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嗚
常常就在想,屈指算來,從前的日子距離而今也不過一柞遠吧,可是拿一些人和事做對比,今昔變化咋這么大呢?
偶爾翻看老電影,就覺得鏡像里迎面而來的幾十年前那些人物,那一個個男女老少,跟今天的人們面相上都有著微妙的差異。這差異當然與人類進化扯不上關聯(lián)(那進程是以萬年為基本計量單位的),也不僅是衣著打扮上的“代溝”導致的時尚與陳舊的反差。往本質(zhì)上說,是人的內(nèi)在心性在面部表情上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一當年的人們,總體上比今人要拙樸憨實許多,看上去,大都是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
以今人的視角打量舊時光,覺得那個時代的人,為人行事慣常是一根筋,遇事腦袋瓜不會急轉(zhuǎn)彎,有時實誠得幾乎有些傻帽了。比如居家過日子,換洗了被褥,婦人要把被單棉絮鋪疊在床上,抻了又抻。然后穿了長長的針線,貓著腰身,耗上小半天一寸一寸去辛苦地縫綴。他們怎么就沒想到像令人這樣略施小計,把被單弄成個大口袋,絮團子往里一塞,嘩啦合上拉鏈,拽著四角再一掂抖,完事了,這多便捷?過去冬天里迎著西北風騎車趕路,講究的人也會戴個口罩避風寒。但是,那口罩卻是單調(diào)一色的白棉紗,掛上臉像是抹了一堵呆板的石灰墻,一張人面頓失鮮活,乍一看上去就有幾分像冷面的無常。今人可聰明啦,能把那方寸布罩變成一塊魔幻屏幕,在上面生出無盡的光怪陸離:精美的花飾,卡通的畫像,另類的圖案——比方兩瓣猩紅的烈焰朱唇,一副蝙蝠俠的利牙尖嘴。本真的顏面一時半會兒被遮掩,骨子里的特立獨行卻借機顯擺張揚,賺足了路人的眼珠子。
那時人們謀生計也不懂討巧,就會一門心思埋頭出憨力,干憨活。日子很是不寬裕,尋常人家普遍缺衣少食。但是心性決定了脾性,人們不慍不急,循規(guī)蹈矩,老實巴交地熬磨著悠慢的日色。
農(nóng)人的田間勞作,順應著天道時令,沿襲著農(nóng)耕傳承。日出荷鋤下田壟,日落負犁牽牛歸,依季輪作,辛勤播收。除了繡花式的精耕細培,鋤禾日當午的揮汗如雨,顆粒歸倉的惜疼收割,沒有誰去謀求種子的基因變異帶來作物產(chǎn)量的離奇飚升。連一度各級行政全力推廣的“雙季稻”,也因有悖時宜而受到鄉(xiāng)野庶民的強烈抵制。蔬菜鮮果一茬茬都是順著時令種育采收,壓根兒沒有想過還會有“反季節(jié)”瓜菜可以搗騰出來。提苗壯秧施的是農(nóng)家肥,除草滅蟲憑的是手工活。成天在田間忙活也不嫌累,心中還淡定得很:變了泥鰍還怕泥糊臉么!圈欄里的豬羊雞鴨,一把青草一瓢谷糠地“攢”,任其經(jīng)月盈年地潛滋暗長,直到它們的膘肉一點點地積蓄豐肥起來才宣告出欄。絕不會借助神奇的配方飼料加催肥劑灌喂牲畜們的腸胃,使它們在短短的時日之內(nèi)如發(fā)面饅頭一般迅速膨脹,個頭體重成倍超越它們的祖先,嬗變?yōu)橐蛔鹱鹆钊梭@駭?shù)摹爱愋巍薄?/p>
