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方菊
摘要:本文在分析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基礎上,總結(jié)了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構(gòu)建了完善的閱讀教學活動體系,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了學生深入開展閱讀實踐。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策略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構(gòu)建符合學生情感需要的閱讀教學體系,在個性化、層次化、豐富化的教學原則下,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解決傳統(tǒng)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重視程度不足
初中語文的教學任務較多,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比較少。同時,教材中的閱讀篇目較少,僅憑課堂閱讀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所以教師應在課堂閱讀教學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越來越重視閱讀。
2.閱讀目標不明確
由于閱讀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教師對閱讀教學的節(jié)奏控制力不足,所以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不高,沒能達到反復咀嚼的效果,不利于學生深入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沒有使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不能根據(jù)學生的特征配置閱讀資源,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
1.轉(zhuǎn)變教學理念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體現(xiàn)閱讀教學的體驗性特征,強調(diào)從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與情感需求出發(fā)。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理解文本的主動情感需要,分析故事和人物的形象,引導學生帶有情感地投入閱讀作品中;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個性化思考,基于生活經(jīng)驗進行閱讀理解,不設固定套路;最后,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尊重閱讀規(guī)律
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是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尊重閱讀活動規(guī)律,在循序漸進、文字感知、故事梗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閱讀。如在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基于弗朗士的活動進行表層感知,還要基于背景介紹促進學生了解失去家園人們的內(nèi)心。同時,教師還要遵循聯(lián)系上下文的原則,促進學生基于過渡性語句理解文本,深度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在《背影》中,作者四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聯(lián)系生活,達到升華教學主題的目標。
3.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閱讀的關鍵,也是決定學生能否深入持續(xù)閱讀的要素。初中語文教師應注重對閱讀氛圍的渲染,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豐富的閱讀教學指導活動。如以《三國演義》為例,教師應指導學生直觀感受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nèi)容,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使閱讀活動蓬勃開展。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設置閱讀教學情境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設置符合學生需要的閱讀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主動閱讀。首先,教師應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投入閱讀活動,并基于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找到閱讀素材與學生生活的連接點,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其次,教師可以運用視頻、圖片的方式展示閱讀內(nèi)容;最后,教師可以契合文本主題,展示不同圖片,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深入閱讀。
2.豐富閱讀教學模式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要豐富閱讀教學活動,在創(chuàng)新性的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運用小組互動、組間比賽的方式進行討論,要求學生在共同任務目標的基礎上深入閱讀;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閱讀,基于有情節(jié)性的文本引導學生開展表演閱讀活動,讓學生主動投入表演活動中,達到深入體會文本的效果;第三,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進行課后導讀,并通過翻轉(zhuǎn)課堂模式賞析學生閱讀的文本,促進學生基于自主閱讀展開討論,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閱讀成就感。如在教學《論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進行情境性表演,再進行拓展,達到促進學生課后自主閱讀論語的目標。
四、結(jié)語
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要構(gòu)建完善的閱讀教學體系,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實踐的基礎上,滿足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實踐的具體需要。
參考文獻:
[1]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1).
[2]鄒燕柳.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4).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辛集鎮(zhèn)庫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