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英 徐自如
[摘? ? 要]“立德”是指確立道德品德,班主任要想做好立德教育,需要拓展視野,從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尋找突破點;需要自我修煉,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喚醒學生的道德;需要以身作則,用自身行為影響學生;需要克服偏心的毛病,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只有如此才能春風化雨,做好德育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立德;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 ? G635?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8-0078-02
“立德”是指確立道德品德,用現(xiàn)代的語言表述是指德育,也就是道德教育?!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費,次之為不朽?!睂⒘⒌路旁谟说氖孜弧V袊糯枷爰依献舆€將道德提升到治國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德治國”的主張。為強化立德教育,西漢漢武帝開始實行的察舉制,以孝廉為錄取官員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使之成為有漢一代察舉制中錄取人數(shù)最多、影響最大的一種選官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治理國家需要全體國民有內(nèi)化于心、外現(xiàn)于行的核心價值觀;為政一方,需要有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官?做人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由此可見,立德事關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直接影響到民族的希望和未來。為加強立德教育,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德”。作為一名高中教師,要高度重視道德教育,處處留心,在教育教學中尋找突破點,滲透立德教育。
一、拓展視野,讓環(huán)境養(yǎng)育德行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資深教授,國際組織學習協(xié)會創(chuàng)始人彼得·圣吉認為:“動態(tài)系統(tǒng)是非常微妙的,只有當我們擴大時空范圍深入思考時,才有可能辨識它整體運作的微妙特性。如果不能洞悉它的微妙法則,那么置身其中處理問題時,往往會不斷受其愚弄而不自知?!?/p>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對學生進行立德教育需要找出其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從大的時空范圍去考慮,尤其需要注意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要從古代優(yōu)秀道德傳統(tǒng)中汲取營養(yǎng),要著眼于未來。所以,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時,總是關注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加強良好班風的建設。
我班有一個學生楊某,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優(yōu)秀,但平時在班內(nèi)少言寡語,不愛和其他同學交往,見到老師總是想辦法躲避,感覺不大懂禮貌;學校為貧困生舉辦捐款活動時,他一分錢也沒有捐。為此,我一度對他很有意見,認為他道德層次很低。后經(jīng)家訪了解才知道,他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12歲那年父母離婚后隨父親居住,父親長年在上海建筑工地打工,母親自從離婚后再也沒和他有任何聯(lián)系。他平時與8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由于他家離學校很遠,為方便孫子讀書,他奶奶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很小的民房陪讀,房子非常簡陋,里面沒有自來水,每天幫家里打水是他必做的家務。由于奶奶年老、體弱、多病,他經(jīng)常請假帶奶奶到醫(yī)院打針吃藥,非常辛苦。鑒于以上情況,我一改以前對他的不滿,平時對他格外的關心,幫助他申請了國家助學金;為了幫他克服自卑心理,培養(yǎng)活潑開朗的性格,我盡量多與他接觸,找他談心,并給他安排了一個愛說愛笑、隨和開朗的同桌,上課也盡可能地多提問他,讓他鼓起在眾人面前敢于表達的勇氣。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他有了很大的改變,臉上有了自信而快樂的笑容。試想,如果我不去調(diào)查他的家庭背景,盲目地責怪他,師生無法溝通,很可能會將他從道德的高地拉下。
二、自我修煉,用道德喚醒道德
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主要對象。所以要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須注意自我修煉,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能讓學生去做道德的守護人,而自己則是道德的背叛者。這種學生心目中的“偽道士”一旦暴露,會使學生彷徨、失望甚至絕望?!耙恍┥形唇佑|到高深道德的人,容易被偽裝的道行所迷惑,以致優(yōu)秀的靈魂也會墮落”,由于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加之有的班主任自身缺乏修煉,缺少免疫力,出現(xiàn)了有時有違道德的現(xiàn)象。比如酒后上課,上課講同事缺點、說臟話、玩手機、抽煙;不批改作業(yè),經(jīng)常遲到早退;工作時間在辦公室上網(wǎng)、炒股、打游戲;收受學生家長禮物,到學生家的魚塘釣魚……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道德如此低下的教師怎能要求學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班主任必須潔身自好,事事小心謹慎,做學生的表率。我班有一個學生汪某,因幫人打群架被政教處給予記過并停課一周的處分,我認為停課影響學生學習,也不符合教師法的規(guī)定,就從班主任和家長的角度出發(fā),當著政教主任的面請求不要停課,并主動給汪某作擔保。但政教處最終沒有采納我的意見,我自作主張,瞞著政教處,私下告訴汪某,讓他正常到校上課。自此之后,汪某沒有再打架,也沒有其他違紀現(xiàn)象。這說明我用“仁”和“義”這兩種傳統(tǒng)道德行為喚醒了汪某的“義”和“恥”之心,達到了立德的目的。