當年莊稼人千辛萬苦伺弄出來的農(nóng)產(chǎn)品樣樣都是好東西啊。禽畜的肉質(zhì)說不出的細嫩鮮美,蒜苗回鍋肉還沒起鍋,誘人的氣息已飄滿院落,躥過院墻,惹得路人都忍不住要使勁抽幾下鼻吸;時鮮瓜菜絕沒有農(nóng)藥化肥殘留的異味,用不著心懷狐疑地用凈水浸泡半天,咽下腸肚還往外溢著清香呢;新碾出的稻米熬成粥,又白又稠像是蒙了層豬油,蘸著剛曬好的辣椒醬往嘴里扒拉,那叫一個爽口!東西千般的好,可惜出產(chǎn)量總是不夠,每到青黃不接的時令,一些家庭甚至缺糧斷炊。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堅守著莊稼人的信條,絕不在農(nóng)事經(jīng)營上偷奸耍滑,投機取巧昧良心。他們固執(zhí)地認為:但凡違逆常理和公德的事情,都叫“背時”,那是遲早要倒霉遭報應的。
即便食難果腹,卻還清守一份窮講究。河溝里撈魚,逮到泥鰍不吃,嫌那是喝淤泥長大的貨,太腌媵;小蝦米撈回去只配喂貓兒;田里青蛙不能捉,那是保糧有功的益蟲;不經(jīng)意抓了懷卵的大肚母魚要立馬放生,說那是多少條小命,欠不起那份債呢。腦瓜子不開竅啊,哪里明白都是高蛋白高營養(yǎng)的上品。如今人們但凡動了吃心,海陸空各色飛禽走獸還有啥禁忌?連螞蟻、蚯蚓、蠶蛹子都上富人華宴了,說全是延年益壽的尤物。菜畦里那些青筍葉子蘿卜纓子,過去是剝?nèi)ノ关i的,如今在大酒店里做個花樣送上席桌,名號叫“鳳擺尾”“群英會”。身隨名貴,烏鴉立馬就變了鳳凰。
那年頭布票是按人頭定尺寸嚴格限量供應的,經(jīng)濟上又拮據(jù),許多家庭都是一人一季只有一套衣褲。兄妹多的人家,一套衣服要從老大、老二一直傳到老幺,衣破衫爛是各家各戶的常景。人窮還得要面子,于是就縫補。家家都備有一只小笸籮,針頭麻線小剪刀團在里面。大人小孩出門去,一身上下少不了幾枚補丁。那補丁針腳走得密實、布疤熨帖地遮住窟窿的,其穿針引線人定當是手巧的媳婦或是賢惠的母親。如果看到誰家孩子肩背膝頭的補丁歪扭,針線粗劣,不用說,人們就知道,這孩子命苦,媽走得早,那補丁是笨拙的男主人勉為其難的手工。人們立時就紅了眼,輕輕摟摟孩子,搖著頭,長長地嘆一口氣……與今人相比,在穿衣這事兒上,那時的人又顯出幾分憨拙來。今人的想法可是腦洞大開:衣服破敝?那是一種多么浪漫的時裝意境啊!想想看,人的天體本來是十分曼妙的,影影綽綽泄出一點兒春光,擬歌先斂,欲說還休,這是何等奇妙而新潮的品位。看看眼下市井里那些潮男潮女們吧,他們呼朋引伴逛時裝店,動輒一擲千金奢購的,偏是那種人工磨出大洞小窟的衲衣褸褲。見怪不怪,人家夢寐以求圖的,就是那一絲半縷“漏”出來的無限風情。
從前的人得了空閑去趕集鎮(zhèn),街巷里,茶鋪子就是專喝茶的。擠擠挨挨的原木方桌、竹椅子。一人一茶一座,三五個鄰里鄉(xiāng)親圍桌促膝而聚。綠茶花茶紅白茶隨心沖一盞,天上地下閑擺神聊各說各。其間陸續(xù)又有茶客跨入門來,熟悉的先客見了爭相起身揚著手招呼入座,喝道:再沖一盞鮮茶來——茶錢算我的!那份樸實真誠的鄉(xiāng)人情分暖人得很。堂倌提著長嘴茶壺,在煙霧氤氳的堂子里游魚似的穿梭,唱戲文一般吆喝著換桌添續(xù)滾水,笑臉奉客。偶爾也有串場的川戲圍鼓和評書說唱,那是為茶客們添興頭,為茶堂子托人氣。整個茶館像個嚶嚶嗡嗡的大蜂巢,唯不聞麻將聲,紙牌響。
