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順來
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它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激發(fā)他們化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認識化學的本質,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實驗觀和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增強化學學習效果。
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了解化學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日后學習高等化學知識和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筆者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生活化導入,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很多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在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或化學反應,引入新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從而吸引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和研究化學知識上。
如在教學“水的凈化”時,筆者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本區(qū)域內的河流、湖泊等各種水源,然后再為學生介紹了一些較大的水廠,之后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喝的飲用水是從哪來嗎?”學生們搖搖頭,筆者又問:“你們知道江河湖泊里的水怎樣才能成為飲用水嗎?”學生還是一致搖頭,看到學生眼中的求知欲望越來越濃烈,筆者開始講述與水凈化的相關知識。
二、信息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意識
技能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包括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還包括學生的實際化學技能、實驗設計能力及化學實驗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意識和實驗設計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水平和素養(yǎng)。
如在教學“金屬在空氣中燃燒”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金屬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形成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筆者在課程開始時,只講授了鎂、鐵、銅、鋁在空氣中燃燒的基本理論知識,接著又為學生播放了三個實驗視頻,隨后讓學生自行設計化學實驗,證明金屬在空氣中燃燒需要氧氣。聽到筆者的要求后,學生開始回憶視頻中的實驗流程和實驗現象,而后結合所學知識,開始獨立設計實驗,修正交上來的實驗流程,并提出了一些問題和注意事項。有的學生實驗獲得了成功,有的學生實驗效果不明顯,還有的學生實驗未能成功,所以筆者再次打開多媒體,讓學生認真觀察四個實驗,讓他們對比自己設計的實驗,查漏補缺。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還激發(fā)了他們化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化學素養(yǎng)。
三、情境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科認識
除了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開展化學教學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圖片、故事、文本報道或者史實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意識到化學的本質,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小型滅火器,告訴學生它的使用方法,再講述滅火器的化學原理。等學生學會后,教師再打開多媒體,介紹現在社會上正在使用的滅火器種類及使用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到了必需的化學知識,還開闊了視野,提升了化學素養(yǎng)。
四、微課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能夠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如在教學“質量守恒定律”前,筆者先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了幾個問題,接著又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劃為五個部分,制成五個短視頻發(fā)給學生。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學習視頻,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
總而言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必須采用符合學生發(fā)展和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在化學課堂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化學核心素養(yǎng),使他們得到長足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西省婺源縣段莘中學)