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重陽
摘? 要:乒乓球運動作為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乒乓球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同時在我國也具有良好的運動環(huán)境,筆者以此為研究背景,圍繞高校乒乓球教學針對層次教學法的運用展開系統(tǒng)的分析,進一步闡述層次教學法的內涵,客觀分析當前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的現(xiàn)狀和不足,在此基礎上,對于如何利用層次教學法開展高校乒乓球教學工作給予科學的指導,以此切實提升高校乒乓球教學的水平和效率。
關鍵詞:高校? 乒乓球? 層次教學法? 應用對策
中圖分類號:G84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112-02
乒乓球運動作為一種大眾化的體育內容,簡單易學,是很多學生們選擇的學科,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中,高校乒乓球運動的教學都是采用大班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整體乒乓球學習的情況也參差不齊,新形勢下,通過運用層次教學法來實現(xiàn)差異化的教學是我國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積極根據(jù)高校學生的特點、實際教學情況等科學運用層次教學法,以此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有效支持。
1? 層次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層次教學法,其是教學思想不斷完善下的結果,其主要是以尊重學習、了解學生,切實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原則,采用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主觀愛好以及實際的學習效果等,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層次開展教學工作,并針對每一個層次群體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和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來實現(xiàn)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其所好,補其之短,是現(xiàn)代化教學工作中比較科學的教學方法。
2? 層次教學法所堅持的基本原則
2.1 主體性原則
由層次教學法的本質可以看出,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也是在服務于學生,因此學生應該是現(xiàn)代化教學工作中的主體和核心,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輔導者,因此在層次教學中,教師還需要積極遵照主體性的原則,切實了解學生個體的實際需求,并為其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地去學習,發(fā)揮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2.2 教學差異性原則
層次教學的本質就是因材施教,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們能夠充分的了解自身的需要,更好的提升學生們的實際學習能力,因此,在實行層次教學法中也要積極堅持差異教學的原則,切實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學習態(tài)度以及實際的素質等,以此為標準開展有效的差異化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們的個性和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也能讓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發(fā)展自身的優(yōu)勢,這樣才會促進學生們更好的發(fā)展。
3? 層次教學法在乒乓球體育教學中的優(yōu)勢
3.1 優(yōu)化教學流程和教學環(huán)境
針對層次教學法的實際應用來說,其將學生們根據(jù)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習不同的乒乓球技能,這對于傳統(tǒng)的乒乓球課程教學來說是很大的創(chuàng)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規(guī)避大班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弊端,不僅可以更好的優(yōu)化了乒乓球的教學和學習環(huán)境,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特點,從而為每個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幫助,不僅如此,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層次教學法的運用也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寬闊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們更明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于學生個人乒乓球技能的提升都會有很大幫助。
3.2 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的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
層次教學法在乒乓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由于需要對學生展開科學、細致的分組,同時在日后的教學中,都需要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策略,規(guī)劃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對于乒乓球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對于乒乓球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層次教學中教師要切實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明確乒乓球的教學目標,進一步精煉所教授的內容,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制約乒乓球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此基礎上也會交流和學習,為更好的運用層次教學法而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最終都會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得到雙重的提升。
4? 層次教學法在乒乓球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弊端
層次教學法應用于在我國的教學工作中應用的還是不是很普遍,因此 層次教學法乒乓球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還都處于探索的層面上,對于層次教學法很多人看法不一,其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一定的教學缺陷。