鋪面外,以街為市,順階沿一線兒擺開各色攤點。賣蔬菜瓜果蛋禽的盡是村夫農(nóng)婦,沒有二道販子。瓜菜是大清早從地里采摘的,還帶著露水沾著泥,也不清洗歸整、漂白增紅啥的討個賣相;雞鴨禽蛋也是剛從圈舍里捉來,當然都是糠菜飼料喂養(yǎng)出來的,純粹原生態(tài)。卻沒有在腰間掛個話匣子,炸牛皮似的反復叫賣:綠色食品,絕對無公害!那還用吆喝?土生土長的東西,綠為本色;有公害的吃貨誰敢當街兜賣,豈不成了謀財害命?街邊的羊肉大湯鍋熱氣蒸騰,桌凳碗筷是粗劣一些,但五分錢一碗,湯管夠。其貨真價實食客盡可放心,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非分之事,攤主連做夢都沒有動過念想。
偶爾進飯館一回,那是肚里太寡油,憋不住擠兩個錢要打一盤牙祭。飯館都是磊落的大堂,敞亮的方圓桌凳,沒有神秘隱蔽的包廂卡座。飯菜是普通的家常葷素菜,沒有天價的山珍海味。吃飯人當然是私人自掏腰包,菜飯都點得極為拘謹,剛好夠吃就行,絕不會為繃面子殘留半盤湯菜。那時哪知道后來會有人把進飯館這事演化成高深莫測的“飯局”。設局的人憑借一個隱秘的“雅廳”,邀一伙人盡情好吃好喝(不菲的支付當然得有公款報銷作后盾),情到深處時便相互勾肩搭背,道弟稱兄。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多“互利共贏”的美事兒,就這樣借“局”唱戲,勾兌成功。
當年理發(fā)店也僅限于那一點頂上功夫。人們頭發(fā)長了臟了,進理發(fā)店,先掏錢買個牌子坐在長板凳上排隊,排到頭師傅徒弟輪上誰誰領過去剪。運氣不好恰遇上新徒,手推子吭哧吭哧在腦瓜上耕耙,時不時扯得發(fā)根驚痛。縮緊脖子強忍著,剪畢,一盆皂角水草草沖洗便算完事。對照鏡子一看,一頭發(fā)樁深淺起伏,傻乎乎成了一個“花豬”。也不好意思糾纏理論,出門回家免不得惹人指點笑話幾日,待到新發(fā)重生遮掩了一頭“溝壑”,事情也就過去了。看看如今的人多會享福多會念生意經(jīng)啊,理發(fā)店華麗變身為“發(fā)廊”了。借那一個“廊”字,生意就順勢往精深里做。理發(fā)的技師都是妖媚的帥哥靚妹,由著客人點。他們?yōu)榭腿耸膛^發(fā)時,手上耍魔術似的變換著十八般武藝,動作嫻熟而花哨。洗頭再不用躬身坐對臉盆,是讓你舒展地仰臥于彈簧皮床之上,噴了迷幻的香乳為你輕揉慢搓。一邊洗著,一邊用催眠似的聲音撩你的耳朵:焗油嗎?需要發(fā)質(zhì)護理嗎?來一個面部消皺美容?要不,加一個全身保健按摩套餐?……那一刻,你感覺自己正緊張地扒在一口深不見底的溫柔陷阱邊,稍不小心,就會沉墜其中,難以自拔。
那時候,人們也養(yǎng)小動物,卻沒有那些移情別戀的小情調(diào),也缺少多愁善感的浪漫情懷。養(yǎng)狗是為了看家護院,養(yǎng)貓是為了捉拿耗子。人對貓狗愛而不寵,不會“心肝寶貝乖乖兒”地柔情呼喚,更不可能給它們穿套裝,梳小辮,吃精品罐頭,抱著哄著。主人會嚴厲規(guī)范貓狗的行為準則,一旦有失范失責,必當嚴懲不貸。因此,便貓有貓樣,狗有狗樣。狗眼明澈,能識別壞人好人;狗耳聰靈,徹夜開張,機敏地捕捉蛛絲馬跡的異響,忠誠地履行著看家護院的職守。貓也十分勤勉,以彌滅鼠患為終身擔當。它們秉持操行,嚴守底線,絕不會貓鼠和諧、相安無事;更不會勾搭成奸、觸犯天條。