三、以身作則,用行為帶動行為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鳛橐幻處?,要想使學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己必須有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影響學生,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僅僅靠空洞的說教和強行的灌輸,不可能培養(yǎng)出有道德的學生,教師不能正其身,何能正其生?夸美紐斯說過:“假如教師是用了最大可能的謹慎選來的,具有優(yōu)異的德行,這對青年人的道德訓練,便是一大進展?!币虼耍處熞虢逃脤W生,就應該是道德卓越的優(yōu)秀人物。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是通過什么途徑去影響學生的呢?我們可以從宋明理學和心學家的不同道德教化方式中得到啟示。眾所周知,在視道德為至尊的宋明時代 ,因受統(tǒng)治階級支持而占據(jù)著學術界壟斷地位的程朱理學,由于其道德理論說教的空洞無力 , 讓很多士人反感,對道德教育產(chǎn)生逆反心理。王陽明心學在維持和鞏固當時社會的立場上雖然與程朱理學一樣,? 但他采取的宣傳方式卻別具一格:“程朱理學是通過直接的說教方式;而王陽明心學主要采用心理暗示法, 先通過對象的顯意識接受觀念, 再進一步引導對象進行自我心理暗示, 使道德理念進入對象的潛意識, 從而形成道德自覺即道德心理欲求?!笔聦嵶C明, 王陽明通過顯意識和潛意識共同作用,傳輸?shù)赖拢苋菀妆蝗藗兘邮懿⑥D(zhuǎn)化為行動, 并且是在無形中完成行動的,從而達到孔子“隨心所欲而不越距”的境界。
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不缺乏顯意識的道德灌輸,缺乏的都是潛意識的道德滲透,所以,教師平時的行為是影響學生潛意識的重要方面。
2017年12月的一個晚自習,我到班級時聞到了一股很濃的酒味,而且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只有張某、王某、徐某三人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我抑制住憤怒的情緒,把他們?nèi)私行巡У睫k公室,問他們喝酒的原因,他們說是給同學慶祝生日,其他什么也說不清,只是傻笑。當時辦公室有老師建議我將他們帶到操場上吹風醒醒酒。我擔心他們會凍感冒,沒有讓他們?nèi)ィ屗麄冊谟锌照{(diào)的辦公室休息,等他們睡醒又給他們每人倒了一杯水,下晚自習后,我開車將他們分別送回家,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我什么也沒有說,像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一樣,只是對他們?nèi)烁雨P注。但奇怪的是,從此以后,我班再也沒有發(fā)生因給同學過生日而喝酒的現(xiàn)象。后來聽班長說,他們?nèi)司菩押?,聽說我沒有處罰他們,還很關心他們的身體,送他們回家,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個事例說明,教師的行動有時比無力的說教和有力的鞭策更加有效果。
四、春風化雨,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當前,在師生溝通中存在著兩種現(xiàn)象,一種叫“位差效應”,即師生溝通因受到“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出現(xiàn)地位偏差,教師居高臨下,處于“上位”;學生唯唯諾諾,處于“下位”。還有一種現(xiàn)象叫“區(qū)別對待”,即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和教師深入溝通交流的機會,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比成績較差的學生有更多和教師溝通的機會。在班級管理中,這兩種現(xiàn)象更為普遍,絕大多數(shù)班主任總是將溫和、理解、激勵、肯定送給成績好的學生或者班干部,而將粗暴、批評、打擊、否定甩給成績或表現(xiàn)相對較差的學困生。殊不知,這些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更需要平等對待。所以,班主任平時要像關注成績好的學生一樣去關注學困生,特別要注意對他們的道德教育。班主任的一句氣話就有可能將學生推下道德的高地;班主任的一個行為就有可能讓學生走向道德的反面。有一個與德育有關的故事很能說明問題。據(jù)說,在深山老林中住著一位老法師。一天晚上,他在山下散步回來,發(fā)現(xiàn)一個小偷慌慌張張地從他住的茅屋出來。他想,小偷在他一貧如洗的茅屋里肯定一無所獲,便脫下身上的大衣披在驚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望著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身影,老法師又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第二天早上,老法師推開柴門,便看到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疊得整整齊齊的放在門口。老法師高興得自語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老法師用平等甚至同情的眼光看待小偷,沒有喊叫,沒有呵斥,更沒有鞭打。他站在小偷的立場,替小偷考慮。終于將小偷的劣行轉(zhuǎn)化,從而挽救了小偷的靈魂。
立德教育任重道遠,只要我們留心就能找到好方法。
[? ?參? ?考? ?文? ?獻? ?]
[1]? [美] 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 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
[2]? 奧古斯丁.懺悔錄[M].上海: 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4.
[3]?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4]? 汪水芳,張叢林.心理暗示——王陽明心學的方法論[J].廣西社會科學,2006(3):26-30.
(責任編輯 黃? ?曉)[基金項目]本研究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項目2018年度立項課題“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普通高中學生立德樹人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AH201714)的階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