4.1 個別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被削弱
層次教學法,通過對學生們展開不用的分組,這無異于給學生們貼上了隱形的標簽,對于很多心理敏感的同學會進一步加大他們對學習乒乓球的壓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嚴重影響學生們學習乒乓球的自信心,會大大削弱學生們對于乒乓球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這對于學生的乒乓球技能的學習以及心理健康的成長都是十分不利的。
4.2 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隊配合能力
層次教學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乒乓球課程學習的內容有所不同、考核標準有所不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余時間學生們的交流和互助學習,另外,乒乓球運動項目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有效的團隊配合,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大大下降,也會極大的影響生們的團隊協(xié)調能力。
5? 高校乒乓球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和不足
5.1 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高,無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近些年,我國全面運動理念的興起,乒乓球運動已經逐步被納入到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但是無論是乒乓球課程教學還是整體的體育課程都沒有得到高校教師的有效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所投入的教學精力不足,無論是對課程的規(guī)劃還是教學手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乒乓球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高校為了有效的節(jié)省教學資金在乒乓球教師的聘用上其整的專業(yè)性也相對較差,對于很多乒乓球的技巧都沒有深層次的掌握,這無法為學生們學習乒乓球提供科學的指導。
5.2 教學手段和方式比較單一
現(xiàn)如今由于很多高校對于乒乓球的教學都沒有相關的借鑒經驗,在很大程度上都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傳統(tǒng)大班式的理論講授,結合一定的乒乓球對抗學習,對于新形勢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應變能力不足,導致在乒乓球課程教學中除了基礎的理論學習和訓練以外,缺乏其他的教學內容,無法為乒乓球技能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學生也會逐喪失對乒乓球的學習興趣,另外,就當前高校學生的素質來看,其無論是在身體素質還是其他技能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揮,也無法了解到每一個學生對乒乓球技能的學習效果,這對于未來乒乓球在高校的教學發(fā)展和運用推廣也都是不利的。
5.3 缺乏系統(tǒng)完善的考評方式
現(xiàn)如今高校針對乒乓球課程的教學和考評和其他體育學科一樣,都是采用基礎原理知識的筆試考核以及技能考核,考評模式相對單一,無法為學生們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更不能充分展現(xiàn)學生們對于乒乓球運動的實際掌握情況。另外,在某種意義上來看,這種考評方式也不能有效的適應乒乓球運動的教學和推廣。
6? 新形勢下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層次教學法的運用分析
6.1 有效完善乒乓球分組教學的標準
層次教學法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們分為不同類別的小組,分別開展乒乓球教學工作,有效充分發(fā)揮層次教學法的優(yōu)勢,關鍵還需要有效完善乒乓球分組教學的標準和依據(jù),例如:可以根據(jù)接觸乒乓球運動時間的長短、乒乓球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以及課堂的考勤等,切實保證分組標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時在層次教學的過程中也能更好的檢驗出學生們對于乒乓球的實際掌握情況,不僅如此,在分組的過程中也要切實尊重學生個體的意見,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這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的競爭意識,為學習乒乓球體育項目樹立目標,對于高校乒乓球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效率也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6.2 教師要切實關注學生,增強與學生的溝通
在平時的乒乓球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關注每一個小組成員,切實了解學生們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于學習和訓練相對較差的學生,要積極給予指導,增強和學生的溝通,進一步幫助學生們樹立學習乒乓球的自信心,這對于乒乓球運動的后續(xù)學習至關重要,另外,教師也可以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組織小組對抗比賽,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讓學習的過程中競爭,在競爭中尋求不足,以此為學習乒乓球的技能提供經驗。
6.3 進一步完善師資結構,優(yōu)化專業(yè)教學團隊
現(xiàn)如今體育課程在高校教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在開展乒乓球課程教學,學校還需要積極引進和培訓專業(yè)化的乒乓球教學團隊,有效提升教師們的專業(yè)能力,例如:可以聘請專業(yè)的乒乓球運動員到高校上課,他們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對于乒乓球技能的掌握也更加豐富,可以給學生們學習乒乓球給予科學性的指導,同時也能為乒乓球運動在高校的推廣提供幫助。
7? 結語
綜合上面的闡述和分析,高校課程改革的趨勢越發(fā)明顯,無論是教學結構還是教學方式都面臨著改革,在乒乓球課程的教學中有效運用層次教學法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對于提升乒乓球科學的教學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建東,陳燕.談“層次教學”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48-50.
[2] 李智勇.體育分層次教學試行和研究[J].安陽大學學報,2017(4):121-124.
[3] 鄭定明.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初步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