最傻的是那時男女交朋友談戀愛,初次見面,男生會拘泥到扣緊上衣的風紀扣,女孩子則羞紅著臉,掖藏著那份一低頭的溫柔。雙方都缺少落落大方的底蘊。到了有人的地方,兩人會佯裝不認識,一前一后地走。即便是在僻靜處幽會,最多也是有意無意地碰碰手,說些朦朧的悄悄話。要么就是去電影院并排而坐看場電影,或是男孩蹬著自行車,女孩輕輕偎依在后座架上,去郊野田園里像蝴蝶一樣放飛心中的歡樂。所謂戀愛,僅此而已,更親密的接觸和彼此的給予,那是要等到洞房花燭夜那神圣一刻的。哪里比得當今的一些潮兒,異性之間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一照面,才有過一兩次通話聊,連囫圇的真身都沒見過,溫度就直線上升。先是“帥哥”“美眉”相互捧抬,接著便“老公”“老婆”地稱上了。猴急地約了見面,自然是先以貌取人。但凡彼此中意,即時便相擁而吻,讓旁人見了還以為這一對已經(jīng)相親相愛了一個世紀呢。然后下館子、泡吧、入住大酒店。還有更奇葩的呢,素不相識的異性,在某個燈火炫目的秀場,眾目睽睽之下,只消一番互探行情式的露骨問答,一串紅綠燈啪啪明滅,旋即宣告配對牽手成功。今人看得開,所謂人生,不過是一場游戲一場夢。時日苦短,青春易逝。享受生活,何必磨磨唧唧,得只爭朝夕啊!
那時的人大多心里都揣了一面明鏡的。一顆心坦坦蕩蕩,黑的白的丑的美的冷的暖的涇渭分明,是非不會混淆,誠信沒有折扣。銜巷里偶或一聲發(fā)喊:抓小偷,眾人應聲奮袖出臂,拔腿便追,齊聲厲喝:哪里逃!沒有誰因害怕小偷事后報復而膽怯,躲閃開去做冷眼的看客。路遇老弱因傷痛伏地痛苦吁喘,誰都會爭相上前,義無反顧地施以援手,絕不會擔心被卷入碰瓷的旋渦而呆立一旁,痛苦地糾結(jié)于“扶不扶”的道德拷問。被救助者似乎也沒有誰良心被狗啃掉,事后還設了計謀去恩將仇報。他們定然會舉家尋上門去,獻上鮮花錦旗,緊握著救助者的手真誠地感恩致謝,有格外重情的從此兩家還會認做終生的親戚。雖然誰的日子都緊巴巴,遇到更為困窘的乞討者,也會充滿同情地幫上一把,哪怕幾分硬幣、一碗熱粥、半個饅頭,都是雪中一團暖暖的火。求乞的人也真是一時遇到了過不去的坎,不得已向陌生人伸出求援的手;不會有誰以健康身骨扮殘疾,往白凈臉皮上抹土灰,靠欺騙善心的茍且之舉斂聚財物。連小學生也知道學雷鋒最光榮,馬路邊上撿到別人的失物,即便沒有旁人看見,也會蹦蹦跳跳唱著那首耳熟能詳?shù)膬焊?,交給執(zhí)勤的警察叔叔。不是自己的東西,哪怕一分錢,也斷然不會往自己的衣兜里揣。從小貪針,長大貪金,這樸實淺顯的道理,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那是早就扎下了根須的……
世事滄桑。蒙沐了歲月的風塵,先前的日子已如同泛黃的老卷帙,一頁頁都翻卷過去了。舊時光里老實巴交那些人、那些事,再多嘮叨似乎也不合時宜?;ヂ?lián)網(wǎng)時代,畢竟是以開拓、創(chuàng)新、高效為主旋律的。但是昔日生發(fā)的浩繁事物里,總還蘊含著先輩們世代傳承積淀下來的一些寶貴精神內(nèi)核和靈魂品質(zhì)?,F(xiàn)實的匆急之中偶爾駐足,回望一下來路,品咂一下從前,當是大有裨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