前景。有近80%的家庭表示愿意接受參加營利性機構組織的親子體育活動,說明專業(yè)、規(guī)范和有組織的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擁有較好的市場前景。然而,每個家庭因為收入水平和生活態(tài)度不同,愿意接納和承受的營利性親子體育活動的費用標準也有所不同,統計結果見表7。
表7 每次可接受的營利性親子體育活動的費用標準
由表7可以看出,陜西省大部分家庭每次親子體育活動可接受的消費價位為50~100元/次,近10%的家庭愿意花費150元以上參加一次親子體育活動。根據陜西省市場調研,西安市目前一般的親子體育活動約80~100元/次。
進一步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為家庭成員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是家庭親子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見表8。
表8 親子體育對親子關系的改善程度
根據表8的調查結果,僅有3.35%的家庭認為參與親子體育活動后家庭親子關系沒有任何變化,這可能與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方式以及投入度有關。九成多的家庭認為參加親子體育活動后親子關系有所改善,說明親子體育活動對改善親子關系的效果是明顯的。
缺少時間是開展家庭親子體育活動的首要制約因素。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影響著親子體育活動的開展,見表9。
表9 制約親子體育活動開展的因素
表9顯示,因缺少時間而影響親子體育活動的家庭占比最高,其次是場館設施缺乏。目前太多鍛煉空間成為停車場、廣場舞專區(qū)和遛狗地等,且健身器材大多都為成年人所設,并未針對青少年配備相應的健身器材。另外,各地營業(yè)性的健身場館雖然較多,但針對親子體育的專業(yè)性組織卻比較少,沒有專業(yè)的組織引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親子體育活動的開展。
(1)81.7%的孩子比較愿意參加家庭親子體育活動;家庭參與活動的動機以增強體質、培養(yǎng)親情為主;49.3%的家庭父母共同陪伴孩子參加親子體育活動;90%的家庭認為參加親子體育活動后親子關系有所改善。(2)97.1%的家庭選擇在雙休日、節(jié)假日進行家庭親子活動;活動場地以公園廣場為主;活動項目前三位為:球類、郊游和跑步;近80%的家庭表示愿意接受參加營利性機構組織的親子體育活動;64%的家庭每次活動可接受的消費價位為50~100元。(3)缺少時間和缺少場館設施成為開展家庭親子體育活動的主要制約因素。而缺乏組織和體育知識的宣講等主要是體育工作開展力度不夠。
(1)家長應提升自身的體育觀念,增強終身體育的意識,盡力克服工作和生活雜事,利用業(yè)余時間多陪同孩子參加不同類型的有意義的親子體育活動。(2)政府相關部門應繼續(xù)加大對城市體育投入的力度,建設適合于少年兒童進行體育鍛煉的活動場所,相關科研部門應注重研發(fā)適用于少兒生理和心理特征的體育鍛煉器材。(3)體育俱樂部應在探索健康有趣的親子體育項目的同時,跟隨時代潮流,將傳統的親子體育項目與數字信息技術相融合,比如構建專業(yè)手機應用軟件,幫助家庭了解親子體育活動,方便家庭溝通和參與。(4)文化組織和其他單位應進一步加強親子體育活動組織的規(guī)范性,為市民篩選和提供專業(yè)的家庭親子體育活動指導機構。同時,家庭也要積極創(chuàng)新親子體育活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