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
2011年底我有幸參加了遼寧省電教館組織的“全國中小學教育技術(中級)”骨干教師的培訓。為期一周的培訓學習,是在不輕松的、學習氛圍濃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每天的作業(yè)、回復帖子、選讀其他學員的精帖已經(jīng)忙得不可開交,培訓在緊鑼密鼓中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大換血的過程,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一次使自己教育教學理念升華到一個新高度的過程。這次培訓給我以后教學活動設計起到了指路航標的作用,讓我可以在教育教學的海洋中穿梭前行,游刃有余。下面我就具體談一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產(chǎn)生影響的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教學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F(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打破了教學內容即為教學目標的常規(guī)模式。首先對整門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其次圍繞該“主題”對課程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構成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再次,分別設計出以“教”和“學”為中心的教學目標。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目標為核心,圍繞目標進行的“教”與“學”的全過程。編寫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應遵循ABCD模式,即A代表對象,B代表行為,C代表條件,D代表標準。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闡明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念下教學目標編寫的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習者的某些態(tài)度,使他們樹立某種觀念、養(yǎng)成某種良好的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等,都是情感學習的目標。在整個教學目標的編寫中應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整體性、靈活性和層次性。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扮演的是家長式的講解者,相對于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道者,是權威的象征。教學設計中學生雖然作為主要載體,但起點是以最基礎學生的能力作為標準。這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制定具有片面性、單一性,起點也就相對集中?,F(xiàn)代教育技術理念下提出學習者特征需要從起點水平、認知結構、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五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了解學習者學習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確定教學起點。學習者特征同時分析關注學習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利用學習者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結構變量分析這一過程更加了解學生的狀態(tài),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shù)慕徊娣纸M教學活動,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三、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
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選擇或設計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最能體現(xiàn)教育教學觀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F(xiàn)代教育技術理念下教學策略轉變的程度尤其明顯。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的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學策略是為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于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F(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從指導解決問題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思想出發(fā),將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分為以教為主、以學為主以及“學教并重”三類。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一個強大的教學策略提到了教學的最前沿。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使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通過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的轉換,學生可以在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里充分利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體現(xiàn)自己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上有所收獲,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
四、教學媒體
教學媒體是在傳播知識就是力量、技能和情感的過程中,儲存和傳遞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工具。教學媒體在教學設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往的教學課件設計基本以演示為主,多采用“POWERPOINT”合成聲音、圖片、視頻等文件來完成整個“教”的演示全過程,卻忽略了學生“學”的反饋。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利用“FRONTPAGE”網(wǎng)頁制作軟件、“FREEMIND”概念圖制作軟件、“PHOTOSHOP”圖片制作軟件以及音頻合成軟件作為新的工具,制作出網(wǎng)頁交互式的課件。可以讓學生走進教師制作的學習網(wǎng)站,利用網(wǎng)頁學習課程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獲取知識,在聊天室進行討論交流,在BBS在線論壇上發(fā)表個人見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及時反饋學生“學”的效果,利用網(wǎng)絡論壇、網(wǎng)絡作品展現(xiàn)等功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同時激發(fā)了學生潛在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保持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
五、教學評價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在以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最容易被忽視,所掌握關于教學評價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更是少又少。通過這次培訓了解到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我嘗試從“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對教師教學的評價”兩方面入手,精心設計更加適應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我采用的是比較新穎的且比較有效的成長記錄評價法。在成長記錄袋內裝的是最能反映學生學習成就的實物材料,比如,每節(jié)課學生獨立完成的教學活動的相關環(huán)節(jié);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活動的計劃,搜集的信息,完成活動的最終成果(如電子作品)等。為了得到最真實的來自學生的教學評價,我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這個過程是在學生課后之余的時間里進行的,這樣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意見,從而判斷教學的有效程度,做好充分的教學反思,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jù)。
以上是我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下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幾點心得體會,范范地談不如一步步腳踏實地實踐來的真實。努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貫徹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念到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把教學設計作為一個自己心愛的作品,讓它更加潤色、更加豐富、更加生動、更加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